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气温持续下降时,老年人碰到的健康麻烦日益显著。
特别是那些长期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老人,秋冬季节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脑梗的风险。
有些老年人外出时,尽管天寒地冻,却毫无异样;而其他老人外出时,由于气温急剧下降或穿着不合适,竟突然中风,还可能突发脑梗。
所以老年人要想平安度过冬天,出门要注意哪些事呢?
气温缓缓降低,老年人的血管健康愈发薄弱,特别是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人,气温急剧下降之际,血管快速收缩,血液流通受阻,这对老年人极具危险性。
尤其是在外出时,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突然遇到大风或寒冷的环境,极易导致血管过度收缩,血流不畅,直接引发脑梗。
回到家后,他觉得头部微微晕眩,没过多久就出现了言语不清和半身麻木的症状。
送医后,医生表示这是由外界寒冷温度引起的血管突然收缩,导致脑血流减少,最终发生了脑梗。
如果此时没有穿戴合适的衣物,寒冷的气温会直接加重血管的负担,导致血液流动变缓,最终可能发生脑梗等问题。
部分老年人外出时不太关注天气状况的改变,特别是那些适应了“快节奏”生活的老人,认为仅仅走一小段路无需在意。
这类人群极易漠视寒冷气候对身体的严重影响,当在寒冷环境中暴露过久,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变缓,血液黏度增大,直接致使血栓形成风险加大。
跑了一会儿,他开始感到头重脚轻,腿脚不听使唤。
随后,他的语音也变得不清晰,送医后确诊为急性脑梗。
医生指出,在寒冷环境里长时间停留,他的血液黏度增大,血栓逐步生成,致使血管被阻塞。
冷空气于血管的作用是逐步积攒的,特别是外界温度快速降低时,血液的流速变缓,更易产生凝块。
众多老年人应对冬季严寒时,常采用不恰当的衣物来“御寒”,诸如衣物穿得过于厚重或仅围一条厚围巾。
这些做法虽然能暂时感到温暖,但却可能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
过厚的衣物可能使得血液循环不畅,特别是在活动时容易让心脏负担加重,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梗的发生几率。
有一位退休教师,他总是认为穿得越厚越能抵御寒冷,因此常常穿上几层棉衣和羊毛大衣。
但有一天,他外出散步时,出现了胸闷和头晕的现象。
回到家中,他意识到右侧肢体使不上劲,不能自主控制,立刻送至医院查验,最后被诊断为轻度脑梗。
医生提醒他,过于厚重的衣物虽然保暖,但却使得体内的血液循环变得不畅,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研究显示,衣物过紧或过厚可致身体血压上升,心脏与血管负荷加重,进而提升脑梗风险。
尤其是在气温骤降的早晨,衣物选择不当可能成为引发血栓的潜在因素。
因此,老年人在寒冷季节,应该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过度穿戴。
寒冷的天气使得老年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忽略饮食。
实则,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进食缺乏规律,若再伴有必要营养不足,会对血液的流动造成影响,使脑梗风险上升。
例如,摄入过多的盐分或脂肪,容易使血管变得更加狭窄,血液更加黏稠,从而增加血栓的风险。
结果在一个寒冷的早晨,他突然感到胸口不适,身体一侧出现了麻木感,送医后发现是由于长期高盐饮食加上冬季寒冷天气所导致的高血压波动,最终发生了脑梗。
冬季里,寒冷气候致使血管原本就呈收缩态势,倘若饮食不合理,血管的负荷便会加大,极有可能诱发脑梗。
寒冬对老年人健康的考验是全方位的,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者,更易因外界环境变动而诱发脑梗。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远离突发脑梗的危险。
来源:生活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