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返中国 那种崛起之势不可挡的感觉已消退

2024年12月28日 17:02

最近我重返中国,那种崛起之势不可挡的感觉已经消退了。北京街头还是有进步,电动车大军压境,彷佛科幻电影里的道具那样滑过去,而害天色一直雾茫茫的废气也没了。但是在胡同里,以前那些急就章的、活络了整座城市的咖啡店与艺廊,已经奉秩序之名一扫而空;头顶上,曾经吸引世界各地设计师前来建造新的竞赛,也乏力了。今年夏天,我跟一位认识多年的知识人喝酒。他回想当年自己从东欧集团的异议人士所获得的启发:“十五年前,我们还在讲哈维尔(Havel)。“眼下,他带着一丝沮丧对我说:”大家都懒得有意见了。“我们起身离开时,他已经干了四杯马丁尼。

这种颠倒的化身就是总书记暨中共。党内给了他一个简洁的头衔:“核心”。回到掌权之前,在二〇一二年,中共有部分思想家想推动政治,但领导班子担心内斗与人民造反,于是选择更严格的专制。事实证明,习近平无比严厉;虽然一开始他鼓励年轻人“敢于追梦”,还表现出一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的样子,但他已经抛弃了的“敢于试验”,并引领他的国进入窘迫的新时代。在习近平主政的第一个十年的末尾身处,等于见证一个国家从运动状态滑落到停滞,也让人们在二三十年来第一度想问:超级共产大国能否躲过当年让苏联走向末日的那些矛盾?

七十岁的习近平已经把任期限制拿掉,排除了反对者,连忠党爱国的人也不例外。他没有以前那么常巡视,很少展现思绪底下的情绪,也没有在公开场合激昂讲话或大张旗鼓。他动作之谨慎,彷佛人在水底。疫情前,官媒经常放出他身在支持群众之间,众人以生硬的鼓掌表现崇拜的画面。有人把国外流传的影片片段打上“西朝鲜”(West North Korea)的挖苦字幕,但在国内,审查机构却是目光如炬,严密守护习近平的荣誉;去年中国社交媒体流出一份资料,揭露了该平台封锁至少五百六十四个习近平的绰号,像是凯撒、末代皇帝,以及用“”变出的二十一种花样。

习近平不像,他没有在国外生活过,对于美国及其民主盟国未来发展一直公开表现轻视,宣称“东升西降”。偶尔跟发生龃龉时,他也不掩饰自己的不悦;去年G—20峰会场外有个花絮,他埋怨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我们所有讨论的内容泄漏给了媒体,不合适。“加拿大一家电视媒体的团队捕捉到了对话场面,习近平笑容紧绷,要求”互相尊重“,还补了一句:”否则,这个结果就不好说了。”

一年年过去,感觉习近平在他所谓“最好、最亲密的朋友”(Vladimir Putin)的世界里是如鱼得水。三月,国际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根据战争罪指控,发布对这位俄罗斯总统的逮捕令。随后普京在莫斯科接待习近平,两人表示彼此的关系从未如此这么好过。习近平在克里姆林宫门廊与普京紧紧握手道别时,表示:“这也真是百年变局之一部分,我们共同来推动。”普京答:“我同意。”

*作者欧逸文(Evan Osnos),曾任《芝加哥论坛报》驻北京社长,现为《纽约客》特约撰稿人,负责政治和外交事务的报道。本文选自作者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著作(八旗文化∕十周年经典回归.2025年重新校订版)新版序。

来源:风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