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上海,不祥信号传来;冲击巨大!中国国内市场接盘?【阿波罗网报道】
从北京到上海,不祥信号传来关税战下沃尔玛宣布加倍打折 ,带头降价冲击巨大!中国国内市场接盘?最可怕危机!中国制造业结构性萎缩 纷纷“静默倒下” 像病毒在蔓延悲鸣声声!中国港口都免费堆放了,央视还唱一切向好
日前面对加关税,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逆势而为,宣布加倍打折力度。
最可怕危机!中国制造业结构性萎缩,纷纷“静默倒下”像病毒在蔓延。
中美关税战以来,扩大内需、“出口转内销”,呼声甚高,但真的可行吗?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重磅关税后,中国出口受挫,大量集装箱滞留港口,央视虚假报道遭打脸。
从北京到上海,不祥信号传来
北京、上海3月消费显著下滑。两大一线城市消费遇冷,或成全国消费市场收缩的警示信号。
3月份北京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大跌9.9%至1049亿元,跌幅接近10%。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459亿元,同比下跌3.3%。
根据《2025年一季度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该市一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57.45亿元,同比下降1.1%。减去其官网已经公开的1-2月的商品零售总额2777亿元,上海3月份的商品零售总额为128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14.1%。
在中美贸易战日趋升级的时候,国内市场的需求决定着我们反制美国关税措施的底气。国内最重要、最繁华、收入最高、市区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向来是中国消费市场的标杆。
北京餐饮收入在去年3月下降6.5%的基础上,今年3月继续下降3.1%,说明北京的整个餐饮业这两年非常不景气。
通讯器材、文体办公用品、汽车零售额居跌幅榜前三,3月同比分别下降了38.2%、21.2%和20.2%。
应该属于消费弹性比较小的日用品和化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居然也超过两位数,分别下降了13%和10.9%。这是令人惊讶的消费萎缩。
与通讯器材、汽车一样,属于“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补贴范围的家用电器零售额,也下滑了6.7%。
从前两个月情况看,在3个主要的消费补贴类别中,上海的汽车零售额下跌了19.4%,家用电器零售额下降了4.7%,但通讯器材零售额大幅度增长了12.7%。
北京、上海在国家作出消费刺激部署后,今年3月也分别出台提振消费行动方案。
北京推出近30条具体举措。在全国通用的消费补贴之外,北京还推出餐饮消费券、3C购新补贴等。上海则以六大专项行动扩消费。力推“首发上海3.0”政策,对来沪首发、首秀、首展、首店,释放“首发上海”给予具体奖励;出台5项措施刺激餐饮消费。
总的来看,“两新”政策对北京和上海的刺激作用,似乎无效。中共财政部、商务部持续的以消费补贴为杠杆来刺激消费的效果,将是一种预警。
关税战下沃尔玛宣布加倍打折,带头降价
彭博社周四(4月24日)报道说,面对加关税,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决定加倍打折力度。这是第一个宣布降价而非涨价的零售商。
据彭博社看到的一份文件显示,沃尔玛正在推出“经理特价”(manager’s special)标牌,消费者可以看到产品的原价和新降价。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在特定商品上与竞争对手的价格保持一致,同时让消费者知道沃尔玛主要商品的降价幅度,增加购买。
面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消费者减少支出,沃尔玛希望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匹配竞争对手的价格,以提升销量和扩大市场份额。
最可怕危机!中国制造业结构性萎缩纷纷“静默倒下”像病毒在蔓延
随着美中贸易战持续升温,高额关税导致中美贸易陷入事实停摆,中国外贸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困境。
拥有18年历史的老牌出口制造企业——东莞市德鸿电器制品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因美国加征关税等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生产订单暂停,工人放假。该企业于2007年成立,专注于家用电器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100%销往欧美市场。
据网易、搜狐等陆媒报导,德鸿电器在通知中表示,待客户与下游重新议价后,业务或将恢复,但当前局势令企业陷入困境。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 Wong)指出,东莞不仅是台湾和日本商家早期发展的重镇,也是深圳电子产业的重要配套基地,被视为中国制造的“领头羊”。
“如果连东莞这样的大厂都撑不住,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正在萎缩。”黄大卫告诉大纪元。
随着中国“五一”假期临近,工厂停工、空运海运航线停航等现象或将加剧。目前,部分企业尝试开拓新兴市场或调整产品结构,但短期内难以弥补欧美市场萎缩带来的损失。美中贸易战的后续走向,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与产业链稳定。
黄大卫认为,与其说是“倒闭潮”,不如说是一种“此起彼伏的崩溃”。他解释,许多工厂并未正式破产,而是选择停产、裁员或低频开工,进入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
“这种静默倒下是最可怕的,就像一种安静的病毒在蔓延。”
黄大卫警告,这种隐性危机缺乏明显信号,难以防范,却可能在实体经济中持续扩散。中小民营企业尤其脆弱,在高关税和国内需求萎缩的双重压力下,几乎无路可走。
冲击巨大!中国国内市场接盘?
美国川普政府发起关税战以来,扩大国内消费作为应对之策的声音很高。逻辑是美国人不买中国人买,以庞大的国内市场接盘“出口转内销”。但真的可行吗?
博主“冰川思享号”发文说,我需要的是面包,你供给的是袜子,我当然不会买。我一天就吃三个面包,你再增加多少面包,我也不会买。前者是供需不匹配,后者受限于边际效应,这些都会影响具体的消费决策。
补贴政策刺激很难持久。例如家电总体上属于边际效应很明显的消费类别,补贴刺激消费的作用是暂时的,尤其是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大家电”,价格再便宜,家里也放不下多余的。目前补贴效应的退潮已初露端倪。
补贴政策持续发力的情况下,增长已然趋缓,政策退出后,增长还能持续吗?内需趋于饱和的市场态势不会因为政策刺激而改变。“一个萝卜一个坑”尚有富裕的国内市场,消纳“出口转内销”的增量空间,即便有也很有限。
这种内需和外需之间脱节的情况,在对美出口的消费商品中并非个例。比如占对美出口5%左右的玩具,在如今国内低生育率的市场状况下很难指望内销有多大的增长。
过去40多年,中国的经济高度依赖对外贸易,“外需”和“内需”无法割裂。对比历年对外贸易总额和社零销总额之间的数据,两者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外贸好则国内消费力旺盛,反之则是国内消费疲软。
最显著的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受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度大减14%,社零销总额增速也从上一年度的21.6%跌至-0.5%。
其实,外需带内需的正相关性并不难理解。中国的“消费版图”和“外贸依存版图”高度重叠。粤、苏、浙、鲁四大经济强省,既是外贸主力,也是消费主力。外贸受凉,消费就会感冒。
数千亿美元的对美出口受阻对国内消费力的冲击,即便以最乐观的估计,也很难得出国内消费保持正增长的结论。
没有消费力的增长,内需市场如何接盘数千亿美元的“出口转内销”呢?
悲鸣声声!中国港口都免费堆放了,央视还唱一切向好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重磅关税后,中国出口受挫,大量集装箱滞留港口。苏州港自4月18日至7月17日,对外贸企业提供3个月免费堆存服务,试图缓解企业压力。
央视却报导称,尽管企业暂停输美产品,研发部门反而更繁忙,新品提前上市,并引述一位印度代理商看好中国产品。然而,中国社交平台却充斥厂商哀鸣。江苏丹阳衣品服饰称“6万件羽绒衣暂停”;广州伯克利供应链负责人表示,60人团队只剩几人,“公司已死”。浙江台州起跃机电也发布视频,订单停滞,产品堆积如山。
为因应冲击,阿里、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设“外贸专区”推动“出口转内销”,但厂商既无内销渠道,又面临国内市场“内卷”。中国家电网指出,出口订单回流将加剧家电业竞争。2024年家电业出口1124.2亿美元,其中18%销美,部分转向内销引发库存危机。慈溪一厂商表示,若发货长期停滞,只能降价清库存。
“中厨号”报导,年后厨卫企业转战国内市场,价格战更惨烈。
自由亚洲电台引述武汉田先生称:“口袋没钱,刺激消费无用。现在只剩共产党这个大地主,不卷不可能。”李强总理日前在北京强调扩大内需,但民间反应冷淡。
独立学者贺江兵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中国人均消费有限,创业者不了解大环境,餐饮等生意难维持3个月。美国年消费市场19万亿美元,欧盟10万亿美元,中国仅6.7万亿,占GDP比重仅38%,远低于欧美。
请订阅阿波罗网主频道,订阅链接:请订阅阿波罗网副频道,订阅链接:https://shorturl.at/lMP34
请订阅干净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 🔥澳洲禁闻安卓APP,其它网站没有的澳洲禁闻
-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 🔥治国大道:修身、齐家、管理、治国的大智慧
原文链接:从北京到上海,不祥信号传来;冲击巨大!中国国内市场接盘?【阿波罗网报道】,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