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国之音,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章乐古
华盛顿 —
备受各界瞩目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作为中共审议并通过重大政策和经济改革方案的平台,三中全会历来就颇受关注。今年的三中全会史无前例地迟到大半年,且正值中国面临房地产危机、高青年失业率、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下滑和地方政府债务激增等经济难题。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际地缘政治的紧张升级让这些挑战难上加难,此次会议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外界对三中全会“放大招”期待不高
但西方舆论对会议宣布经济改革“大动作”的期待普遍不高,中国官方学者也一样。
“很多人对三中全会有很大的期待,希望再来一拨改革、放大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姚洋在6月的一次演讲中说。
“我告诉大家,这就是你们所想当然的东西,中国重要的改革在90年代都完成了,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再什么改革,而是巩固90年代改革的成果。”
他表示,“改革开放就是40年,2018年之后我们叫新时代,新时代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改革开放的第二个20年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校正。”
甚至是中国总理李强,他似乎也暗示三中全会不会“放大招”。他6月在出席大连的“夏季达沃斯”时称,处于疫情恢复期的中国经济需要“固本培元”,不是“下猛药”的时候。他的“不能下猛药”一说被中国全网下架,观察人士猜测这正是因为北京不希望三中全会被泼冷水。
“习近平将继续坚持党管一切、金融去风险、技术自力更生和投资为主的产业政策。但他或许能带来‘积极的惊喜’以应对生产力低下、地缘经济限制、房地产危机以及地方政府财政困境等问题,”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援引一名前中国政府高官写道。“然而,这些惊喜将是适度的,更强调逐步改进而非突然的突破。”
商业咨询公司荣鼎集团刊文表示,三中全会不是提出详细政策建议的场所,也不是提出短期经济刺激措施的场所。该机构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财税改革、调整土地配额分配、电力体制改革和放松某些行业的外资限制等等,都是北京面临的一些改革议题。而三中全会的关键问题在于北京能否向外界表明它能将这些改革措施融合成一个尽快扭转中国经济下滑之势的连贯计划。
三场会议预热三中全会
定调三中全会:6月27日政治局会议
长远政策?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
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后,前往青海和宁夏考察,期间反复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
回京后,习近平出席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丁薛祥。(October 23, 2022)
人事变动?6月17日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
哪些重点议题?
据路透社报道,北京的政策顾问表示,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概述以下几方面的政策:促进先进制造业、税制改革以缓解地方财政风险、管理规模空前的房地产危机、提振国内消费和振兴私营企业。
报道指出,三中全会面临着好几个互相矛盾的政策目标。不光是西方经济学家,中国官方的经济学家也一直呼吁中国减少对债务驱动的投资项目和出口的依赖,开始重视通过刺激家庭消费来促进增长。中共在2013年的三中全会上承诺这么做,但进展甚微。“这将需要通过社会福利和提高工资,将资源从政府和企业转移到家庭,但这不利于削减债务和实现工业目标,”路透社报道说。
会议核心:“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在2023年首次提出的概念,自此与“高质量发展”双双成为席卷中国官方媒体的热门词,用于宣传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相关的政府举措。
观察人士普遍猜测,围绕“新质生产力”力推科学技术创新和自主将是这次三中全会的核心议题。
“北京已经坚定地转变了其增长模式,从追求名义增长率转向建设一个由创新驱动的、有韧性的经济,以应对长期的地缘政治影响,”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发文表示。
“此次会议将为这一转变给予最终的政治认可。”
但问题在于,对高端制造业的优先关注将持续助推供给侧增长,这无助于提升国内消费并加剧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税战的过剩产能问题。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30:48
0:00
下载
“西方关税有可能上升到北京不得不着手缓解产能过剩,但三中全会的议程可能会加剧贸易紧张局势,”亚洲协会的分析指出。“毕竟,北京有一些非市场因素需要考虑——比如创造更多国内就业岗位和地缘经济安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产能过剩。”
人事
据观察人士的猜测,此次三中全会的召开比中共惯例晚了将近一年,很可能是疫情后经济不振和一众落马高官的事件未有官方定性共同造成。
去年七月,北京解除了秦刚的外交部长职务。同月,火箭军司令李玉超和政委徐忠波因涉嫌腐败被免职。李尚福去年十月失去国防部长职务,并于6月27日因受贿被正式开除党籍。中纪委在5月宣布对中国农村农业部长唐仁健展开调查。
-秦刚和李尚福
-董军
税收和财政政策改革
旨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财税改革也将是三中全会的另一个主角议题。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引发人们对三中全会披露更多相关细节的期待。
房地产
外界将紧密关注中国政府出台何种力度的举措扶持深陷危机泥沼的房地产。房地产业的低迷目前仍是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社会保障与福利
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维持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的重要保障。三中全会召开前的另一场风向性会议是习近平5月23日在济南主持召开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主题正是“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三中全会主题呼应。《人民日报》也称这场会议是为三中全会做准备。
民营经济和国企
在济南的这场座谈会上,私营部门有望得到一些鼓励,但仅限于党的经济领导和官方对习近平工业优先事项的指导范围内。
“习近平希望市场、企业家和各类公司在党的优先指导和监管约束下更有效率地运行。因此,三中全会将通过削减地方保护主义、整合城市群和降低物流成本来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亚洲协会预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