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难以阻止人群聚集

来源:华侨

澳洲的情况真的不容乐观。

请大家先看下面这个感染率曲线:目前澳洲的感染人数还不能算很多,但根据斜率来看,俨然已经达到了【每两天感染人数就会翻倍】的程度,几乎和之前中国爆发时的增长速度一样,也趋近于目前的意大利。

而截至到现在,澳洲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600人,如果再按照速率继续增长的话,不出两周,整个澳洲的医疗系统将彻底崩盘。

所以澳洲政府也紧急开始实施严格的限制措施,从2020年3月23日(今天)中午开始,全澳所有以下场所都将关停:酒吧,俱乐部,酒店(不包括住宿),健身房和室内运动场,电影院,赌场,夜总会,宗教聚会场所和礼拜场所。

对于餐厅和咖啡馆,将仅限于外面服务或送货上门服务,不得堂食。

而且这些措施,很可能会至少实施6个月。也就是说,整个澳洲将在接下来半年内,进入到类似于国内的封城生活(虽然目前来看还没到国内那么严格)。

其实对于早就已经担心受怕的人们来说,相信很多人都是愿意配合这样的禁令的。但现在澳洲真正的问题是在于……大家真的很混乱。

比如说,长期以来被大家关注的学校关停问题,如今莫里森作出的决定是:全澳的学校不停课,但家长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将孩子留在家中。

这相当于就是政府把一个难题,留给了学校和家长自行解决了。

很多家长的确希望学校停课,以避免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感染风险。但如今既然学校还要继续上课,如果选择让孩子留在家中,就意味着孩子将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等疫情过去,自己的孩子将比坚持去学校上课的孩子落下超多课程。

而学校老师也非常困扰,虽然学校不关闭,但也依然需要遵循1.5M的距离政策。老师们自己就已经很担忧学校的疫情传播了,而孩子多半没有成年人的警惕性和自律性,所以如何保证让孩子保持距离、注意卫生,目前就成了老师们的大难题。

当然,学校绝不是唯一一个让人困惑的场所。

在像酒吧电影院等公共场所被认为需要关停的今天,很让人意外的是理发店、美甲店等明显也是需要人密切接触的狭小空间,却仍然可以继续营业。

理发师、造型师们,日常工作根本无法避免与人保持距离,他们的工作就是要与顾客在室内密切接触,万一有顾客被感染,那么他们几乎也无法幸免。

与之类似的还有购物中心的员工,他们需要在人来人往的场合工作,可是贩卖的商品却未必像超市、药店那样必需。

一些导购员认为,疫情期间大家真的有必要冒着感染的风险来购物中心买奢侈品吗?如果把服装店关停了,其实对大家都好。

不过也有完全不希望被关停的业务,比如说健身房。

很多健身房的运营者表示非常震惊,不知道为什么健身房会在第一阶段就被关停的列表里。

因为他们认为,健身是一个保持自身免疫力的好办法,人们需要在疫情期间也保持锻炼,更何况健身房完全可以在控制人数的情况下做到保持距离。

总之,从各行各业的人身上就能看出,大家主要是无法理解政府的这些禁令究竟是以什么标准制定出来的,人们脑子里都想问一个WHY?

而除了这种对政府的疑惑外,民众的一些迷惑行为也很值得警惕。

就像现在大家都知道一系列的禁令将带来很多人对公民福利需求的增加,而政府也确实开始了各种经济补助措施……但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可能冲破了理智,当可能因为网络访问人数太多(当然也可能真是如政府公布的那样是因为黑客攻击),导致Mygov无法登陆,澳洲人纷纷选择去各地的Centrelink大排场龙。

这种情况是和政府将关闭如此多的场所和设施所引发的,但政府关闭这些公共场所的初衷,正是希望避免大规模的人群聚集。

可是群众显然没有心领神会,他们完全无视1.5M的社交距离,密密麻麻排满了大街——只需要他们中有人携带了病毒,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又一场悄无声息的传播。

总之,毋庸置疑,澳洲目前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控制住增长曲线,那么它可以像韩国一样,成为一个成功的模板;又或者变成意大利那样,每天都是一个惊人的增长数字。

大家都希望做好,可是眼前的利益往往会蒙蔽每一个人的双眼。在疫情面前保持理智很难,但更坏的情况永远和混乱挂钩。国人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很遗憾,目前的澳洲似乎仍在小不忍之中。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