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中美关税战更大的雷,就要爆了;一夜之间,中国遭遇致命打击【阿波罗网报道】
一夜之间,中国遭遇致命打击美赴华LPG货轮纷纷改道,撼动全球供应链中国科技巨头血汗内幕, 每天卖肝15小时还不够比中美关税战更大的雷,就要爆了信心了!美国在华商人纷纷想撤资中国
美国日前对东南亚国家太阳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中国产品迂回进入美国被堵,对美出口彻底熄火。
原本运往中国的美国液化石油气(LPG)货船纷纷改道,转向日本、韩国等其它亚洲市场,撼动全球供应链。
中国科技巨头小米公司近期爆出普遍要求员工工时达11.5小时以上,否则恐遭解雇。
美中关税战已经重创中国经济,但更大的雷是是订单的永久性外迁。
没信心了!美国在华商人纷纷想撤资中国,“中美关系紧张”成为“首要商业挑战”。
一夜之间,中国遭遇致命打击
在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双重叠加之下,4月22日美国宣布对柬埔寨太阳能产品征收关税来到惊人的3521%,越南则为395.9%,泰国和马来西亚则是375.2%。全球出口太阳能产品最多的就是中国,美国此举,毫无疑问是再次将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转口贸易彻底堵死。
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这四个国家供应着美国约77%的光伏组件,去年对美出口太阳能设备总价值达129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这一决定是一项为期一年的贸易调查的最终结果。而这项调查还真不是川普搞出来的,是美国国内太阳能制造商提出来的,由前总统拜登发起。
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上,中国太阳能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达210吉瓦,占全球总增量(482吉瓦)的44%。这一比例远高于同期日本(15%)和美国(9%)。
越南方面,根据路透社获得的一份越南文件显示,越南工业与贸易部4月15日发布指令,要求严厉打击向美国等贸易伙伴非法转运货物的行为,从而避免被美国加征高额关税。
除了越南之外,柬埔寨也开始了类似的行动。
根据《柬中时报》报道,为了避免被美国征收高额关税,柬埔寨将修改法规,加强对进口商品的管制,防止柬埔寨被一些企业利用为中转站“洗产地”。
通过东南亚的转口贸易之路已堵死。目前的情况来看,越南和柬埔寨已经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向美国示好了,这两个经济体的举措,可能会进一步招致其他国家的效仿。最终,对中国转口贸易而言,会形成相当“致命”的打击。
美赴华LPG货轮纷纷改道,撼动全球供应链
随着中美贸易战火加剧,原本运往中国的美国液化石油气(LPG)货船纷纷改道,转向日本、韩国等其它亚洲市场。
据能源数据平台Vortexa统计,自4月17日以来,至少有四艘原计划驶往中国的美国LPG超大型气体运输船(VLGC)改变航向,转往日本与韩国。
与此同时,自2月中国对美国LNG加征15%关税以来,进口量急剧下滑。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中国自美LNG进口量年减逾七成,自3月起更出现“零进口”,为近年首见。
中国暂停进口美国能源产品,反映出地缘政治与全球供应链正在剧烈转型。未来全球能源市场将持续重整,各国进出口商需调整策略,以因应能源安全与价格稳定的双重挑战。
中国科技巨头血汗内幕,每天卖肝15小时还不够
据《九派新闻》报道,近期中国社交媒体小红书上流传多则自称为小米员工的爆料文章,指控公司以“口头方式”施压员工拉高日均工时,避免留下书面纪录。
一名来自小米手机部门的员工透露,该部门内部规定员工每日平均需工作12.5小时,而有些小组则高达14至15小时,即便工时已超过一般标准,若在部门内排名仍属后段班,仍会被主管点名关切。
一名在上海的小米员工表示,所属部门明确要求日均工时达11.5小时,早上9时到晚间8时30分是基本作息,自己经常达到12小时工时,但仍被认为不够积极,曾因此遭到约谈。
一名江苏员工指出,这项工时制度已实施近2年,员工普遍早已习以为常,只是不解为何直到最近才引起外界关注。
另一名员工进一步透露,工时未达部门标准者,轻则写检讨报告,重则被主管约谈,并影响年终考绩评估,更严重者甚至会遭到劝退。
此外,据一名外包人员爆料,与正式员工相比,外包员工的处境更为严峻,其所属部门要求每日实际在岗时数达11小时,且“不是平均值,而是每日都要达标”,否则恐面临解雇风险。
中国比中美关税战更大的雷,就要爆了
关税带来的影响,事实上被我们严重低估了。而且随着川普“挟关税令诸侯”,转口贸易这一路径被堵死的可能性正越来越大。
这意味着,对国内而言,许多做出口美国的制造商面临停工歇业;对外而言,那些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的国内制造商,也将面临停工歇业的风险。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办呢?理论上有两个办法。
第一办法是出口转内销。
如果制造业做生意有排序的话,客观来说美国一定是排第一的;美国是所有贸易客户中最优质的,这种优质体现在利润空间更大以及回款不拖欠。
其次就是欧盟,但由于欧盟国家多,每个国家需求不同且人口稀少,因此相对而言利润空间和规模效应并不高。
除了欧盟,可能就是东南亚了。这几年转口贸易到东南亚,本质上做的还是欧美的生意,因此利润和回款周期也不错。
最后,可能才是国内这14亿人的大市场。
即便往后每年我们都提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一个百分点,但也要十年,我们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才能够提高到50%左右。而这还仍然不及越南的65%。
第二个办法当然就是继续做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
按照此前的排序来看,美国做不了,欧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4月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经明确表明,欧盟不会接受产能过剩,也不会接受所谓的“倾销”。
除了以上办法之外,还有一个比关税更严重的影响,那就是订单的永久性外迁。
以苹果为例,一开始苹果要在中国建厂组装iPhone,苹果就需要先买地或租地,其次就是修建厂房,再然后就是租赁或购买设备,最后就是招人组建团队。换句话说,对制造业而言,迁徙的成本是很高很高的。
迁徙成本很高,也意味着企业一旦迁徙,就很难再及时掉头调整。
换言之,今天的高关税,如果促使苹果这样的企业在印度、越南加大投资生产规避关税的话,那么这种订单可能是永久性外迁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预计今年将在印度生产至少5000万部iPhone,并正努力使销往美国的iPhone机型都在印度生产。
短期来看,川普是豁免了苹果的关税,但长期来看,苹果显然不会继续犯类似的供应链风险。而类似于苹果的产能一旦撤出,就很难再回来。
没信心了!美国在华商人纷纷想撤资中国
美中关税大战下,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周五(25日)发布今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自由亚洲电台发现,当中不仅连续5年将“中美关系紧张”视为“首要商业挑战”,在华营商的态度亦比以往明显两极化,虽然仍有半数会员视中国为三大投资市场,但“完全不再考虑中国作为投资地”占比急升至逾20%,更首次用“令人警觉”、“退出意向增强”来形容美资撤出趋势。情况均反映美企对中国投资信心比疫情时更差。
2025年度《白皮书》由逾100位“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代表共同创作,反映美企对在华监管与营商环境中的切身经验。当中指出,中美两国关系日益紧张,已连续五年成为在华美资企业面临的“首要商业挑战”,“超过了合规风险和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白皮书》指出,美企依据近年经验,认为中国即使有不少吸引外资的利好政策出台,包括《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修订及监管流程改革,但实际作上,特别是地方政府推行的层面上,其不确定性仍是“重大风险”,即“说一回事,落地又是另一回事”。
请订阅阿波罗网主频道,订阅链接:请订阅阿波罗网副频道,订阅链接:https://shorturl.at/lMP34
请订阅干净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 🔥澳洲禁闻安卓APP,其它网站没有的澳洲禁闻
-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 🔥治国大道:修身、齐家、管理、治国的大智慧
原文链接:中国比中美关税战更大的雷,就要爆了;一夜之间,中国遭遇致命打击【阿波罗网报道】,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