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10亿多人的精神领袖去世!去世前刚见过美国副总统万斯…

2025年04月23日 11:11

2025年4月21日清晨,梵蒂冈传来重磅消息——教皇方济各在清晨7点35分因病辞世,享年88岁。而就在去世前一天,他还现身庆典,并简短接见了来访的副总统万斯,显得丝毫没有“谢幕”的征兆。

别看梵蒂冈地盘小得可以被某些购物中心比下去,它却是全球14亿天主教徒的精神灯塔。而掌舵这座“微型神国”的,正是这位拥有极高声望的教皇。

如今,方济各的离世让整个国际社会将目光投向梵蒂冈……

1

死因揭晓,前一天还会见了万斯

据《晚邮报》披露,方济各是在早上六点醒来不久后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并于7点半左右因脑中风辞世。目前关于他去世的具体医学细节尚无官方定论,但多家意媒指出,这次突发状况与他年初曾住院治疗的肺炎无直接关联。

《新闻报》则报道说,教皇死于脑出血,这一状况可能与他长期以来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关,但并非肺炎直接诱因。

按照教廷的安排,方济各的遗体将于圣彼得大教堂停灵三日,接受信众瞻仰,之后将被安葬于罗马圣母大殿。

这位来自阿根廷的教皇自2013年就任以来,始终是天主教世界最具改革性的声音之一。尽管他在今年初曾因双肺炎住院治疗38天,但他坚持高强度的公开行程。

就在去世的前一天,也就是复活节主日,方济各还在圣彼得广场向数万信徒挥手致意,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耐人寻味的是,他那天并未佩戴长期使用的氧气导管,而是在35℃的阳光下坚持了将近一小时的巡游。如今看来,那一幕或许是他对信徒无声的告别。

教皇当时还简短接见了美国副总统JD·万斯,两人互致祝福,临别时送上三颗大号复活节彩蛋,作为给万斯三位的节日问候,哪怕孩子们并未同行。

教皇的离世,绝非一件“宗教圈内部事务”那么简单。虽然梵蒂冈从地图上看,不过是藏在罗马城里的一块迷你飞地,由几栋古老的教堂和几处广场构成,但它的地位远远超出地理面积的想象。

在当今这个日益复杂的时代,梵蒂冈的声音,常常能穿透教堂的穹顶,传到联合国会议厅里去。

2

改变天主教会的拉丁美洲教皇

在教皇的长河中,方济各无疑是逆流而上的一位。他不是那种按部就班地攀升至权力巅峰的典型人物,而更像是意外闯入剧场的主角,带着满身尘土和坚定信念,掀起一场静悄悄却深远的变革。

1936年,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里奥诞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普通的移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铁路公司的会计,母亲是全职主妇,家境普通,生活朴素。

少年时代的他,既不是教堂里的常客,也并未早早展现出“宗教天赋”。相反,他更像一个典型的工薪家庭孩子:读书、考试、打工、为生活忙碌。

他曾拿到化学技术员资格证,还在食品实验室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对理性和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仅如此,他还曾在夜总会当过保镖,在昏黄灯影下目睹过醉客的狂喜与失意,也在街头巷尾陪伴过流浪者的沉默与愤怒。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他16岁那年,他迈入耶稣会,成为一名见习修士,走上了一条再无回头的道路。此后数十年,他一步步在阿根廷教会体系中攀升:神父、教授、校长、耶稣会驻阿根廷代表、布宜诺斯艾利斯总主教。

2013年3月13日,当身着朴素白衣、眼神温和的教皇方济各走上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时,全世界都意识到,事情正在起变化。

他没有穿上传统华丽的红披风,也没有佩戴镶金的十字架,更没有第一时间高声宣布“神的代表在此”,而是低头请求信众为他祈祷。这一刻,象征着一种新的教皇风格破土而出。

方济各的当选,在历史意义上也具有里程碑性质。他是第一位来自拉丁美洲的教皇,也是近1300年来首位非欧洲籍的教会领袖。

梵蒂冈原本像一个固守旧规的“宗教堡垒”,但这一次,它选出了一个来自“世界尽头”的主教。

他不坐教皇专车,选择和其他枢机主教一起挤巴士;他住在圣玛尔大之家,而非富丽堂皇的宗座宫;他接见神职人员时不坐王座,而是站着寒暄。

这些细节乍看只是“接地气”,但背后透露的是一种彻底颠覆的信号:教皇不是君主,而是牧人。

当然,他的改革之路并非坦途。梵蒂冈内部那套盘根错节的行政体系,对任何形式的“打破常规”都显得异常敏感。他关心气候变化【相关阅读:魔鬼在统治着我们的世界(24):环保主义(下)】,为移民执言,甚至在某些敏感议题上释放出理解与包容的信号。这些立场让他在全球赢得了众多好评,但也时常遭遇保守派的激烈反击。

或许,未来历史会记住他,不是因为他完成了多少制度性改革,而是因为他在人心最冷处,用一种朴素、诚恳甚至带点倔强的方式,重申了信仰的初衷——怜悯、爱与责任。

3

白烟升起之前,下任揭晓

教皇的离世,不只是一个宗教领袖的辞世,更是一段精神时代的终止。当圣彼得大教堂的钟声缓缓响起,整个天主教世界随之陷入默哀。而在这短暂的哀悼背后,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程序,也即将悄然展开。

新教皇的选举,由一个极其封闭的群体承担——他们被称为“枢机主教”。这些是教廷最高阶的圣职人员,全由历代教皇亲自任命,皆为男性,通常也都身兼主教之职。

目前全球共有252位枢机主教,但真正握有投票权的,仅有135人:年逾八旬者虽可参与讨论,却无法投下那张决定性的选票。

按照传统,在教皇离世后,教廷会进入长达十五天的“哀悼期”。这是一个为灵魂祈祷的阶段,也是让世界静默、让信仰重新集结的时刻。然而自2013年起,这一程序变得稍有弹性:本笃十六世在退位前所设的新规,允许秘密会议更早召集——当历史的指针走到该前行之时,仪式便可以提前开始。

投票之地,是西斯廷教堂。这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神意的回响之所。米开朗基罗的《最后审判》高悬穹顶之上,似在凝视每一位行使圣职的投票者,提醒他们:这是一次面对永恒的选择,不容私心。

届时,所有有投票资格的红衣主教将被“封闭”在梵蒂冈内的圣玛尔塔之家——一座五层楼的朴素宾馆。外界联系被切断,无网络、无电话、无新闻……

在隐秘的会场中,每位红衣主教将用手中一张折叠纸条,写下那个他认为应引领亿万信众的人名。谁能获得至少三分之二(即90张)选票,谁便会被认为是“神的选择”。当然了,他们甚至可以投自己一票——如果他们愿意。

投票可能持续数日,有时会跨越数周。历史上,甚至有主教在选举中病倒、辞世。

每轮投票后,烧毁的选票将升起教堂屋顶那一缕被世人仰望的烟:若是黑色,意即尚无定论;若是白烟,那便是一场等待已久的宣告—— Habemus Papam,新教皇诞生。

写在最后

对很多人来说,这则消息也许只是新闻推送中的一个标题,但这场变动,也必将影响将来世界的方向。

这个世界的格局或许正在悄然变化,而我们,依旧在这列火车上,继续看着、思考着,走向未来。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中的资源源自网络,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End——

*以上内容系网友YOYO丫米自行转载自英伦大叔,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