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中心一家海鲜餐厅的贵宾室内,一些人正愉快地享用葡萄酒和澳洲岩龙虾生鱼片。
至少菜单上是这么写的。
“这只龙虾没有‘牌照’,所以我们也无法确认它的身份!”一位食客开玩笑说,并补充称“吃龙虾让我快乐,还不会得抑郁症。”
这是9月下旬的一个晚上,中国黄金周国庆假期即将开启,澳洲甲壳类动物是那些有钱人士的首选佳肴。神州四海海鲜大酒楼位于北京王府井购物街附近,一桌(10人)带有澳洲岩龙虾佳肴的价格为人民币15,994元(3360 澳元)。
一名员工在餐厅满是水族馆的大厅里宣传菜单,坚称龙虾是真正的澳洲龙虾。
但标有“澳洲龙虾”的鱼缸里只有螃蟹——这名员工指出,龙虾已经被迅速送进厨房供晚间烹饪,所以没有放在鱼缸里面。
从官方角度看,不起眼的澳洲龙虾——中国各地海鲜菜单上无可争议的王者——过去四年却一直没有入流,原因是中国政府实施的海关禁令,龙虾难以进入大陆。
周四,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宣布,在北京同意解除贸易制裁后,龙虾将于明年1月中国农历新年之际回归。
从非官方角度看,这种甲壳类动物多年来一直通过灰色市场渠道,包括香港、台湾和越南等第三市场,躲过边境管制,进入中国海鲜市场。
中国媒体多次报道,一箱箱澳洲龙虾被走私者试图通过快艇和汽车越境,但被海关截获——这种曾经在中国备受喜欢的美食,占澳洲出口市场的 90%,却遭遇了不堪的命运。
在北京南部的京深海鲜市场,龙虾在禁令的这些年里陷入了身份危机。
海利成海鲜店的一位鱼贩甚至暗示存在系统性“身份欺诈”的案例,他表示,北京一些餐厅在菜单上标榜澳洲龙虾,但实际上供应的是新西兰龙虾。
“[他们的龙虾]不是来自澳洲,而是来自新西兰,”他说。“如果你同时观察新西兰龙虾和澳洲龙虾,你无法分辨出区别,但我能。”
他坚称他的店没有出售任何澳洲龙虾,并出示了一份海关文件,显示他最近一批货物来自新西兰。但他隐晦地说道,想找澳洲龙虾的人也能找得到。
“知道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把[澳洲龙虾]卖给你不认识的人,或者政府部门的调查人员发现了,你就有麻烦了,”他说
他还表示,走私龙虾通过“各种渠道”运往全国各地,在上海和广东都有,但“在北京就没那么多了”。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对澳洲龙虾进口的禁令持续的时间比澳洲官员预期的要长得多。近一年前,贸易部长唐方睿(Don Farrell)还曾表示希望中国在2023年圣诞节前解除禁令
在中澳两国关系恢复稳定后,龙虾禁令成为双方贸易关系的一个阻碍。过去两年来,中国逐步解除了对一系列其他澳洲产品实施的近200亿澳元强制性制裁,这些制裁是为了报复莫里森政府推动对新冠疫情起源进行调查。
与此同时,联合国下属国际贸易中心利用澳洲统计局的数据整理了澳洲龙虾出口贸易数据,数据显示,自中国实施禁令以来,澳洲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蓬勃发展。
根据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所所长劳伦森(James Laurenceson)教授的分析,今年7月,澳洲63%的龙虾出口到香港。这是2020年7月禁令实施前出口到香港数量的34倍。
“这表明,澳洲龙虾的大部分出口最终还是销往了中国,而不是实现真正的贸易‘多元化’。但这是通过将销售渠道变为香港、台湾和越南来实现的,”劳伦森说。
随着澳洲龙虾王者归来,问题变成中国人的胃要多久才会接纳它。北京鱼贩说,“在禁令开始时,人们仍然对这种龙虾保有需求,但等了太久,他们发现波士顿龙虾也可以取代它。”
*以上内容系网友澳洲一点通自行转载自1688 澳 洲 新 闻 网,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