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的短暂机遇期——行动派的优势

2025年04月16日 9:54

文/房十八

利率终于开始下行,但对一些商业地产投资者来说,这个“好消息”来得太迟了。过去一年,他们为了等待市场转机而硬撑到今天,如今却因为资金链告急,不得不提前“离场”。

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却为资金充足、准备充分的买家创造了一个难得的买方窗口期。但请注意——这个窗口,不会长期开放。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机会?

过去三年间,商业地产行业同时面临三大压力:利率快速上升:融资成本大幅上扬,贷款压力持续增加;

建筑成本飙升:劳动力短缺、材料涨价,开发项目预算严重超支;

租赁市场疲软:后疫情时代,办公空间需求下降、租金增长乏力。

许多开发商和投资者是在2020至2022年期间购入资产或启动项目,当时利率处于历史低点。他们普遍预期市场将在2024年左右复苏,因此选择继续持有。然而,现实是:融资成本飙升、租金增长停滞,现金流开始吃紧。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不是不相信资产未来会升值,而是没有能力再等下去了。银行也不会陪他们等。一旦租金无法覆盖还贷、估值滑落,银行会要求调整贷款结构,甚至推动出售。

结果就是:优质资产,也可能以折价出售,只因为卖方的现金流出现问题。

案例:价格折扣明显,优质资产也被清仓

一个典型案例发生在蓝筹区 Malvern。

2024年,这里一栋全新的办公楼上市出售,最初要价为2800万。然而,由于开发商面临建造成本飙升与融资压力,该项目最终以1800万成交,折扣高达35%。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栋老旧、地段边缘的建筑,而是地理位置优越、配套完善的全新办公楼。换句话说,卖家不是因为看空市场才卖,而是因为撑不住了。

这种类型的交易,目前在、墨尔本等主要城市仍有零星出现。对具备资金与判断力的买家来说,机会正在于此。

为什么说“窗口期”不会太久?

买方市场的优势不会长期存在,有三个原因:利率下行将重塑估值模型:商业地产估值高度依赖贴现现金流模型,当利率下降,未来回报的贴现值将上升,资产账面价值也随之反弹。

投资者会迅速回归市场:一旦市场信号转正,大量观望资金将重新涌入,竞争加剧,价格上升,折价空间消失。

迫售压力将逐步缓解:利率趋稳之后,银行可能放宽压力测试,允许开发商有更多喘息空间,从而减少急售。

这意味着,目前的价格错位,是由“融资焦虑”与“市场预期不一致”共同造成的。等到市场达成共识,窗口期就会关闭。

投资要点:精挑细选,稳中求胜

面对这个难得的时间差机会,投资人应采取“保守进攻”策略——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果断选择优质资产:地段优先: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就业密度高的核心区域;

现金流为王:优先考虑已出租、能立即产生收入的物业,降低持有风险;

重建成本是底线:入场价格若低于重建成本,意味着具备天然的估值安全垫。

买得便宜≠买得好。真正的投资机会,是当你买到有价值、也有价格优势的资产。

谨慎提醒:理性对待降息预期

虽然市场普遍预期利率将进入下行周期,但投资人仍需保持理性,不宜过度乐观:央行可能采取渐进式降息,全年降息次数有限;

美国、欧洲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全球金融政策或带来不确定性;

地缘、贸易政策变化也可能干扰资本流动方向。

因此,投资策略应建立在稳健现金流和真实租赁需求之上,而非单纯依赖估值回升的预期。

结语:行动派的机会,不会等待太久

当前市场处在利率初步下降、价格尚未反弹的过渡期,是典型的“机会窗口”。

对资金准备充足、判断清晰的投资者来说,这是可以理性出手的时点。

但这个窗口不会长期存在。随着信心修复和竞争加剧,估值逻辑也将重新计算。

现在的关键,不是激进,而是把握节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率先入场。

参考资料:https://www.afr.com/property/commercial/there-s-a-buying-opportunity-in-commercial-property-but-it-won-t-last-20250402-p5lom5

*以上内容系网友指点山河自行转载自澳房汇,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