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锅卖铁」也难过关 地方政府开始「杀鸡取卵」

2024年09月09日 19:27
人民币
图为。(图片来源:REUTERS/Florence Lo/Illustration/File Photo)

希望之声2024年9月8日】(记者贺景田综合报导) 目前,即使“砸锅卖铁”也难走出财政困境,开始想方设法从私营企业榨取资金。根据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共政府非入超过2014年全年非税收入总额,一部分就来自对企业的“罚没、补税”。有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现象,无异于“杀鸡取卵”。

中共地府想尽办法从私营企业榨取资金

港媒《南华早报》最新报导,从“砸锅卖铁”到专项债券,正在想尽各种办法从企业榨取资金。

今年8月底,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了一段录音,揭示了债务危机中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

这段录音的内容,是一名来自东部山东省成武县的张姓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与一家医疗科技公司代表之间的对话。在四分钟的对话中,这名官员以威胁性的语气,讨论了县每年必须从企业中收取的财政收入目标,以弥补预算短缺。

张在录音中说,“说句难听话,扶持一个企业,我真没那个本事,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

中国着名经济学家、陆家嘴论坛创始人之一刘胜军9月2日撰文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现象。

南早引述一位评论者的话说,“这是当前私营企业面临的生存状况。”

另一位评论者补充道:“我理解为什么有钱人不愿意创业了。”

对非税收入依赖日益增加

随着房地产崩盘,土地出让金快速下滑,一向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陷入“入不敷出”的财政困境,这导致公务员发不出工资。去年,天津市公交集团、河南汝州市妇幼保健院等出现拖欠工资现象。与此同时,地方债务也在急剧扩大。

根据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去年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约为4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64万亿美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

不断扩大的债务已成为中共地方政府的一大难题,其一向所依赖的土地销售和税收已无法维持日常运作并支付公务员工资。在这个过程中,地方官员开始寻找非常规的收入来源。

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中国沿海省份县级官员表示,每年由省政府设定的收入目标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位吴姓官员说道,“年初,地方政府会设定税收和非税收收入的目标,我们必须完成。如果失败,将影响晋升。”

但是,“由于土地销售收入减少,县级税收下降了三分之二。因此,县政府需要通过增加税收和其他收入来源来弥补差额。”

吴表示,“主要的策略就是砸锅卖铁。”这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出售采矿权、国有资源的使用权,并产、大型设备等方式筹集资金。

例如,一些县级政府已经将林业权出售给了私人企业。

今年,重庆璧山区政府成立“砸锅卖铁”工作专班。2023年青海省德令哈市制定《德令哈市砸锅卖铁化债实施方案》。

通过这些渠道筹集的资金,通常在政府预算中归类为非税收入。财通证券的最新报告估计,这些资金占据了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最大份额,达到了39%。

官方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对非税收入的依赖日益增加。根据中共财政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的预算收入下降了2.8%。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6%,至9.4万亿元人民币,但非税收入却增长了11.7%,达到2.18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了2014年全年非税收入的总额。

在已经公布上半年预算数据的23个省份中,有16个报告称非税收入占其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例如,江苏33.1%、重庆31.2%、吉林30.2%、青海28.4%、新疆27.3%,山西20.2%。

在公布分项收入的省份中,、天津、贵州、云南等13省份非税收入占比上升,福建占比更是高达42.3%。一些地级市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收入占比则已经超过50%。

而且,越是税收收入下滑的地方,增加非税收收入的倾向越明显。在税收下滑的11个省份中,近一半非税收入显着增长:江苏、青海和山西,上半年税收收入分别下滑5.5%、14.8%和20.4%,非税收入增幅则均超过20%。

刘胜军:“杀鸡取卵”  民间投资更没信心

非税收收入增长的背后,一部分是来自政府对企业的“罚没收入、补税”。一些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宁波博汇化工科技(300839.SZ)一度因为“补税”问题而停产。

刘胜军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会加剧企业困难,而且严重破坏营商环境,影响企业预期。1~7月份,国有投资增速6.3%、民间投资增速为0,有识之士莫不忧心忡忡:

其一,非税收入往往缺乏透明度,这会引致预期不稳,乃营商环境之大忌;

其次,税收收入下降,意味着实体经济困难,此时通过非税收收入来创收,无疑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行为短期化。如果放任这种状况发展下去,民间投资恐怕更没信心。

但是,吴表示,利用非税收入来弥补赤字并非新鲜事。自从中共国务院在2023年发布指示,敦促地方政府采取更多措施减少债务后,这一趋势加速。这个指示首次提及“砸锅卖铁”这一表述,间接支持了这一做法。

吴担忧的是,“砸锅卖铁”这类货币化政府资产的做法不可持续,地方政府只是在“踢皮球”,把问题往后推。

他说,“出售这些资源的使用权或出租房产和设备,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交易。”而地方政府在匆忙清算资产时,可能由于缺乏尽职调查而面临损失,并且官员的寻租行为或不可避免。

因此,“有些地方政府由于债务沉重或为了完成财政目标的压力,不得不以低于市场价出售资产。这发生在我们县出售某种矿产采矿权时——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

在其他情况下,一些地方官员干脆要求企业提前缴纳税款。

对此,安徽省东部一位化工企业黄先生说,“如果我们拒绝,他们会让我们的日子很难过,所以我们只能提前缴税。”

中国南方某省一名姓叶的地级市财政干部表示,“在困难时期,我们会与关系较好的企业协商,让他们提前几季度缴税。这样我们的账面看起来会比较好,并且能偿还到期的债务。”

然而,企业也面临更高的罚款和费用。据中共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罚款和费用占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约12%,比前一年增长了10.4%。

山东省的一位餐馆老板表示,过去一年他支付的罚款和费用翻了一倍多。

这位姓李的老板说,“对我餐馆的消防安全检查增加了两倍多,我们的罚款上升了160%。”

吴解释道,由于政府需要还债,通常会从通过罚款和费用收集的非税收入中提取更大份额。

他说,“以前,政府会将60%的罚款和费用给相关执法部门。但从2022年开始,只有30%。”

“因为执法部门的钱减少了,他们希望通过收取更多罚款和费用来弥补被政府拿走的部分。”

地方官员还通过停止以前给予企业的税收优惠来增加收入。

叶姓地级市官员表示,有时不得不削减税收减免,因为,“当财政紧张时,压力太大了,我们无法继续维持税收优惠。”

经营一家保安公司的林先生表示,中共政府政策的反复让他的业务受到了影响。

林先生说,“2019年,区政府承诺每年给我500万元的税收减免,让我在设立公司。但到2024年,他们突然告诉我政策取消了,还让我补缴2023年的税款。这个突然的变化打乱了我的财务计划。”

根据中共财政部的数据,已经出台了地方政府发行3.9万亿元特别债券的指导方针。这些债券不计入政府赤字计算,旨在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并刺激经济增长。

学者:“饮鸩止渴”不可持续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谢茂松表示,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平衡压力:“这是特殊时期,地方财政非常紧张。许多地方政府甚至难以支付工资。官员们面临着削减债务和推动收入增长的巨大压力。”而“(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是地方政府自救的一种方式,试图从内部寻找解决方案。”

谢认为,敦促企业提前缴税的做法不应成为常态。

他说,“使用非合规的方法增加非税收入就像饮鸩止渴。这种方法很容易引起公众的反感,私营企业也会失去信心。这是不可持续的。”

来自沿海省份的吴姓官员则表示,“也许有一天经济会复苏。”但“我们只能一天一天地过下去,至少不能让财政在我们手上崩溃。”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中国经济复苏似乎还很遥远。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Haibin Zhu)对美国CNBC表示,房价要到2025年甚至更晚才会稳定下来,房地产市场崩盘还没有结束。

化解当代最大威胁 帮助结束中共

中共统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骗。维持大面积的对华广播不断传递真相,就是持续地给中国注入希望。希望之声邀请您和我们一起携手努力。欢迎点击了解详情。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砸锅卖铁」也难过关 地方政府开始「杀鸡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