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3次加息也打不退澳洲消费者?

2024年08月16日 11:21

文/ Peter Switzer

为何13次加息未像大多数人预期的那样,对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当我为此深思时,影迷们可能会想到电影《洛奇》中的经典台词:“你、我,或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生活的重击。关键不是你被打得多重,而是你能承受多重的打击并继续前行。是的,重要的是你能承受多少打击,并继续前行。”

那么,为什么人在经历了13次加息后,仍然继续消费,以至于行长还未宣布停止加息?实际上,央行副行长Andrew Hauser在一次经济学会的演讲中曾警告我们,要警惕那些自认为比其他人,包括澳洲央行更懂行的‘假先知’。

他的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如果你想挑剔一点,可能会问,他的前任老板Phil Lowe博士是否最终成了‘假先知’?而我则理解为,他实际上是在说(我认为他确实这么说了)‘……人们对自己真正了解的东西过于自信。”

Jerry Seinfeld曾说,男人天生就该建造大桥和高速公路这样的宏伟工程,但为什么他们没有去做呢?他自己回答道:‘因为这实在是太难了。’

Hauser先生是对的,预测确实非常困难。你不能仅依赖银行经济学家的预测、经济学家的调查、商业团体、财政部,甚至是澳洲央行本身的预测。

经济团队的一个发现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13次加息的效果迟迟未显现。我一直认为,的‘悬崖’效应最终会帮助澳洲央行抑制通胀。这是指那些在疫情期间以低固定利率获得房贷的借款人,将会被‘推下悬崖’,不得不面对更高的浮动利率贷款。

为什么称之为‘悬崖’呢?因为当利率上升时,为了偿还房贷,他们的其他消费会大幅减少,这就是‘悬崖’的含义。

虽然这种情况确实发生在许多人身上,但还有其他因素解释了为什么13次加息未如预期那样有效抑制通胀。当前通胀率已降至3.8%,但在达到2-3%的目标区间之前,澳洲央行不会考虑降息。当然,如果我们有陷入衰退的风险,央行可能会降息,因为衰退确实能抑制通胀,而这只是时间问题。

与澳洲央行的抗通胀策略相对抗的,是那些没有贷款或不需要租房的人,他们几乎未受加息影响。此外,还有那些在疫情期间积累了大量储蓄的人,因为当时难以在买车、度假和外出消费等方面花钱。

许多人将这些储蓄存入了超额还贷账户、抵销账户或其他投资产品。然而,现在《》的James Kirby报道,联邦银行表示:‘澳大利亚人几乎已经耗尽了他们在疫情期间积累的储蓄。

这意味着澳洲央行的加息政策效果现在将更为显著。《每日电讯报》的James Kirby写道:‘从顶级银行家到知名经济学家提到的“缓冲储蓄”,在过去几个月几乎已被耗尽,因为消费者不得不动用这些资金来应对持续上升的生活成本。’联邦银行分析数据后认为,这一变化将削弱原本用于提振下半年经济的减免效果。除与房贷相关的储蓄外,过去12个月里,澳大利亚消费者已经大幅动用了他们的应急储蓄。

我们在疫情期间积攒的储蓄总额高达3000亿,储蓄率从平时收入的6%飙升至20%!

Kirby表示,联邦银行认为澳洲央行“低估了使用这部分储蓄时对家庭消费的支撑作用”。

我认为他们说得对,但正如Seinfeld可能会说的那样,‘预测确实非常困难’,尤其是在面对像疫情封锁这样对全球经济造成的独特冲击时,央行和经济学家并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参考。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我阅读、采访并聆听了许多优秀经济学家的预测。我深知,没有哪个预言家能够始终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然而,确实有一些杰出的经济学家,他们比别人拥有更深刻的洞察力,往往也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

当被问及经济前景时,我更信任这些人。但我也明白,并且一直强调,预测未来确实‘非常、非常困难!“

*以上内容系网友澳洲事儿自行转载自澳房汇,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