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钟爱的Willetton,就要没落了?
如果有人告诉你,未来几年,Willetton可能不再是顶级学区,Piara Waters的中学成绩反而更好,你会作何感想?
一项最新的人口预测显示,未来20年,将有6.5万名新生涌入西澳校园,但不同的社区情况截然不同,Canning Vale和Willetton这样的老牌华人区,将出现学生人数的大幅下滑……
1、新兴社区崛起
人口分析权威机构Informed Decisions的数据显示,
未来20年,将有6.5万名新生涌入西澳校园,2021至2041年间,西澳小学人数将激增28,807人,中学群体更将猛增35,812人。
虽然整体来看学生涨幅很大,但是各个社区的增长预测却并不相同,政府的教育投资规划估计也会偏向那些高需求地区。
因此,未来几年的这场规模空前的教育需求浪潮或将重塑珀斯都会区乃至远郊城镇的学区版图······
目前,北部新区Alkimos和Eglinton正成为最耀眼的教育增长极。这片新兴社区预计将吸纳超9,000名新增学生,相当于同时开办15所600人规模的中小学。
教育部的规划蓝图也已在此落子:2025年首所新小学即将揭幕,到2028年还将新增两所小学。若工党在3月8日大选中连任,第四所学校的建设计划也将提上日程。
未来几年,学生人数预测增长加高的,还包括南部的新兴华人聚集区Piara Waters及周边,预测显示该区2021年—2031年将增长小学生1139人,增长高中生1552人。
附近的Southern River及周边走势则同样强劲,预测2021年—2031年该区将增长小学生381人,增长高中生638人。2031年—2041年更是将实现1587名学生的增长。
这些新社区的人口增长势头十分强劲,好在新建的两所中学已经开始招生,相信暂时不会出现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学Harrisdale Senior High School在2023年的ATAR考试中,有三门科目都获得了推荐,与Scotch College, Wesley College等历史更悠久、知名度更高的学校并列西澳第31名。
另一所学校Piara Waters Senior High School也在2023年开始招生,第一波学生将在2028年参加高考。
除了校园规划,另一个不得不谈的方面则是当地的房价,这三个社区的房价中位数都在83万—84万澳元之间,虽然不算便宜,但是跟130万澳元的Willetton比起来也好受太多了······
另外,这些新区的治安情况也十分不错,拿Piara Waters以及Harrisdale来说,治安犯罪分数都仅有10分(满分100,分数越高,就意味着案件越多,治安越差),非常符合华人家长们对于学区房的需求。
2、传统华人区人口下降?
与这些新兴华人社区学生人数火热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Willetton和Canning Vale的未来,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在未来几年中,这两个传统华人区预计将面临学生数量的大幅缩减。
2021年—2031年,Willetton的小学生人数预计将减少834人,高中生人数则预计将减少301人。
Canning Vale的情况则会更加糟糕,小学生人数预计将减少1555人,中学生人数则预计将减少805人。
目前,Willetton SHS及Rossmoyne SHS都是珀斯顶级的公校,成绩常年排在西澳前十,如果学生人口大幅下降,不知道是否会对成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周边的房价。
3、西澳社区教育规划引担忧
当然,在教育部严重,相比Willetton和Canning Vale,Baldivis和Pinjarra这类发展快但是教育资源跟不上的新兴社区更值得担心。
尽管被标记为潜在增长区,但自2021年以来这些社区没有获得任何新建校计划。
还有Armadale附近的Wungong新区,虽然2026年将迎来首所千人规模小学,但中学建设仍处于规划真空状态。
这种教育资源配置的时空错位,正在引发社区对未来教育公平的深切关注。
西澳大学社会人口学家Amanda Davis教授一针见血地点出了这类社区面临的尴尬现状:“新社区往往经历’建设滞后周期’——首批入住家庭可能需等待数年才能获得完善的教育配套。”
这位长期跟踪西澳人口变迁的专家强调,具有增长潜力的成熟社区常陷入”土地开发-家庭迁入-需求激增-资源短缺”的循环怪圈。
出于规划目的,考虑长期预测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学龄人口减少的社区。
“应该避免采取关闭学校和出售土地等短期应对措施,特别是考虑到大珀斯地区人口将继续增长的总体预测。
虽然城市填充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令人担忧的是,在正在发展的社区中,对更新和扩建设施的规划和投资有限。”
“特别是对于内城填充式开发区,现有学校的扩建空间几近枯竭。开发新学校和娱乐设施的选择有限。”
面对质询,西澳教育部基础设施执行董事Rob Thomson回应称,当局正通过三管齐下的策略应对挑战:1.密切监控外围新城和填充开发区入学数据
2.分析人口结构变迁和择校偏好影响
3.严格遵循”长期需求超载+生源基数达标”的新校建设门槛
他说,现有学校的增长可能是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填充、学校声誉和家长的选择。
“当现有学校的长期入学需求超过周边现有公立学校的容量,并且有足够的学生人数来支持增加一所学校时,就会考虑规划新学校。”
然而当被问及Informed Decisions预测数据是否与官方模型吻合时,教育部选择了回避直接回应。
这种态度引发教育观察家担忧:当民间智库与官方数据存在差异时,规划决策的客观性将如何保证?
其实,澳洲并不缺乏用大笔真金白银书写移民家庭”孟母三迁”故事的家长,与其关注政府规划与民众诉求间的博弈结果,不如打听打听华人家长们的下一步计划是啥。
比起预测数据,小编还是更相信,哪里有执着于教育的华人家庭,哪里就能长出新的’金牌学区’。
素材来源:WAtoday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最西澳,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