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澳家庭越缺钱,电费账单越高?

2025年01月22日 0:03

代表居民和小型企业电力用户的能源消费者协会(ECA)表示,分时电价、需量电价等动态电价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帮助消费者或整个电网。此前经济监管机构的报告发现,某些类型的动态电价平均每年让家庭比固定费率收费多支出300

动态电价属于尖峰电价,旨在鼓励消费者避开用电高峰时段(此时发电成本通常更高)用电。其中分时电价是在高峰时段用电收费更高,其他时段更低;需量电价则根据家庭用电高峰时段的用电强度来收费,它们与消费者无论何时用电都支付相同费用的传统固定费率电价不同。

ECA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家庭没有或无法通过减少占能源使用大头的取暖或制冷来应对尖峰电价,而是转向使用洗碗机、洗衣机等能耗较低的电器,但这两类电器通常占家庭能源使用量不超过10%,这意味着分时电价给许多家庭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能很有限。

更糟糕的是,ECA称,更有可能为避免高价而减少取暖或制冷的家庭往往是较贫困的家庭,鉴于取暖和制冷对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低收入家庭通常较差的房屋隔热情况,这一发现令人担忧。并且,与富裕家庭不同,贫困家庭更难负担得起、电池等能使其免受高电价影响的清洁和自动化技术。

近期,竞争监管机构和新南威尔士州经济监管机构都对电价变化提出批评,独立定价和监管法庭(IPART)指出,与传统固定费率电价相比,需量电价平均每年让客户(尤其是没有屋顶太阳能的客户)多支出200至300澳元,且多达十分之一的新南威尔士州客户面临需量电价,但很少有人知道其运作方式,政府和行业的账单比较工具也基本无法提供指导。IPART还提到需量电价不受管制价格保护,费用可能高达每年800澳元,若不解决相关缺陷,消费者将陷入困境,需量电价的益处也难以实现。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也表示,电价日益复杂,让许多消费者愈发难以了解市场情况。

向复杂电价转变的背后是智能电表的强制推广,到2030年澳大利亚每家每户都要安装智能电表,目前约四分之一的澳大利亚客户已安装。ECA指出,许多家庭在安装智能电表后会被“自动纳入”分时电价或需量电价。有一部分“更积极参与”的客户希望能对电价有更多选择并控制自身用电情况,不过这些客户通常更富裕,已安装太阳能板且能负担得起可自动应对电价变化的智能技术。

针对向安装智能电表的消费者强制应用尖峰电价的情况,澳大利亚能源市场委员会(AEMC)已采取措施加以限制。去年12月宣布的一揽子改革措施中提到,零售商在安装智能电表后的两年内,未经事先批准,不得将家庭用户切换至尖峰电价,还必须向消费者提供历史账单对比,显示采用新电价后的费用情况,以便消费者比较是切换电价更好还是维持现有电价更好。此外,该委员会还要求零售商为那些不想采用或会因动态电价而处于不利地位的消费者提供固定费率电价。

文章来源:ABC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料姐,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