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墨尔本❗吃这款“澳洲神药”,华人被紧急送进ICU!“不知道它有毒吗?”
每一位刚来澳洲的华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Panadol这个神奇的药物,甚至已经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亲自体验了它的神奇疗效。
Panadol以其专治各种不舒服的声誉而蜚声中外,被誉为澳洲神药。
然而,是药三分毒。
或许你已经熟悉它的药力,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实际上Panadol也具有毒性。
近日,一位华人朋友在社媒分享了一则患者服用Panadol住进ICU的故事。
她回忆道:
9月28日的清晨,一位年约六旬的华人女性被紧急送进医院,当时她已经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其瞳孔呈放大状态,没有疼痛反射,肌肉反射也已消失。
她的皮肤呈苍白色,口中还残留有呕吐物。呼吸急促,每分钟约30次,但肺部听诊声音正常,心率124b/min,血压98/67。
然而,血液检查显示,她的动脉血氧含量异常低,pH值为6.8,二氧化碳分压过低,重碳酸盐过低,血糖也过低。
(图源:网络)
此外,她的乳酸水平异常高,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的水平均超过了正常值的2倍。
凝血功能也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和INR均高于正常范围。
血浆中检测出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为1800mg/L。
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伴有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异常。
(图源:网络)
此时,儿子和儿媳相继赶来,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昨天在家里打扫卫生时,他们发现了一瓶未打开的小儿止咳糖浆。
儿媳觉得孩子已经长大不能再使用了,或者可能已经接近过期,于是便嘱咐婆婆把糖浆扔掉。
这位华人大妈不懂糖浆瓶上的英文标签,但觉得扔掉怪可惜的,于是打开瓶子尝了一点,发现是甜甜的,认为没问题。
于是,她分两次服用了下去,喝完就跟没事人似的去睡觉了。
然而,次日醒来后,这位华人大妈开始呕吐不止,最终昏迷,家人便立刻叫了急救。
Panadol是一种常见的消炎镇痛药,学名为对乙酰氨基酚。它在胃肠道被吸收后会产生对肝细胞有损害的代谢产物,但一般认为1克的Panadol在服用4-6小时后会被完全代谢。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华人大妈的血药浓度在一夜之后仍然高达1800毫克/升。
成年人一天的最大安全摄入量为4克,根据药瓶上的标识,这位大妈总共摄入了10克的Panadol,妥妥的“自杀【相关阅读:安乐死根本安乐不了,别宣传了】行为”啊!
肝脏在身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果肝脏功能失调,与肝脏相关的各项生理功能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越长,肝脏坏死的可能性就越大。
事发紧急,于是医护人员们立刻对这位华人大妈采取了治疗措施——N-Acetylcysteine (NAC) 治疗,通过增加谷胱甘肽的含量来减少肝细胞的进一步氧化损伤。
(图源:网络)
同时,在颈动脉插入了中央静脉双腔管,连接上了连续性肾透析设备,以过滤掉血液中过量的药物代谢物和有害的酸性物质,并移除因肝脏受损无法代谢的氨,从而缓解肝性昏迷状态。
此外,还进行了静脉输液,提供糖液和碳酸氢钠,以弥补由于肝损伤导致的乳酸性酸中毒和低血糖,并通过使用增压药物来维持血压。
在经过24小时的治疗后,这位华人大妈恢复了意识,同时血液检查指标也逐渐回到正常水平。
在这次经历了生死一线的情况后,这位华人大妈可能再也不会胡乱喝止咳糖浆了。
最后,这位华人po主强调,务必按照医嘱来服用药物,不可自行服药。
有网友表示,看完这个故事,才知道Panadol原来是有副作用的药物,之前还连续吃过很多次来止疼。
另外,还有网友科普:Panadol还是自杀首选药物。
“panadol是自杀首选,便宜易得。不死也半残,肝损伤。”
“高剂量,要72小时才能死,头24小时反应不大接下来48小时,病人会因为生不如死,激发强烈的求生欲。”
“我们以前的ed 小姑娘都是panadol再加伏特加。唉,可惜了。”
结语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依赖药物来治疗各种健康问题。
然而,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医生的建议至关重要。
有些患者或许会觉得自身无恙,但等到出现问题时,可能已经为时已晚。
*以上内容由墨尔本小喇叭综合整理报道,素材来源于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