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達爾文市有一個「死亡之籠」!就看你敢不敢了……
來源:澳中商圈
有一種生物,它出現於三疊紀至白堊紀的中生代(約兩億年前),它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屬肉食性。
但是它不是魚,是爬行動物,由於其像魚一樣在水中嬉戲,故而得名「鱷魚」。
在人們的心目中,鱷魚可謂是「惡魚」。一提到鱷魚,立刻就會想到血盆大口,密布的尖利牙齒使人心生恐懼。
歷史記錄最大現生鱷魚體長近7米,體重近1.5噸。然而就是這樣的「龐然大物」,居然可以與之「水中共舞」???
在澳大利亞達爾文市的Crocosaurus灣就有一個讓你試試膽量的地方。在那兒,有一個被稱作」死亡之籠「的透明箱子,膽大的遊客可以進入這個箱子中,在水下與鱷魚」共舞「。
來自德國的遊客Nellie Winters在感受了這次水下驚險之旅以後表示:「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體驗,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居然就在我身邊。但是這真的挺嚇人的,因為箱子是透明的,所以我總覺得它會突然把我吃了。」
為了給活動增加一些驚險的元素,Crocosaurus灣的工作人員還會在「死亡之籠」活動進行時給鱷魚餵食,以激起這位兇惡的龐然大物的獵食慾,進而不斷撲向食物,引起遊客及觀眾的陣陣驚呼。
據了解,Crocosaurus灣的「死亡之籠」活動是澳大利亞唯一的與鱷魚共同潛水的活動。進行這樣一次「死亡之旅」的花費並不低,單人票價為$167澳元,雙人票價為$260澳元,每次活動進行的時間為15分鐘。
在提供「死亡之籠」的活動以外,Crocosaurus灣有全球最大的澳洲爬行動物展,還可提供「與鱷魚共泳」、「鱷魚垂釣」以及「與小鱷魚拍照」等項目。
補充小知識:
1 艾滋病病毒的剋星
研究發現,鱷魚血液中的蛋白質同樣是艾滋病病毒的剋星。澳大利亞科學家亞當·布里稱,如果你取一個試管的HIV病毒,對比加入鱷魚血清和人類血清后的結果可以發現,鱷魚血清所殺死的HIV病毒要比人類血清的多得多。鱷魚對付HIV病毒的方式與人類免疫系統在病毒一入侵時立即正面攻擊不同。鱷魚免疫系統的抗體會附著在細菌上面,把細菌分裂后瓦解,就像拿一把槍對著細菌的頭部致命一擊。艾滋病病毒的剋星
2 恐怖病菌的殺手
鱷魚的免疫系統很強大,可以快速消滅掉入侵的病毒、細菌和其它的微生物污穢。伏勒頓·斯密斯認為其中必有奧秘,於是將這個想法告訴了一個年輕的鱷魚專家。於是,他們二人冒著很大風險,搞到了一些鱷魚的血液(這可不是個容易的活兒,要先捆好捉到的鱷魚的爪子,之後從鱷魚頭部后側的一處靜脈抽一試管血),並將這些血液寄給美國專家請他們幫忙分析。
很快,美國的研究者就從鱷魚血液中分離出一種肽,這種肽能破壞細菌的細胞膜,破壞細菌的氨基酸鏈。試驗中他們發現,針尖大的鱷魚蛋白就可以殺死大部分種類的病毒,包括恐怖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MRSA)。
對於這樣的「死亡體驗」活動,無論對親歷者還是圍觀者來說,都是一次驚心動魄的經歷。如果有機會去參加,您是否有興趣參与呢?請在文後的評論區發表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