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银行?中国楼市出现「令人惊讶」的一幕

2024年12月21日 20:07
中共央行
图为央行。(图片来源:REUTERS/Jason Lee)

希望之声2024年12月20日】(希望之声记者贺景田综合报导) 美媒最新报导,中国提高了抵押利率,背后推手据说是央行。在崩盘的背景下,这成为“令人惊讶”的一幕。如今,商业银行净息差缩至1.53%,远低于1.8%警戒线。有专家指出,作为支撑中共政权最后支柱的银行系统正被中共各级政府掏空,百姓最后的保命钱正化为

银行提高了新的抵押贷款利率

彭博社12月19日报导,一家研究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的银行三年来首次提高新的抵押贷款利率,因为中国房市场持续低迷和经济增长放缓拖累了利润率不断收窄。

根据新加坡公司Data Motion International Trading Pte.的数据,11月份,42个大城市购房者首套房的平均抵押贷款利率从上个月的3.05%的历史低点小幅上升至3.08%,这是自2021年10月以来的首次上升。

彭博社报导指出,抵押贷款利率的上升令人惊讶,因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三年前开始的持续下滑之中,并已波及整个经济。

香颂资本(Chanson & Co)董事沈萌说,房屋销售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仍将面临挑战,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抵押贷款利率上升并不合理。

他说:“监管机构可能引导银行协同提高新贷款的抵押贷款利率,以便为明年进一步大幅降息创造足够的缓冲。它肯定会打击住房需求,但不一定会将早期复苏扼杀在萌芽状态。”

中国的银行正与创纪录的低净息差(衡量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进行搏斗,这已成中共央行进一步降低利率能力的一个制约因素。预计明年将有更大幅度的降息,这将加大银行寻找应对贷款利率下降方法的挑战。

Data Motion的数据显示,在可获得数据的42个城市中,11月份约有17个城市上调了首套房抵押贷款利率。该公司对中国各城市的银行分行进行了调查。武汉、长沙和温州涨幅最大,均为20个基点。

财新网援引两名未透露姓名的银行高管的话报导称,利率上升是由中共央行下属监管机构的地方分支机构给出的指引推动的;该机构被称为利率自律机制。

报导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这一指引旨在缓解银行之间的“价格战”,这种价格战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因为它们竞相削减抵押贷款利率以吸引客户。

近年来,中国各银行长期遭受堆积和利润率下降的困扰,因为方面依赖它们提供廉价贷款,以提振中国经济。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前三季度的利润总额仅增长0.5%,至1.9万亿元。截至9月底,不良贷款总额跃升至创纪录的3.4万亿元人民币,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53%,为历史最低水平,远低于维持合理盈利能力所需的1.8%门槛(按照国际银行业的通常标准,银行系统维持生存所需要的净息差警戒线是1.8%,只要净息差低于警戒线,银行就会开始亏损)。

为了解决银行的利润压力,中共央行近年来一直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释放低成本资金。中国的银行还下调存款利率以降低融资成本,未来一年可能会继续这样做。

中共当局还承诺,将利用出售特别主权债券的资金,加强大型国有银行的资本状况。

房地产捆绑了中国金融业

中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几乎都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连,与房地产捆绑在一起,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银行的房贷、抵押贷款的风险随之而来。

近两年,中国的银行坏账直线上升,就连大型国有银行也不能幸免。

中国交通银行3月27日公告显示,其房地产业对公贷款不良率从2022年底的2.8%,飙升至去年同期的4.99%。虽然个人住房按揭逾期贷款下滑,但按揭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的领先指标)猛增23%,达到98.8亿元(人民币)。

中国工商银行同日的公告显示,个人住房按揭不良贷款增长9.6%,至278亿元。虽然已较今年初下降了0.77个百分点至5.37%,工商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仍位居公司类贷款之首。

地方商业银行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例如,重庆银行,2016年至2023年6月末,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从0.2%增至7.14%,大幅上涨3470%。

日经新闻4月9日报导,在对27家准大型及以下银行的财报进行分析后发现,截至2023年12月底的房地产不良贷款比1年前增加了约3成。

3月底汇总的香港上市企业2023财年(截至2023年12月)财报显示,在香港上市并已披露财报的27家准大型及以下银行面向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总额为1068亿元,较上年增长27%。房地产的不良贷款比率平均也达到6.5%,上升近2个百分点,贷款的坏账增加。

分析不良贷款激增的地方银行可以发现,面临经济挑战的地区的地方银行的情况明显恶化。比如经济衰退明显的东北三省。

省为根据地的九台农商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增加37%。由于贷款等金融资产的质量下降,减值损失扩大,净利润减少至上年的10分之1。

辽宁省的锦州银行预定于4月15日退市,放弃了财报披露。由于被地方政府旗下基金收购而私有化。截至2022年6月底,面向房地产的不良贷款比率超过10%,财务状况令人担忧。

贵州银行面向房地产的不良贷款增加了近5成,徽商银行和九江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也高达7%~8%。

日媒报导认为,地方银行的不良贷款很有可能进一步膨胀。高盛集团的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公司75%的金融债务由银行持有。房地产衰退可能导致约1.2万亿元的损失浮出水面,“基础脆弱的中小银行有可能陷入资本不足”。

在需求放缓的背景下,称得上银行基础力量的净息差截至2023年12月底为1.69%,较9月底下降0.04个百分点,创出历史新低。

中国法拍房初现“堰塞湖”

据《财新周刊》2024年12月16日第49期报导,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泡沫破裂,商品房市场萎靡不振,法拍房市场出现堆积现象。

国信达数据从2022年开始关注法拍房市场。该机构数据显示,在2022年和2023年,中国法拍房新增挂拍量分别为39.56万套和53.36万套,同比涨幅均超两成;而在2024年前十个月,中国法拍房新增挂拍量达到54.60万套,同比大涨63.07%。

成交数据却不容乐观。在2022年和2023年,全国法拍房的成交率分别仅为25.44%和28.38%,平均成交折扣率分别为81.56%和79.66%。2024年前十个月,全国法拍房的成交率和平均折扣率进一步下滑至23.85%和77.32%。

法拍房挂牌率上升而成交率下降,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还不起贷款的购房者越来越多,房子正越来越多砸在银行手上。这正是导致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所谓“失去的20年”的导火索。

专家:中共将银行作为ATM  也为自己掘下坟墓

中国经济学家程晓农今年10月25日撰文指出,2019年之前,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已经造成了银行业普遍的压力;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的中国经济衰退,再度重压银行系统,现在中国的银行业已经陷入了危险境地。

中国的银行业有两个特点,一是超大型银行占大头,二是中国的银行皆官办。这种政府垄断金融业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征,注定会葬送银行业。

现在,真正在中国的银行业里占据重要地位的是6家大型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和125家城市商业银行。

超大型银行都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城市商业银行则由本地市政府控制。政府控制银行,银行等于政府的提款机(ATM),这会最后要了银行业的命。

当大型银行长期“输血”大型垄断型工业企业,城市商业银行持续“输血”当地政府,这样的制度型政府行为已成积年恶习时,这些垄断型的企业集团或地方政府,都是债多不愁的“老赖”,它们永远都用新债顶旧债。政府担保的一笔债券到期了,它就下一纸公文,再发一笔新债,原来欠一千亿,现在公文写两千亿,让政府自己控制的银行认购。债滚债,银行存户的钱就这样源源不断流到政府手里,用掉不还了。

越是大银行,由政府造成的资产坏账就越大越多。这些坏账都挂在账面上,银行根本没能力用资产减值准备金去对冲多达上百万亿的坏账。中共各级政府的债务余额大体相当于中国GDP的数额。其中,单是地方政府设立的本地城建融资平台公司未偿还的银行债务就达到65万亿,地方政府对银行欠下的政府债券还有几十万亿,地方政府的债务总共相当于中国GDP的85%。

目前,中共政府的巨额债务已经转移给了全国的银行系统,造成了潜在的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下滑,房地产崩盘,银行的坏账加速堆叠,当银行撑不下去时,居民保命用的最后一点财产将化为乌有,只剩下存折上的一个虚拟数字。

如今,财政陷入破产的中共各级政府,继续把银行里的居民存款任意挥霍。这种“官吃银行”或“官府吞噬银行存款”的社会主义制度运营模式,正在迅速掏空银行里的居民存款,进而掏空支撑中共政权的最后支柱——银行系统。

化解当代最大威胁 帮助结束中共

中共统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骗。维持大面积的对华广播不断传递真相,就是持续地给中国注入希望。希望之声邀请您和我们一起携手努力。欢迎点击了解详情。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858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