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西南王薄熙来的瓜葛
刘孔伏
我是研究历史的,平时很留意同仁的动向与研究情况,知道北京大学历史系薄小莹副教授,其兄薄熙来主政辽宁省大连市。查薄熙来早年履历,知其「文革」中下乡当知青後,於1972年招工返城在北京市二轻局五金机修厂当工人。「文革」结束後,邓小平复出搞「改革开放」,1977年底恢复高考。在北京红二代群体团伙里,薄熙来在最大的团伙当头,被尊称为「薄二哥」。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带领小弟们混社会江湖时,竟然没有忘记学习文化知识。高考恢复後,他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成为第一届七七级大学生,於1978年2月入学。更令人惊诧的是,一年後恢复研究生招生,他又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於1979年9月入学[1]。这说明他确实是红二代中的佼佼者,不仅有知识才学,而且有抱负理想。他所学的专业,均要求有外语成绩,看来他外语水平不差。仅从这方面来说,他就胜过习近平小学生不知有多少倍,简直是云泥之分、天壤之别。在中共党内权斗中,历来是逆向淘汰,薄熙来与习近平昇迁结果就是有力的证明!
我与薄熙来的瓜葛始於2007年中共十七大後他在商务部长任上被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吴仪赶出国务院,外放出任重庆市委书记之时。 重庆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工业城市,中共建政後曾是西南局所在地,由刘伯承与邓小平主政。随後西南局迁往成都,曹狄秋仍任重庆市长,後来调去任上海市长,阎红彦和任伯戈先後主政重庆。因此之故,重庆市地方势力树大根深,从来就不服气由四川省管辖。「文革」後,中央先筹建三峡省,拟将重庆市作为省会,传王兆国出任省委书记。几经争执变故,中央也无奈,最终只好把重庆作为第四个直辖市,由北京来的张德邻任市委书记,四川省来的蒲海清任市长。但张、蒲二人争权夺利,水火不容,实际上是京派干部与重庆地方势力争夺较量。中央只好将二人撤换调京,下派贺国强出任重庆市委书记,调福建的包叙定任市长。
2001年10月,身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并兼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的黄奇帆,被中央调到重庆任常务副市长,意思很明显他将接任市长。人算不如天算,谁会料想到,他在副市长任上一呆就是十年,甚至被打入冷宫,边缘化。贺国强在重庆被人们称为「贺(和)得转」,
也就是说他和地方势力相处得好,相安无事,这也是中央所乐见的。重庆市直辖後,将涪陵地区、万县地区酉阳土家族自治区和永川地区等地市区县划归重庆市管辖,地大人多,为全国四个直辖市之首。特别是涪陵地区书记王鸿举,直辖後成为了重庆副市长,涪陵卷烟厂吞并了重庆卷烟厂,陪陵太极中药厂吞并了重庆桐君阁中药厂,他的势力日益坐
大,形成了「涪陵帮」,与重庆旧的地方势力抗衡,成为两大帮派。贺国强与这两大帮派相处都不错,他特别看重依赖王鸿举,亘相配合利用,挤走了市长包叙定,王鸿举成为了代市长。
2002年秋末中共十六大後,贺国强入京任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交通部长黄镇东来重庆任市委书记,王鸿举也如意当上了市长。2005年12月,黄镇东因「中招」而犯错误被免职,汪洋来重庆接任市委书记。汪洋在重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其思想开明,与重庆地方势力格格不入,所以中共十七大後调任广东省委书记。拿当时重庆传言来说,他是被重庆地方势力赶走的。
我之所以要谈重庆地方势力的情况,因为这对薄熙来很重要,才能知道了解他来重庆後所作所为的原因。2012年底,我去香港城市大学拜会郑宇硕教授,他介绍我去界线街小宾馆居住。第二天下午,香港《前哨》杂志主编刘达文先生应约来小宾馆会晤,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涉及薄熙来倒台事。他听後说,外界不知道薄熙来与重庆地方势力的争斗情况,在解读其所作所为时没有考虑这一点,不无遗憾!据我所知,中央任命薄熙来出任重庆市委书记後,他闻知重庆地方势力强大,水很深,迟迟不愿来重庆就职,前後拖了十八天。其实,他在四处活动,希望能够换一个职位,甚至求见了胡锦焘,两人发生了争执。结果胡锦焘劝说他服从组织的安排,符合他的职位只有重庆市委书记,别无空缺,还是早点去上任吧。无可奈何,他向胡锦焘提出一些要求条件,特别是日後调人去重庆行方便,胡锦焘满口应承。他这才悻悻然来到重庆,却不去市委上班,整天去区县基层摸情况,搞调查研究。 我对中共干部一向没有好感,也不爱与其接触交往,避而远之。尽管如此,听说薄熙来出任重庆市委书记,我还没忍住给他写了一封信,赠送他八个字:「为政一方,造福百姓。」这八个字後来对他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在他发展重庆的经济与社会治安方面。他在辽宁为政时期就重视招商引资,所以去国务院任职商务部长。在发展重庆经济民生方面,他重用懂经济的能人黄奇帆副市长,招商引资,大力推动发展民营经济,创新成立地方投资公司,搞活地方金融投资,稳定房价,使重庆经济走出困境,成为全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
有一天我出去买东西,刚出小区门,就看见一辆轿车停在路边,旁边站着一位司机,他把我拦住,叫我绕着走,甚感奇怪!後来我才知道,薄熙来下基层摸情况来到我们小区居委会,那位拦住我的就是他的轿车司机。中共干部都是这样,他可能向居委会询问过我,听说我是监控对象,他就不再过问,避免引起莫名其妙的麻烦。
我从未见过薄熙来,只是在电视屏幕上看见过他。记得第一次在重庆电视屏幕上看见他,是重庆出租车司机因油改气事不合理而大罢工,他率领市里干部与出租车司机代表对话解决问题,由重庆电视台现场直播。他不愧是新闻学硕士,在第一次现场直播中亮相,完全体现了他的亲民作风,赢得了市民的好感。现在无论如何评说他的好坏,这总比那些颐指气使、满口官腔的中共干部要好些吧? 薄熙来在重庆的「唱红打黑」最被人诟病,口诛笔伐,其实他为什麽要这样做,却无人知晓,有点无的放矢。据我所知作出分析,这里面大有文章,牵涉着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
重庆地方势力强大,薄熙来这个外来干部如何在重庆站稳脚根,进而全面掌控重庆,这是一个非常棘手问题。他到重庆後不去市委办公室坐班,大概花了近一月的时间下地区基层摸情况,搞调查研究,掌握了重庆党政干部的现况与派系。然後他利用被边缘化近十年的副市长黄奇帆以及重庆旧的地方势力,与掌握重庆实权的「涪陵帮」市长王鸿举对垒,从北京、辽宁等地陆续调来一些得力干将,特别是调来公安部一级英模、辽宁锦州市公安局长王立军以及大批辽宁公安干警[2]。「唱红打黑」首先是打击「涪陵帮」人马爪牙,抓捕惩办前重庆公安局副局长文强为首的黑警察,排除异己政敌,掌控重庆时局。「唱红打黑」之初,首先得到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支持,并且他亲赴重庆视察取经。他上台後大搞选择性反腐,实际上是「唱红打黑」的昇级版,异曲同工。
为什麽要「唱红」?因为得到毛左们的支持拥护,所以论者众口一词评说薄熙来是一丘之貉,其实可能并非完全如此。人们不知道,中共党内一直存在着搞宪政改革的呼声与争论,但却遭到保守派和既得利益者的坚决反对,最终由中央一锤定音,
即後来「大喉咙」吴邦国宣布的「搞五不准」[3]。薄熙来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他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当然要遵守贯彻中央的这一决定,「唱红」是最好拥护和宣扬,何乐而不为呢?
「唱红」显然对中共统治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什麽还遭到党内不少人的批评反对呢?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牵涉着党内权力之争、派系之争和个人恩怨等等。据我所知,重庆「涪陵帮」帮主王鸿举的後台老板贺国强等人就坚决反对薄熙来「唱红」
,因为他们有利害冲突,水火不容。因此之故,薄熙来也针锋相对,动员拉拢支持拥护者来重庆为自己站台,以壮声势。其中至少有两人不得不说,一是陈毅元帅的大儿子、中国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4],一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5]。
中共培养的红二代第一个接班人是陈昊苏,他在1984年就当上了北京市副市长,1987年调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他和他父亲一样爱好文艺,他上任副部长後一番讲话,大谈文艺创作要百花齐放,要创作自由,不可横加干涉。这番讲话让党内外震惊,中央认为他太不政治正确了,急忙调他去中国对外友协任会长,也就到头了。当时我听到他这番讲话,大出意外,就立即给他写了一封称赞支持的信。
我历来关注儒学研究,听闻中国人民大学於2005年成立了国学院,就给其校长纪宝成写了一封信(此信收入该校国学院成立院刊),随後就收到他的回信:
刘孔伏先生:
来函敬悉,迟覆为歉!
衷心感谢您对人民大学国学院的关心,所提意见与建议已转交我校国学院,请他们认真研阅。
望今後多加联系!
顺颂
夏安!
纪宝成
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二日
陈昊苏是薄熙来的铁哥们,他与纪宝成分别受到薄熙来的亲切会见,重庆电视台做了新闻报导。
至少他们二人向薄熙来询问了我的情况,这引起了薄熙来的重视,命令公安局长王立军调查上报。
与此同时,薄熙来把石柱县作为扶贫样板,石柱县委书记盛娅农女士自然是其心腹红人。石柱在明代是土司,出了个巾帼英雄秦良玉,明末勤王名满天下。盛书记为了宣传石柱,投资拍摄电视剧《明代女将秦良玉》,剧本由石柱籍作家撰成初稿,再由北京着名影视编导修改定稿。当我看到修改定稿本时,我给薄熙来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明代土司很多,大多不入史传,秦良玉入《明史》土司传,功绩在於她勤王带兵入京,此剧本回避勤王事不写(主要涉及历史上民族矛盾),就没有拍摄价值。薄熙来在北大是学历史的,他知道我的说法颇有道理,就阻止了盛书记拍摄这部电视剧。
大概公安局调查我的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我除了与中外学人联系交流广泛之外,并无不法行为,薄熙来看了调查报告後就撤销了对我的监控。不久地段户籍警就带公安局的领导上我家,叫我不要与海外学人联系,在家安心研究历史就可以了。後来在网上拍卖我以前给邓小平的上书信,就是从这个案卷中流出的,这也证明薄熙来撤销了此案。现在无论如何评论薄熙来,他对我做了这件好事,不应该被埋没。
薄熙来在「唱红」上遇到了挫折,他也很明智,他对「唱红」做出新诠释:唱红不是仅唱革命歌曲,而且是唱古今中外经典歌曲,激励人心蓬勃向上。他不像习近平那样顽固不化,「扛两百斤麦子走十里不控肩」,一条道走到黑。「唱红打黑」虽然影响广大,但不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而是他红二代特有的目空天下的性格,以及持才自负的骄傲,往往不善於处理人际关系,简单粗暴。他在国务院任商务部长,就看不起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吴仪,数次与他们发生冲突顶撞。特别是在处理对待「涪陵帮」主、市长王鸿举的事情上做得太过份,得罪了不少有权势的人。王鸿举任市长两届,还有一年多就到期离任了,他急於兑现对黄奇帆当市长的承诺,逼迫王鸿举於2009年11月辞去市长职务,闹出了一大风波。之前中央许多大佬都给王鸿举求情,劝薄熙来放他一马,让他任期满後体面退出。甚至贺国强、李克强等不少人亲自来重庆,当面向薄熙来求情劝解,结果皆无功而返,自然怨恨冲天!
最要命的是,因妻子谷开来毒杀英国商人尼尔·海伍德案,薄熙来在对待处理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王立军时不当做法,简单粗暴,最终逼迫其化装出逃成都,投奔美国总领馆,闹出了震惊中外的大事件!
薄熙来後来在法庭上供述[6],他与妻子谷开来已分居十年,仅是与其保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共同照顾儿子薄瓜瓜。按此说法,谷开来毒杀英国商人尼尔·海伍德案与薄熙来没直接关系,但负有较小的间接责任。有人说王立军向谷开来提供了毒药氰化钾,这是不正确的,提供毒药氰化钾是重庆南岸区委书记。王立军因戏耍薄瓜瓜,已和谷开来有嫌隙[7],当英国商人被毒杀後,王立军因此指派副局长郭维国负责侦办,以酒後突发心脏病结案。後因英国政府照会中国外交部,要求复查此案,王立军才不得不复查,只好把毒杀真相上报
,被薄熙来当面打了一耳光。薄熙来冷静下来後曾向王立军道歉,但他随後不该将王立军调离公安局,安排其主管文教系统,这才逼迫其化装出逃,醖成大祸!
目前评论界将薄熙来与习近平放在一起比较,
谁上台好些,见仁见智,颇有激辩争议。此事我将另撰专文详论,提出拙见,以飨读者厚爱。
注释:
[1]《维基百科·薄熙来》。
[2]〈王立军是如何炼成的〉,《南都周刊》2012年12月13日。
[3]〈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新华社2011年3月4日。
[4]《百度百科·陈昊苏》。
[5]《维基百科·纪宝成》。
[6]2013年8月22日至26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五庭公开审理纪录。
[7]季玉琴〈王立军东窗事发前後〉,《人民文摘》2013年第1期;《维基百科·王立军》。
作者系中国历史学家,现流亡泰国。
作者本名:刘孔福,以笔名刘孔伏行世。
来源:北京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