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佬扎堆来华!他们嗅到了什么信号?
Original 老六 观点 ,文章内容不知真假,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中国资产的重估才刚刚开始。
1
全球高管扎堆来华
全球商界的顶级大佬,正在扎堆来到中国。
关注新闻的朋友应该知道,最近这些外企大佬在中国的行程挺满的,我们按时间线来看一看。
首先是3月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这个论坛放在全国两会之后召开,规格很高,国务院总理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论坛主题是“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
下面是官方公布的主要外方代表名单,截取部分给大家看看。苹果的蒂姆·库克、三星的李在镕、奔驰的康林松、雀巢的傅乐宏、辉瑞的艾伯乐、淡马锡的林文兴……基本都是大佬。
还有一个数据值得留意:今年首次参会的跨国企业数量创下新高,占总数20%。
其次是3月25日至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会如期举行,60余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代表齐聚海南博鳌,围绕“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的主题深度研讨。
从大会发布的数据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中国等亚洲经济体仍将保持5%以上的较高增速。
最后是3月28日上午的重头戏,最高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40余位外资企业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商协会代表参加会见。会上大领导肯定了在华外资企业作出的贡献。
进一步看,全球企业高管密集来到中国的背后,有着多重信号。
2
中国科技的崛起
第一重信号,是尊重。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这些都是传统项目。但今年首次参会的跨国企业数量创下新高,这背后反映的是全球顶级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好奇和重视。
笔者留意到,这些外企高管可不是过来例行公事的。例如苹果CEO库克去了景山公园,还向浙江大学捐赠3000万元人民币共同设立Apple移动应用孵化基金。
三星李在镕、高通总裁安蒙访问了小米,三星电子与小米讨论了在汽车芯片和显示器方面的潜在合作。而且,李在镕此前深陷诉讼纠纷,今年2月才被宣判无罪,此次中国行也是李在镕被判无罪后的首次海外行程。
值得一提的是,10年前,因供应链问题,雷军曾亲自向三星道歉,如今李在镕主动来拜访雷军,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第二重信号,是崛起。
春节之后,中国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领域的进步“让世界刮目相看”。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会期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就直言:
我现在几乎每天都在用DeepSeek。
此外,西门子董事会主席博乐仁、高通公司总裁安蒙、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等也在不同场合提及DeepSeek。各类交流场合中,中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被频繁提及。背后的趋势是,中国正加速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创新高地。
在博鳌现场,“中国科技”也随处可见。年会新闻中心前铺设的光伏地砖,每年可发电超过1万度;年会期间,900辆新能源车穿梭往返,组成绿电接驳车队……
博鳌之外,中国科技的崛起肉眼可见。2023年,科技集群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亚洲国家占40%。其中,中国共有24个科技集群进入百强名单。
从光伏组件到量子计算,从新能源汽车到空间站合作,从开源AI到更多前沿领域,中国正在走出一条共赢的科技新路。
在中国,一批科创之城也在崛起。
例如广州,在AI+先进制造、AI+车辆交通、AI+健康医疗、AI+城市治理四大赛道上搞得有声有色。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等4个园区获评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汇聚7000多家泛AI企业。致景科技、树根互联、探迹、黑格智能等6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上榜《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
2024年数据显示,广州硬科技产业对GDP贡献率突破33%,相当于每赚3块钱就有1块来自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再如深圳,2023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已达1797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机器人相关企业5.11万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截至2024年底,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5万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95家,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密度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一。
广州、深圳之外,越来越多中国城市也在科技领域抢占新的制高点,为“中国智造”添砖加瓦。
3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第三重信号,则是商机。
根源上来说,这些全球企业高管都是来做生意的,都代表着背后资本的利益。直白点说就是:赚钱。
例如阿斯利康宣布在北京投资近200亿元,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宝马集团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加速AI大模型“上车”……都是瞄准了中国的大市场。
中国日本商会发布的调查问卷显示,有58%的会员企业将在今年增加或者保持在华投资的规模。中国美国商会也发布报告显示,有53%的受访美资企业预计在2025年将增加在华投资。此外,今年1月,英国、韩国、荷兰对华投资增324%、104%、76%。
这背后,中国资产正在进入重估时刻。
2月初以来,高盛、德银、小摩、瑞银、汇丰、美银、大摩等华尔街大行相续看多中国资产,上调评级或大盘目标价。
德银此前发布研报称,中国股市的估值折价即将消失,整个中国将来到“斯普特尼克”时刻。美国投资顾问公司WisdomTree的策略师Jeff Weniger更是认为,中国的“十大科技股”(Terrific 10)能与美股“七巨头”(Magnificent 7)比肩:
美股“七巨头”正在让位于中国的“十大科技股”。
再往前看,这波重估浪潮之前,不少全球资本已经提前布局。
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近12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去年中国新设立的外资企业达到近6万家,同比增长9.9%。
自2023年以来,中东财团更是频频出手,重仓中国资产,涉及领域包含新能源、医药、软件科技、消费物流等。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曾预测,到2030年,中东主权基金规模可能达到10万亿美元,其中10%至20%将有可能投资于中国。
全球“聪明钱”选择中国,自有深远的考量。
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不用多说。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形成了一个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可以满足民生、军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领域的需要。
早在2015年,我们的人均制造业产值就是墨西哥的1.46倍、俄罗斯的2.01倍、印度的9.9倍。强大的供应链网络,带来的是极致的效率,而这种极致效率的结果,就是成本优势。
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推行“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很多资本都陷入失望与担忧之中,而中国表现出的稳定和可靠,赢得了全球资本的信任。
还是那句话,钱不会说谎,它会主动流向能赚钱的地方。
客观来说,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很多高端产业上,中国依然没有掌握核心竞争力。但我们不骄傲,也不妄自菲薄,我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 🔥澳洲禁闻安卓APP,其它网站没有的澳洲禁闻
-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 🔥治国大道:修身、齐家、管理、治国的大智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