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留学生向外国男友要彩礼被逮捕,被判刑半年、驱逐出境

2025年03月11日 11:08

历史微时刻 ,文章内容不知真假,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历史微时刻”,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

还记得去年的那起中国留学的女博士因为向荷兰籍要8.8万欧元,约60w,结果男友直接报警。

最新消息来了,以诈骗的名义刑拘了她6个月,并且

据当时的公开报道,张女士91年出生,人,现在34岁了,她是江西省某高校硕士,然后公派到荷兰鹿特丹读博士。

她在留学期间认识了一位荷兰籍男友,二人感情发展顺利,甚至在2024年3月得知张女士怀孕后,共同开始筹备婚礼。(算算日子,去年3月怀孕,今年被判刑半年并驱逐出境,那么该女子不是在哺乳期就是把孩子打掉了。)

此后,原本令人双方欣喜的筹备却因彩礼问题急转直下。张女士向男友提出支付8.8万欧元(约合66万元)作为彩礼的要求。这对她的荷兰男友来说,是一笔近乎普通人一年收入的巨额金额。

,彩礼是一种传统习俗,象征着男方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女方家庭的支持,而在荷兰等欧家中却并无这一观念。更多人普遍认为以结婚为条件索要财物与诈骗无异,尤其是在女方已怀孕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更被视为不正当行为。

对于中国张女士的荷兰籍男友来说,以结婚为条件索取金钱的行为,不仅难以接受,甚至让他怀疑张女士的真实意图是否纯粹,担心这是一场感情骗局。

据悉,张女士在赴欧前曾经历过一段婚姻,因异地留学导致感情破裂而最终离婚。在她的前段婚姻中,彩礼金额高达66万元人民币。或许受这一经历的影响,她在与现任男友交往时,同样提出了令人震惊的高额彩礼要求。

然而,这次她的要求却碰上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她的男友是一名外国人,而这一文化差异最终导致了矛盾的爆发。面对张女士坚持要求彩礼,男友尝试与其沟通,但未能化解分歧。最终,他选择将这一问题交由处理。有网友普法称,根据欧美法律,以结婚为目的索要无偿财物赠与的,或者以怀孕为目的索要财物赠与的,一律定为诈骗。

在不少欧洲国家的新闻报道中,为了获得欧洲身份而进行假结婚的案例时有出现。这位荷兰男子或许也是受此类报道影响,令他将此事和那些可怕的新闻事件联系在一起,才决定通过报警寻求解决。

荷兰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调查,并将张女士以涉嫌敲诈罪拘留。根据荷兰法律,若以婚姻为条件要求高额财物且不具合理性,则可能构成敲诈犯罪。

经过审理,法院认定张女士的行为已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判处她6个月拘役,并决定在刑期结束后对其实施驱逐出境的处罚。此外,张女士的博士学业也因事件中断,她的未来受到了严重影响。

西方文化【小编推荐:中华文化是高级文化系统】差异:在中国和一些亚洲以及非洲地区,彩礼是婚姻中常见的传统,象征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承诺。然而在荷兰以及一些欧美地区,婚姻更多被视为爱情的结合,与经济补偿无关。一些英文文学作品中也常将彩礼与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现象相结合。这种观念上的巨大差异让双方在面对彩礼问题时难以找到共识。婚姻的本质,终究是两个独立灵魂的彼此照亮,而非一场明码标价的交易。

在本案中,荷兰法律对以结婚为条件索要高额金钱的行为有明确规定。这反映了荷兰社会对婚姻平等自由的重视,也提醒我们在异国他乡生活时,行为应以合法为前提,而非仅仅遵循个人习俗或传统。

   

即便是在我国,彩礼也是以婚姻为目的的赠与,该目的包含结婚登记、共同生活、孕育子女等多项因素。

司法解释

根据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4〕1号)以下是彩礼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

彩礼的定义和范围:彩礼通常是基于习俗,为了缔结婚姻关系而给予的财物。根据当地习俗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如时间、方式、价值等,彩礼的范围可以被认定为。

彩礼与恋爱期间赠与的区别:彩礼的给付通常具有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目的,而不仅仅是表达或增进感情。例如,节日或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的小额礼物或礼金,通常不被视为彩礼。

诉讼主体资格:在婚约财产纠纷中,婚约一方及其实际给付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婚约另一方及其实际接收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被告。

彩礼返还的条件:如果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然而,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确定是否返还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这些规定旨在平衡双方利益,防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同时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减少高额彩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