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习近平为什麽与李嘉诚撕破脸
转自:新世纪,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王丹 上报 20250318
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集团把旗下的「和记港口集团」八成的股权(包括巴拿马港口公司九成股权)出售给美商贝莱德所组的集团, 此举显然激怒了习近平。 中国在香港的官方媒体《大公报》等连篇累牍痛批李嘉诚, 让人颇感震惊但又合乎逻辑, 且值得关注。
李嘉诚把过去几十年,李嘉诚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徵人物之一。无论是邓小平、江泽民,还是胡锦涛,他们都没有和李嘉诚撕破脸,反而都或明或暗地维持了与他的「政治默契」。然而,这一次,习近平彻底撕破脸了,毫不留情地让中共喉舌媒体围攻李嘉诚。 为什麽?这不仅仅是因为李嘉诚卖了几个港口,而是折射出中共政商关系的巨变,以及习近平统治下权力逻辑的变化。
习近平不再顾忌李嘉诚
李嘉诚不仅是香港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投资者。邓小平改革开放後,李嘉诚迅速进入内地市场,大量投资中国基础设施、房地产、港口、电信,几乎在各大关键行业都有他的身影。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知道,李嘉诚不仅带来了钱,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国际资本的信任。即便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後,中共与香港资本家之间一直保持着「互相利用」的默契——你们在经济上支持我们,我们在政治上不为难你们。
然而,这种默契在习近平时代被彻底打破。2014年「占中」运动後,北京明显开始怀疑香港资本集团的忠诚度,认为他们对中央的支持不够坚定。到了2019年反送中运动,中共更是认定香港的部分资本家私底下支援反对派,李嘉诚也因为「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的广告词被官媒痛批。 但即便如此,过去几年,北京仍未与李嘉诚彻底翻脸,毕竟李嘉诚的投资版图仍然遍布中国,完全撕破脸会影响外界对中国营商环境的信心。那麽,这次为什麽习近平敢如此强硬,直接让《大公报》等官媒痛批李嘉诚「见利忘义」「出卖国家利益」?
答案很简单:习近平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大,不需要再顾忌李嘉诚了。在他的逻辑里,香港资本集团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影响力,中央政府才是香港真正的掌控者。 既然如此,过去那种「政商妥协」的默契已经没有必要维持,李嘉诚的「价值」已经不再不可替代。换句话说,这场对李嘉诚的批判,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更是向所有香港资本家发出的信号:现在是我们说了算,你们只能乖乖听话。
就在几周前,习近平刚刚召开了一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试图安抚中国的企业家,催促他们投资以挽救经济。这一幕其实很令人眼熟。 2018年、2020年,每当经济下行的时候,中共就会出来喊话,说「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企业家们继续投资,继续交税,继续创造就业。但这次问题在於,习近平一边在座谈会上向企业家示好,一边转头就让官媒围攻李嘉诚,这岂不是自相矛盾?试想一下,今天李嘉诚被批成「见利忘义」,那麽其他中国企业家会怎麽想?他们一定会觉得「既然连李嘉诚都可以随便被批斗,那我们呢?如果以後我们因为某个投资决策不符合北京的政治需要,我们也会被打成卖国贼?」
打压李嘉诚只是一个开始
更重要的是,李嘉诚的企业布局本质上是全球化的,真正依赖中国市场的并不多。但国内的民营企业家却无法像他那样随时「抽身」。他们如果投资得太多,日後万一政策变了,被北京收割怎麽办?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如何让企业家们相信,北京是真的要保护私有经济,而不是把他们当提款机?从恒大、蚂蚁金服,到李嘉诚,再到各路民营企业的遭遇,中共过去几年已经多次让企业家们见识到,它的政策从来不会一以贯之,而是随时可以翻脸不认人。这次批判李嘉诚,等於是再次告诉全体中国企业家:不要幻想你们能靠妥协换取安全,真正的安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完全服从党。
从习近平与李嘉诚撕破脸的事情,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个结论:
第一,习近平已经不再顾忌李嘉诚等香港资本家的影响力,完全撕破了过去几十年「政商共存」的面具。 这说明,中共对资本的掌控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强势、更无情的阶段。
第二,习近平的政策反覆无常,一方面对民营企业喊话求投资,另一方面又攻击李嘉诚,等於自己打自己的脸。未来,中共对资本的打压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更加随意,而李嘉诚只是一个开始。
- 🔥澳洲禁闻安卓APP,其它网站没有的澳洲禁闻
-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 🔥治国大道:修身、齐家、管理、治国的大智慧
※作者成长於80年代的北京,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後即从事学运,参与和组织了1989年民主运动,後为此两次坐牢达6年多时间。1998年被流放到美国,得以进入哈佛大学10年,先後得到东亚系硕士和历史系博士学位。现在担任「对话中国」智库所长。政治上的温和坚定的反对派,思想上的理想主义者,生活中的资深阅读者。出版有政治评论和诗歌散文等书籍20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