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颜色
人类在地球上行走了数十万年,或许自认为已经见识了世间万物。然而,一支科学家团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声称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颜色。
这一大胆且备受争议的论断源于一项实验:美国的研究人员将激光脉冲射入自己的眼中。他们表示,通过刺激视网膜中的单个细胞,激光将他们的感知能力推向了自然的极限之外。
他们对这种颜色的描述听起来似乎并不惊艳——亲眼见过的五个人称其为蓝绿色——但这远不足以描绘其丰富的体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气工程师 Ren Ng感叹道:“我们从一开始就预料到它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色彩信号,但不知道大脑会如何处理它。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它的饱和度高得令人难以置信。”
为了让人们对这种被命名为 olo的颜色有所概念,研究人员分享了一张绿松石色方块的图片,但他们同时强调,这种色调只能通过激光操纵视网膜来体验。团队中的视觉科学家 Austin Roorda解释说:“这种颜色根本无法通过文章或显示器来传达。关键在于,这并非我们日常所见的颜色,绝对不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一个版本,与亲身体验 olo相比,简直黯然失色。”
我们之所以能感知世界斑斓的色彩,是因为光线照射到视网膜上被称为视锥细胞的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对长波(L)、中波(M)和短波(S)光线敏感。自然光通常是多种波长的混合体,不同程度地刺激着这三种视锥细胞,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例如,红光主要刺激 L型视锥细胞,蓝光则主要激活 S型视锥细胞。然而,M型视锥细胞的情况比较特殊,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仅能单独激发它的光线。
来自伯克利的研究团队正是要突破这一限制。他们首先绘制了实验参与者视网膜的一小部分区域,精确定位 M型视锥细胞的位置。接着,他们利用激光扫描视网膜,在激光束对准一个 M型视锥细胞时,系统会校准眼球的微小移动,然后发射一束微小的光脉冲来刺激该细胞,随即移向下一个目标。
这项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的研究成果,使得参与者在视野中看到了一片大约是满月两倍大小的色块。这种颜色超越了肉眼的自然感知范围,因为它几乎是专门刺激 M型视锥细胞产生的——这是自然光无法实现的状态。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 olo,源自二进制代码010,意指在 L、M、S三种视锥细胞中,只有 M型(中间那位)被激活了。
然而,这一说法让伦敦城市大学圣乔治学院的视觉科学家 John Barbur感到困惑。他认为:“这并非一种全新的颜色,而是一种饱和度更高的绿色。只有当视觉信号完全来自 M型视锥细胞时,具有正常红绿色觉机制的人才能感知到它。”他补充说,这项研究的“价值有限”。
这是与之最接近的颜色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相信,这款被命名为“奥兹视觉”(Oz vision)的工具,将有助于探索关于大脑如何构建世界视觉感知的基本科学问题。此外,它或许还有其他应用前景,比如通过对视网膜细胞进行定制化刺激,研究人员可能更深入地了解色盲或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影响视力的疾病。
那么,我们普通人是否有机会亲身体验 olo呢?Ren Ng表示:“这目前还处于基础科学研究阶段。我们短期内不会在任何智能手机屏幕或电视上看到 olo。这项技术距离虚拟现实(VR)头显的应用也还非常、非常遥远。”
- 🔥澳洲禁闻安卓APP,其它网站没有的澳洲禁闻
-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 🔥治国大道:修身、齐家、管理、治国的大智慧
来源:煎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