手机辐射致癌?有人用了10年终于有答案了
来源:中华网
手机辐射到底致不致癌是一个被多方争论的话题,但也长期缺乏定论。这样的话题放着不管总是不行的,这不,美国FDA就点名美国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对此进行针对性研究,在花了3000万美元,前前后后摸索了10年之后,NTP出了动物实验结果——确实致癌,但只有雄性大鼠倒霉。
NTP的专题报告
这份报告显示,参与实验的动物中,雌性大鼠、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都没有因为手机辐射而癌变……
虽然这个研究结果并不能直接适用于人类,但是,在这份报告出炉之后,FDA依然对于使用手机给出了两点建议——
1 尽量不要靠近头部使用,接电话用耳机;
2 减少手机使用时间,能不用就不用。
具体致了什么癌?
NTP的结果显示,有非常清晰的证据证实,手机辐射使得雄性大鼠的心脏中发生了恶性神经鞘瘤。这是研究中能确定的证据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
还有两种证据相对较弱的肿瘤被与手机辐射联系在一起——雄性大鼠的脑肿瘤和肾上腺肿瘤。
NTP使用的实验动物之一
比较奇怪的是,同时参加实验的雌性大鼠和雄性、雌性小鼠,并没有发生这些关联性的癌变。
NTP在报告中表示,目前研究人员无法解释这种状况,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雄性大鼠存在对手机辐射的易感性。
实验是怎么做的?
这项研究主要针对是的手机的2G和3G信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实验实施的过程中,只有2G和3G信号成熟了,所以4G和5G会是什么样子,还没法预测。
如前所述,这项研究总共花了10年,是因为耗费了很长的时间去观察手机辐射的致癌效果。所有的实验动物都被“关押”在特质的辐射实验场地中,并且研究人员要记录观察它们的一生……
设在芝加哥的辐射实验场地
没错,尽管受到了长时间高剂量的辐射,但大部分参与研究的啮齿类都自然死亡了。
实验采用的最低辐射剂量是我们人类移动设备和通讯供应商所允许提供的最高辐射剂量,而大鼠和小鼠们所承受的最高辐射剂量是我们承受的最高剂量的4倍。
为了更好的探寻和模拟不同的设备使用体验,NTP让鼠鼠们全身暴露在辐射当中,而不仅仅是像其他实验中仅使用大脑接收辐射——因为NTP认为人类在使用手机的大部分时间里并不会用手机贴着头。同时,鼠鼠们遭受的辐射并非连续不断的,而是类似于辐射10分钟停10分钟,反正每天攒起来必须超过9小时。
为什么会有这个研究?
长期以来,有一个相当具有科学权威的假说,认为手机辐射这样的射频辐射只要是“低能量,并且不会明显加热生物组织”,就没有任何风险。
这个假说的部分原理如上图所示,手机处于射频辐射中低能量低频率的段位,仅仅高于变电站和电视。
NTP的研究则挑战了这个长期存在的假说——我们不能再打包票认为手机安全,至少现阶段它能在雄性大鼠身上引发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