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年过去,它和他依然是顶流。
谁?
自《黑神话:悟空》问世后,重温86版《西游记》的人不减反增,顺带还吸引了一波外国粉丝。
《西游记》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IP之一,几乎每年都有翻拍,但从未有哪部作品能超越,甚至比肩它。
86版《西游记》亦是迄今为止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超过3000多次。
很难想象,一部三十八年前的老剧竟然还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作品如此,角色更甚。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的绝对主角,三十八年来,哪怕最挑剔的人用最挑剔的眼光去琢磨六小龄童的表演,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不夸张地说,他即美猴王。
后来者不乏有周星驰、张卫健、郭富城、黄渤等大腕,但无一能撼动六小龄童的地位。
时至今日,无论是谁提起孙悟空,脑海里想起的始终是六小龄童的模样。
但正如孙悟空会在取经路上遭遇九九八十一难,六小龄童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九九八十一难。
老章家人丁兴旺,家主“六龄童”膝下共有十一个孩子,他们刚学会走路就得苦练猴戏,六龄童见谁有天赋,便会将其提拔为接班人。
孩子们都很听话,唯独老七章金莱顽劣,他对猴戏没有丝毫兴趣,哥哥们在院子里练功耍棍,他光着个屁股满大街瞎溜达。
好在老二“小六龄童”章金星争气,一手猴戏学得出神入化,在六七岁的年纪就能跟着父亲上台演出,还跟周总理有过合影,未来不可限量,六龄童也就懒得管那个顽皮的七儿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怎料,章金星在15岁时被查出白血病,生命倒计时开始加速转动。
1965年末的一天,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病房内。
二哥章金星将尚且7岁的章金莱叫到病床前,什么也没说,只是读着自己一分钱一天租来的《西游记》小人书。从第一回的《大圣出世》一直讲到最终章《五圣成真》,就这么每天给他讲了一个关于《西游记》的故事。
故事讲完,章金星虚弱地对弟弟说:“金莱,我就要死了。”
章金莱不解:“什么叫死啊?”
“死,就是你再也见不到我了。”
“那怎么才能见到你?”
章金星愣了一会儿,说了这么一句话:“当你演成美猴王的时候,就可以看见我了。”
一粒想演活美猴王的种子,由此在章金莱心中落地生根。
也是这一天,章金莱主动接过了章氏猴戏的传承,踏入了那个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练功院。
章金莱很认真,认真到有些“不疯魔不成活”。
相比二哥三岁开始练功,章金莱算是入行较晚,所以只得更加卖力,每天凌晨5点就开始抖花棍、腾空翻,一直练到精疲力竭。
肉体如此,精神更甚。
他不管和谁聊天,都是三句不离美猴王与《西游记》,以至于朋友们有些厌烦,开口痛斥道:“你究竟有没有自我?你就为猴子活着?你就为你的猴王家族活着?”
章金莱听完,思考良久后用肯定的语气回答:“对!”
种子“入土”只需要一瞬,但“发芽”却需要漫长的浇灌。
十几年来,章金莱没有停下过浇灌,他一直在等,等一个时机,发芽的时机。
1982年,时机已至。
这一年,一个叫杨洁的女导演找上六龄童,她开门见山,想邀请章金星饰演一部剧的男主角。
彼时的她,尚不知章金星已然离世,待六龄童告知她这个消息后,杨洁有些懵,一时半会儿没了主意。
六龄童见状,将自己的七儿子章金莱介绍给了她。比不得二哥的年少成名,章金莱的舞台资历较浅,更别提拍戏经验,可谓是空有技术,少有磨砺。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杨洁决定信一回六龄童老爷子,遂将章金莱招进剧组。
无论是章金莱还是六龄童,他们都清楚,家族苦等百年的使命终于到了,猴王世家的招牌究竟会名扬天下还是毁于一旦,皆系于此。
因为这部剧叫《西游记》,这个角色是“孙悟空”。
临行前,章金莱又想起了二哥,想起了彼此的约定,于是将二哥的名字继承过来并颠倒了一下顺序,取名——“六小龄童”。
为表决心,他还向杨洁立下军令状:“《西游记》什么时候拍完,我什么时候谈恋爱。”
取经路总是出师不利。
拍戏之初,六小龄童就因200度散光和600度的高度近视难以入戏,他那涣散的眼神与孙悟空炯炯有神的目光格格不入。
这是致命伤,倘若不解决,角色就根本立不住。
六小龄童咬咬牙,去商铺里买了一把香,每天待屋里点燃香头,然后死盯着那抹烫红的火光,看到眼睛渗出泪水,便用袖子一擦继续盯。
整个过程,如同孙悟空掉入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每分每秒都堪称煎熬,但六小龄童却坚持了数月之久。
好在结局也是相似的,六小龄童也像孙悟空那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无需见全貌,只是眼睛轻眨,齐天大圣便活了。
他的戏份最重、打斗最多、特技场景也最多,在电影工业尚不成熟的80年代,每一个都是绑在演员身上的定时炸弹。
尤其是腾云驾雾的画面,由于特技组的人都是刚组建的草台班子,吊钢丝的危险系数极高,总是三番两次折腾出事故,以至于马德华等演员每次吊完钢丝下来都会长吁一口气:“咱今天又没摔死。”
1985年,六小龄童在北京拍摄《官封弼马温》时,因拉钢绳的工作人员没控制好力道,使得他从四五米的高空摔了下来,巨大的撞击力令其落地的瞬间便疼晕了过去,好在性命无忧,却也在医院躺了好些日子才能下地。
还有拍摄孙悟空被三昧真火灼烧的镜头时,剧组做不出被火烧的特效,便让六小龄童裹上石棉网躺在地上,随后浇上汽油一把火将其点着。
此时的六小龄童赶忙在地上翻滚并用手拍打火焰,想借此扑灭掉全身的火,怎奈火势实在太大了,待脱身时,他的眉毛已经被烧掉了。
后来回忆起这段故事,六小龄童心有余悸地说:“我终于清楚人快被烧死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感受了。”
但成还是不成,取决于观众。
1986年过年,《西游记》正式上映。
人们知道它会火,但未曾想过它竟然火得一塌糊涂,火到万人空巷,火到家家户户、全年龄段都在看,哪怕是《上海滩》《射雕英雄传》这些霸屏港剧都没法跟它相提并论,89.4%的收视率更是后来者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
作为绝对主角的六小龄童更不用提,倘若此前的人们还会为孙悟空的形象争论个不休,六小龄童饰演的美猴王出现的刹那,所有人心中都有了答案。
无论他出现在哪,都有人朝他喊“大圣”。
人们相信,他即孙悟空。
更高兴的是,二十年后,他终于重新见到了二哥,在美猴王的身影中。
六小龄童在拍摄《西游记》时有很多关要闯,但要说最难闯的,莫过于“情关”。
1983年的夏天,杨洁导演领着一位18岁的女孩介绍给了剧组的所有成员:“剧组人手不够,现调来于虹同志做场记,大家认识一下。”
人群中,六小龄童望了一眼,“很高,很漂亮”,但他并未放在心上,转头就操练起了金箍棒。
于虹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大妞,说话直来直去,跟剧组伙伴聊天时就透露过自己的择偶标准:“身高183以上的北方人,不能是近视眼,不能抠抠搜搜的。”
六小龄童踩在了所有雷区上。
但缘分这事儿,有时候就是很奇妙。
作为场记,剧组每拍或删减一个镜头她都要登记到场记单上,所以总是最后一个才走,六小龄童因戏份最多,也总是加班加点到最后,一来二去,两人就这么熟络了起来。
有一年过年,于虹正在逛友谊商店,挑护肤品时突然想起了六小龄童,想起了他那张因长时间套着猴毛脸导致红一块紫一块的脸,本着关心朋友的想法,于虹鬼使神差地多买了一瓶面霜,回去后当作礼物送给了六小龄童。
接触久了,于虹确实对六小龄童有些好感,但始终顾及着对方的抠门。两人出去吃饭时,六小龄童总是点完一道自己爱吃的菜就喊差不多了,经常弄得于虹点也不是,不点也不是。
六小龄童见于虹焦急万分,当即回房将自己压箱底的600块存款给到于虹,于虹当然不能要,哪曾想六小龄童竟丢下钱后头也不回地跑了。
至此往后,于虹开始接受六小龄童。六小龄童因吊钢丝受伤住院的那段时间,她隔三岔五地偷偷过来看望,又是送水果送药,又是聊天伴读,两颗心渐渐靠拢。
抱得美人归的六小龄童却不敢声张,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曾立下过“不谈恋爱”的军令状。
这段地下恋情持续了多年,在此期间,他俩甚至没有单独出门约会的机会,小年轻喜欢的看电影、喝咖啡、逛商场更是想都别想。正因此,哪怕是身为室友的迟重瑞都没有察觉到任何苗头。
《西游记》拍完的当天,他便迫不及待地将这段恋情告诉了杨洁等人,同时还宣布自己的婚礼将在四个月后举行。
成名以后是非多,更遑论娱乐圈这个大染缸。
为了让于虹安心,六小龄童的婚事还在“金鹰奖”的颁奖典礼上由饰演沙僧的闫怀礼向全国百姓官宣。
第二天,国内外很多的媒体头条也都报道了这件喜事,人们打趣道:六年漫漫取经路,大圣不仅取到了真经,还娶到了媳妇儿。
老章家很满意这桩婚事,也督促着二人尽早生儿育女。
1990年11月,孩子出生,矛盾却就此爆发。
于虹的一胎是一个女孩儿,而六小龄童作为猴王世家的接班人,势必要将章氏猴戏继续传承下去,所以至少得生一个男孩儿。
但六小龄童不愿,他深知于虹身体不好,倘若生二胎,极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父亲在劝他,兄弟姐妹在劝他,亲戚们也在劝他,他们担心章氏猴戏就此葬送在自己这代人手中。
六小龄童则将妻子的身体视作最大的事,他反驳道:“猴戏不一定要通过血缘来传承。”
他没有将这份压力给到妻子和女儿,也不打算曲线救国,培养一个女猴王,“女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决定自己背负起一切。
往后的岁月里,六小龄童一门心思只想着宣传《西游记》和猴戏,他不混娱乐圈,不沾染是非因果,身为顶流,却从未传出过任何绯闻八卦和负面新闻。
观众们每次见他时,他不是在聊《西游记》,就是在表演猴戏,显得极为纯粹。
2018年起,一场针对六小龄童的网络暴力骤然发动。
从一张截图到一条视频,从一小波人到数个社区,直至席卷整个中文互联网。
这场网暴的声势极大,有关六小龄童的鬼畜、谣言满世界疯传,甚至衍生成一门学说——“六学”。
六年过去,风向变了。
譬如这段话,六小龄童的原话是:“别的都不是孙悟空,只有我是,我是孙悟空代言人”,我说过这话吗?什么场合什么地点我说过吗?我没说过对吧。
几字之差,是迥然不同的两种意思,一个是澄清,一个是狂言。
另一个影响甚广的是他批判其他孙悟空演员肩扛金箍棒的动作,可实际上呢?
六小龄童并不是在耻笑,他本人早在86版《西游记》的前几集就做出过该动作,他只是认为这个动作稍微带点姿势会更好看。
事实上,无论是吴樾、费振翔,还是黄渤、林更新等演员,他们所饰演的孙悟空都得到过六小龄童的鼓励。
2017年4月15日,杨洁导演因病去世,六小龄童、马德华等《西游记》的演员都给她录制了一段缅怀的视频。
但跟风者在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将视频中提及到新电影的六小龄童塑造成了一个忘恩负义、数典忘祖的利己小人。
直到潮水退去,人们方才得知当时的六小龄童并不在葬礼现场,而是酒店大厅。杨洁导演也确实有一个将《西游记》搬上大荧幕的愿望,所以六小龄童本意不是借葬礼宣传自己的新电影,而是希望用更好的角色去纪念杨洁导演。
两种意思,可谓天差地别。
这或许就是作为“大圣”需要经历的一难。
时过境迁,当人们回头看六小龄童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西游记》,提及孙悟空时,渐渐理解了他,不再觉得他是在哗众取宠亦或蹭流量。
无论是80、90年代的人,都对《西游记》和孙悟空有着无上崇高的敬意,《西游记》是值得代代相传的经典,齐天大圣是独属于我们的超级英雄。
可在日韩、欧美文化的攻势下,它们逐渐被孩子们抛之脑后,甚至被视作落后的老古董,地位更是早已被钢铁侠、变形金刚们所取代。
孙悟空也好,《西游记》也罢,包括四大名著是否都会在外国文化的攻势下统统被丢进历史的垃圾篓内?
很难说。
所以,我们需要有人不断去告诉下一代,什么是《西游记》,什么是孙悟空。
因为我们相信,经典作品的内核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它只会常看常新。
它们曾守护过我们的童年,如今也该轮到我们去守护它们,这何尝不是又一条需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路。
但好在,前往灵山的路上并不孤单。
六小龄童站了出来,《大圣归来》站了出来,《黑神话:悟空》也站了出来。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来源: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