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敢住!墨尔本华人区公寓被曝174项安全缺陷

2025年04月26日 15:39

业主倒大霉

近日,一栋公司开发的公寓楼陷入维权风波,居民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持续升级。

多名业主向媒体投诉称,他们购买的公寓存在严重结构缺陷,包括排水系统不合规、地下车库长期渗水、楼层间漏水等问题,在暴雨天气后甚至出现积水深及脚踝的情况。

据悉,该公寓由一位华人开发商及其公司开发。

该公司仍持有整栋大楼30个单元中的17个,也因此拥有业主委员会多数投票权。

部分居民表示,他们曾被选入业主委员会并组建了专门处理缺陷问题的小组,但在2023/24财年举行的业主大会上,被开发商主导投票移除。

业主委员会随后由开发商、其配偶及代理人掌控。

公寓华人业主Michele Ong表示,她和姐姐在三年前以接近60万购入其中一套公寓,作为第一套住房。

两人严格遵守了所有购房流程,并请专业人士审查了合同,但搬进去之后却陆续出现各种问题。

图为业主Michele Ong

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是排水系统缺陷问题。

在雨天或暴雨天气后,地下车库经常出现积水。

甚至是邻居在清洗自家门前走道时,水也会渗入车库墙体。

在去年的一次强降雨后,至少两套位于一楼的单元由于排水管不合规,雨水直接从阳台处涌入屋内,波及到底层两套公寓,造成天花板进水、地板积水。

其中一位居民还是残障人士,她所住的公寓积水深及脚踝,导致她长达八个月无法返回家中居住,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另一位居民则不得不在天花板上加装临时木梁,以防结构坍塌。

类似问题还体现在整个楼宇的结构安全上。

多名居民指出,建筑存在大面积未修复的裂缝、渗漏、水管鼓包、消防通道不合规、紧急出口标识缺失等问题。

该公寓大楼虽于2020年获得入住许可,但相关的Essential Safety Measure(ESM)安全检测未在之后几个月内如期进行,导致高达21.1万澳元的缺陷责任期(DLP)保证金未能用于及时修复。

该笔款项最终被退还给承建方。

直到2023年初,业主自行安排检测,发现多达174项安全缺陷,并在之后通过建筑顾问的协助,发现36项排水系统、结构支撑等方面的额外缺陷。

另一位居民Ashini Meares表示,她在2021年购入一套公寓,本希望能安享晚年,但却陷入不断处理公寓缺陷的困扰。

据她了解,该公寓地下结构在建造早期因首位承建商破产而闲置三年,造成混凝土结构老化。

后续新承建方以注射树脂方式填补裂缝,未作彻底重建。

专家指出,这种处理方式远不能保障长期安全,却为开发商节省了至少200万澳元的重建成本。

结果就是,业主遭了殃。

部分业主因担心居住安全而被迫低价出售房产。

原业主Mathieu Rosier称,他的三房两卫两车位公寓以62万澳元出售,较市场行情低了约15万澳元。

他表示,房屋存在消防风险、排水管线不合规、结构安全问题,居住环境让一家三口非常担忧,只能忍痛早早脱手。

图为业主Rosier

Australian Apartment Advocacy创始人Samantha Reece指出,这些居民“被掠夺了基本的居住权”,而目前维州缺乏强制执行开发商责任的制度。

她呼吁引入类似的开发商分级制度,以防劣质开发项目损害整个公寓市场的信心。

目前,Maroondah City Council及VBA的结构工程师已于上月到场检查,并下令业主公司进行初步整修。

但居民表示,尽管多次尝试联系政府部门及维州相关部长,至今仍未获得实质回应。

面对维权困境,Michele Ong感叹:“在买一件5块钱的T恤,我享有的消费者权益都比买60万的公寓多。”

她直言,这场“永无止境的噩梦”对身心造成极大折磨,但大多数居民经济条件有限,既无法负担法律诉讼,又无力重新置业。

记者已就此事联系开发商Sam Liu,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应。

来源:Herald Sun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墨尔本微生活,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