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喷中国留学生说话夹英文了,习惯改不了,还有的是真不知道怎么说

2019年05月30日 23:28

来源: 新石器留学移民 原文链接

现在各个学校的同学们都已经到了Final冲刺的时间了。

但同学们复习累了怎么办?

要不要偷个懒思考一下放假了要怎么happy,不然怎么才能好好的报复这段苦逼的日子啊?

鲁迅说过,支撑我度过Final的是对于假期的执念。这说出了多少同学的心声啊!

特别有放假plan的小伙伴们,现在正值国内的summer。什么小龙虾、烧烤、啤酒、冰糕的到时候时候都可以安排起来了!

但是,

盘点那些我们说不出中文的时刻!

不知道小伙伴们在国内有没有遭遇过这种situation。

就是在和国内的friend们聊起留活的时候,总是会发现有几个words怎么也想不起来用中文怎么说。

实在不行了直接蹦English吧,还难免会遭人白眼:“不就懂两句英文么,得瑟什么。”

每当这个时候,大家是不是都是一肚子委屈:“人家是真的不知道用Chinese怎么说嘛。”

其实在长期国外生活和留学的小伙伴们在某些词的表达方面一定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就是说,劳资不是装13!劳资真不是故意的好吗!

那么下面我就来帮大家总结一下,有哪些情况真的是属于“劳资不是故意的”:我第一见这个词/东西的时候就是看的英文啊!

即使我们伟大祖国现在已经足够International和Fashion了,但很多东西其实国内根本就没有,那么这种时候硬要让大家查一个甚至创造一个中文翻译就显得有些useless和unnecessary了。

比如说一些吃的东西,什么Mac & Cheese了,Nachos了,kebab了,还有神酱Vegemite了,这些东西圈儿姐在出国之前都从来没见过啊,更别说知道中文是什么了。

还有就是一些在学校学到的新姿势,比如Mood board,Activity cost driver,Negative house什么的,这些东西就没在学过不知道中文咋说啊!

在国内的小伙伴们你们别笑,甚至有些东西,即使就是在中国遇见的,他也没有个中文名字(或者在你刚知道他的时候没有)。比如像NBA,KPI,iPhone之类的。

“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有人知道是啥吗?

说英文就都知道了,就是mp3。

这一类的词语里面的“扛把子”应该就是presentation了。

以上的中文翻译显然都不如英文简明和准确。

这个词有道爸爸告诉我说是“展示、描述、陈述、介绍”的意思,但实际上同学们都知道,这几个词加在一起才基本上是presentation的真正意义呀!

有的时候这个这个词会被翻译成“演讲”,但每当想到演讲,小伙伴们脑子里恐怕出现的都是这种场景。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用中文准确的表达presentation的话,恐怕得要说:“拿着事先准备好的ppt上台先花个几分钟结合ppt给下面的老少爷们儿们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然后再等个几分钟看下面有没有不懂事的人向劳资提问。”

虽然这样才是相对准确的,但显然不如直接说“我做了个presentation”简单,更何况我们还可以更简单的用“pre”。

还有比如说Drive through需要翻译成“劳资开着车去麦当劳的小窗口和小姐姐点餐顺便搭个讪,然后等拿了东西就走”。

Exclusive date翻译成“我同时约了十几个小姐姐但最后发现其中的小岳岳最对我的胃口,所以我决定只和她不可描述”。

好多说法在国外呆久了真的会习惯啊!

这种词是最容易引起国内小伙伴误会的了,因为这些词大多都能找到准确的中文翻译,但们还是更习惯使用英文。

比如说essay,assignment,deadline,quiz之类的,因为身边所有的人对这些词都是只说英语的,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习惯了。

相信小伙伴们即使连city这么简单的词,也觉得要比市区要顺口吧。

小调查,同学们是说“我明天要去一趟city”的多,还是说“我明天要去一趟市区”的多?

有的词用英文说确实会比较爽啊!

这种词在中国也非常常见,比如说大家最爱说的Sxxt(小朋友们别学)。这个词说出来时候那种爆破音的快感基本上不输“吃”啊。

我们作为非母语者听起来还没有那么刺耳,爽!

还有就是游(wang)戏(yin)玩(shao)家(nian)们常使用的“奈斯”(nice),这比一句“打得好”听起来有气势多了。

其实不光是中国人,老外们在遇到以上三种情况的时候一样也是束手无策的。

你怎么让一个在中国说惯了煎饼果子的外国留学生重新接受“mung bean pancake with fried dough sticks serve with sweet bean sauce and diced green onion”的说法呢?

很多从中国传到外国去的东西也大都使用着音译的名字,比如Bok choy,dim sum,Wok什么的。

你无法想象圈儿姐在听到自己老师说出那句“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Chinese society is Guan Xi”的时候有多震惊。

所以说,以上的这些情况都属于international的problem,并不是只有我们才有的烦恼。

久而久之,留学生们就会觉得这种词用英语说起来要比中文顺多了,也就懒得去想怎么中文怎么说了。毕竟大家都这么懒,凭什么只要我动脑子啊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中英掺杂着说(zhuang)话(b)呢?

首先就是不要像这篇文章这样,总是用没有必要的英语去替换一些词。

中文翻译太绕道了,而且也不准啊!

也就是说,一些词明明用中文表达更加简单明了,却偏偏用英文。这样说话的话是真的会let听你speak的people感觉very难受了。

更具体一点的例子就是白云大妈给黑土大叔打电话时说的:“哈喽啊,饭已OK了,下来米西吧。”

还有就是一些中文词汇也无法十分准确的用英语表达出来,比如中国式“关系”,如果仅仅翻译成relationship那不免也太简单了,所以老外干脆就直接说“Guan Xi”。 

哼!劳资才不是smart ass!

还有就是要区别对待你的谈话对象。

如果和你聊天的一样是有留学背景或者说长期使用外语的小伙伴,掺杂一些英语就完全无所谓了。就算全程用英语。。。这个好像只有在说人坏话的时候好用。

但如果和你聊天的人并不懂英语,为了能够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你的话,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还是尽量的控制一点,把能翻译过来的话就都翻译了吧。

怎么样小伙伴们,这篇文章是不是能在你们受委屈的时候给你一个安慰的抱抱呢?

“你look!这篇文章say了!我talking的时候中文mix英文不是showoff,是正常的habit!“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不代表我站观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请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