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公报“习近平”出现6次 “捧习”调子降低

2024年07月19日 12:57

三中全会公报“习近平”出现6次 “捧习”调子降低闭幕,出现在新闻联播。

第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8日闭幕。《会议公报》显示,名字出现的频率仅6次,低于公报的9次。公报内容与官媒会前高调赞扬习近平是“改革家”形成鲜明对比。据统计,公报正文52次提及“改革”,12次提到“开放”。而二中全会公报消失的“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次回到三中全会《会议公报》。

三中全会本周四下午在北京闭幕。据新华社授权发布会议公报,指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公报》首先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继续推进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

《公报》还提到,“要深入推进特色大国外交,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资深媒体人张爽对于三中全会公报内容感到失望。她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五千多字的公报内容让人看不到希望:“公报没有振奋人心的消息,与会前、会中的‘改革家’的宣传、吹捧大相径庭,虽然落实到‘两个维护’‘四个自信’,但是提到习近平名字的次数折半,说明公报的调子较惯例是降低了。一如既往充斥老话空话,唯一给全党明确交代的是秦刚还是党员。”

张爽认为,三中全会原本应该是一次中国经济战略的会议,但看不到改革措施。

习近平名字出现频率减少

记者统计公报发现,“习近平”的名字仅出现6次,远不及去年举行的中共二中全会公报9次提到习近平。对此,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前法律顾问杜文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刚刚看了三中全会公报,感觉与我们之前预料的没有任何差别,没有任何亮点和具体的举措。比较实的是确定了一个方向,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赋予习近平和更大的权力。公报强调了开放、民众、法制、环保,包括应对房地产危机、地方债等问题,面很宽,但都是空话套话,缺乏具体的举措和明确指向,没有良好措施。这次全会着重在党,少提了他(习近平),这只不过是间接和直接的问题,也算是平衡某种不满情绪。”

不过,在二中全会公报中消失的“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表述,这次回到会议公报。

“改革”频率多达52次表明侧重点在国内

纵观五千多字的三中全会《公报》。“改革”一词出现频率多达52次,而“开放”仅12次。《公报》并强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对此,浙江文史学者陆强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及“改革”52次、“开放”12次,这种提及频率的差异表明中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具体政策中可能会有所侧重,比如:“在某些历史阶段,改革可能被视为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公报中被更频繁地提及。例如,当前中国可能在某些领域需要更深入的改革,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前,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导致当局的政策的侧重点发生变化,比如需要更加注重国内改革以挽救经济。”

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孙金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尚福、李玉超、孙金明开除党籍的处分。

记者:乾朗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