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江湖大洗牌!Aldi正在改变澳洲人的购物习惯
当年,谁能想到,一个连名字都不怎么被熟知的德国超市品牌,会在短短二十多年里,打破澳洲超市双雄的格局?
2001年,Aldi在澳大利亚开出了第一家店。900种商品,90%是陌生品牌,自己带袋子自己打包,没有会员积分、没有促销花招,简单到让人怀疑能不能活下去。
但时间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随着物价飞涨、生活成本压力倍增,越来越多澳洲人意识到,省钱,才是生活的硬道理。Aldi,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悄悄崛起的。
最新数据显示,澳洲超市行业一年能吸金约1400亿澳元。
Woolworths和Coles,依然牢牢占据着头两把交椅,分别拥有37%和28%的市场份额。但Aldi的份额已经悄悄攀升到10%,成为无法忽视的第三极力量。
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甚至直言,Aldi的存在,起到了压低整体物价的重要作用。
Aldi为什么能这么快逆袭?专家总结了几点。第一就是极致的低价策略。没有复杂布局,一切只为省成本、让利顾客。
第二是创造了”Special Buys”——每周更新、限量供应的惊喜商品区,从厨房电器到露营装备,常常让人抱着买面包的心,推着高压锅走出超市。
第三则是坚持用”幽灵品牌”——虽然产品是自家找工厂做的,但不会打上”Aldi”的商标,而是用Belmont、Radiance、Lacura等名字,让消费者感知到品质,而不是廉价。
相比之下,Coles和Woolworths这两大巨头近年口碑下滑,被不少消费者指责价格虚高、套路太多。
原本被信任的名字,如今也被打上了“不那么靠谱”的标签。而Aldi一贯的”质优价廉、无套路”策略,在生活成本爆表的当下,反而成了最大竞争优势。
不过从人流数据来看,Aldi每月仍只有45%的澳洲人光顾,而Woolworths和Coles的月访问率都在70%以上。因为归根到底,便利性依然很重要,家门口谁离得近,谁就更容易拿到客流。
但消费习惯正在变化。越来越多澳洲人不再忠于某一家超市,而是学会”多点开花”。
三分之一以上的维州居民已经习惯于在多家超市分批采购,只为用最划算的价格装满购物袋。小众超市如Costco、Reject Shop也在迅速吸引追求性价比的新客群。
在线购物也在狂飙,疫情前只占超市收入2%的线上销售,如今在Woolworths已飙到12%。大推车采购变成了小篮子轻提,每周大扫货变成了几天一逛,日子越过越精细,消费越变越理性。
本文信息源于heraldsun
*以上内容系网友YOYO丫米自行转载自墨尔本吃饭吧,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