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财隆:大怒神来了──川普关税战和他的政治经济算术

2025年04月10日 21:14

转自:新世纪,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作者:洪财隆 

思想坦克 2025 年 4 月 8 日

对我这个长期研究并教授国际经济关系的人来说,眼看总统在四月二日「解放日」耍出大刀威震全球,不管是敌是友几乎无人幸免,心中还真是百味杂陈。

家有得忙,经济革命大地震

一方面我们不知道藉由关税让再次伟大(MAGA)的梦想未来能否实现(尤指对美国在一九七零年代以前制造业大国的乡愁),但从整体声誉低迷已久的经济学家们最近纷纷踊跃发言来看,至少让国内外经济学家们再伟大一次(MEGA, Make Economists Great Again)应该不成问题。

另一方面,川普这次扮演「大怒神」角色,强逼所有经贸夥伴瞬间体会失去经济重力的恐惧,破坏力之强确属浩劫等级。权力的最大乐趣在哪?在看到别人急着跳脚。当川普说「这是一场经济革命」、「是该服的药方」的时候,可知此言不虚。

无论如何,这个世界已经大不同。但到底哪里不同,恐怕也已到了必须好好盘点和仔细思量的时刻。

当务之急在於认清我们目前所处时代的特色和格局。简单来讲,这是一个以数位、民粹和经济不安为主要特色的时代,而在川普解放日之後,更等同正式宣告美中两国进入霸权竞争的格局。

其他国家先不论,从今年二月以来屡次叠加之後,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的关税竟然高达54%以上(如果愈演愈烈甚至更高),阻绝贸易分工或强烈脱钩的意涵相当明显。此一态势就带出两种解读方式,一种是藉此逼迫快速调整其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透过国家力量补助生产、然後外销等不行为。另外一种则更严肃,暗指未来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再工业化是为可能的军事战争作准备

看了一下解放日那天白宫所发布的新闻背景资料,内容除了说明美国再工业化的目的不外乎增加关键和民生制造业种类、产值和劳工薪资水准之外,更强调必须为一旦发生战争做准备。而美国制造业产值从2001年犹占全球28.4%,到2023年只剩17.4%,特别是连年钜额的商品贸易赤字(2024年高达一兆两千亿美元)所代表的产业空洞化现象,更不足以支撑战备需求并维护国家安全。

当然,美中贸易果真脱钩或不再彼此高度互赖,更隐含发生军事冲突的表面经济成本降低,无疑将会增加误判机率。

尽管川普与其策士们的经济逻辑屡被主流经济学家斥为无稽,但对美国目前所处状态是否「紧急」的认知和判断不同,应该也是这两大阵营歧见的最大根源。

川普再任性仍须依法规行事

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什麽川普这次提高关税引用的是《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1977》(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作为法源,而不是大家所熟悉的《贸易法,1974》201条款(自动防卫机制:毋须以不公平贸易行为为前提,只需证明自己产业因进口遭受严重损害)和301条款(倾销、政府补贴等不公平贸易行为),以及《贸易扩展法,1962》232条款。此条款旨在处理因贸易所产生的国安疑虑,例如钢、铝等物资的进口关税和跨国并购问题。

虽然川普很任性,但美国毕竟是法治国家,即使总统想透过行政命令来提高进口关税,也必须先有法源依据。

IEEPA是一部美国联邦法律,授权美国总统在面临源自境外,造成国家安全、外交政策或经济状况出现异常或特殊威胁时,经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後,可依职权展开调查、管制或限制商业活动。

这部法案过去主要用在经济制裁(1979年人质危机後的伊朗和2001年911的阿富汗),在2018-2019年川普1.0所发动的美中贸易战期间,更曾扮演重要角色。当时川普一度宣称将援引该法要求美商企业离开中国;後来川普即根据此法发布《保护资通讯技术及服务之供应链》行政命令,将及其遍布全球68间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堪称外卡战力的

川普2.0更加码,首次动用IEEPA作为美国片面宣布提高各国进口关税的法源,直接处理贸易结构失衡和美国所认定的诸多不公平贸易行为。这种提高关税的作法,堪称外卡(wild card),亦即并没有依循常规途径,虽然依法参众两院仍可透过决议加以否决。今年二月一日川普签署三项行政命令,以打击芬太尼走私进口为由,分别提高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就是根据此法而来的首发,而足以翻转全球贸易秩序的「解放日」边境关税提高,以及针对各国边境内的政府补贴、操纵等非关税贸易障碍之指控,则是第二发。

由此可见川普急於缩小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之决心,的确非同小可,甚至不惜牺牲二战之後美国所主导创建的国际经贸秩序,乃至众多经贸夥伴的关系和信任。而且,既然高举「美国优先」、「事态紧急」,那麽重点就会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而不在於其他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是否属实,或计算「对等关税」的公式是否合理。

这场关税风暴的影响层面将非常广泛而且深远,近期内如果事情没有转圜,「今天已经很糟,明天会更糟,最糟糕的还没到来」,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这句名言很可能就会成真。

就关税本身的效应来看,除了直接减少贸易量之外,更会改变贸易流向,包括由於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关税税率不同所导致的货品借道「洗产地」问题,以及被阻挡在美国市场之外的产品低价倾销。对这些问题都必须严加戒备,最好及早启动贸易防卫机制,以避免本地产业受到二次伤害。

必须严肃以对的几大课题

最後来列举几个「川普撞击全球」後的重要议题,大部分都和台湾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全球经贸体制裂碎化,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多边体制消亡,1930年代的封闭式区域主义将再度兴起?

──制造业、美元霸权和军事霸权的关系:比起关税,攸关美元角色和国际货币体系安定的「海湖庄园协议」会是川普的下一步?

──美国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是否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根本矛盾有关,以致全球经济和贸易失衡无法获得妥善解决?

──因应变局,台湾的汇率政策、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国家经济治理思维是否必须调整?如何调整?

──美中霸权竞争格局下,对台湾而言,新的地缘与地缘经济想像会是什麽?如何影响东亚生产供应链?

──民粹主义经济学当道?主流经济学是否需要检讨?

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台湾将更有机会化危机为转机。

作者为经贸学者、前公平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