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情系中华

《论语为政》「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文:兼任教授

子夏是孔夫子弟子「卜商」的字。有一天,卜商请教老师,什么才是孝?

孔夫子表示,身为,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是最难的事。如果只是单纯帮做事,或仅让父母享用佳肴,却没有好脸色,这样能称得上是孝吗?

孔夫子的反问,直指孝的根本精神,即发自内心的关爱。父母所需要的是子女的用心对待,而劳务或物质上的供应,不是不重要,但若感受不到温情,就算生活得十分豪华,也会让人觉得冷冰冰。

因此,孝顺父母并不需要花大钱,时时问候,关心饮食起居,便是最好的行孝方式。 「色难」一词中,「色」表示「面容」、「神态」,这是最初的涵义。 「色」为会意字,由于人的情绪多变化,自然脸部会呈现各式各样的面貌,因此也引申指物体表面的光彩,以及景象、现象等。

「难」的字义是假借用法则是指灾祸、不好的情况,或是质疑、责备他人。

参考资料《为政》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