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啃老還有活路嗎?!澳洲財富2/3被老年人掌控
來源:澳洲新鮮事
前言
在本世紀的頭五年,澳洲產生的2.3萬億元家庭財富,有三分之二以上被55歲或以上的人所掌控。
統計局(ABS)的家庭收入和財富報告分析顯示,澳洲普通家庭的凈資產幾乎翻了一番,從2003-04年的46.8萬元增加到2015-16年的92.94萬元。凈資產是您所有資產的價值(包括退休金)減去您的債務。
但戰利品並沒有在幾代人之間平均分配。
老一輩人的財富總是比年輕人多,因為他們有一輩子的積累,但問題是,差距正在擴大。
在2003-04年度,55歲及以上的人擁有澳洲48%的家庭財富,現在這一數字已躍升至56%。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人口老齡化增加了老年家庭的數量,但老年家庭的個人財富增長速度仍然明顯快于年輕家庭。
2003年,70歲家庭每擁有100塊錢,一個30歲的家庭只有33塊錢,到2016年更是減少到24塊錢。
1 房子贏了
到目前為止,這十年對退休人員特別友好。
從2010財年到2016財年,65歲以上的人幾乎享有財富總收入的一半,相比之下,從2004財年到2010財年只有四分之一。
這是因為,后一個時期恰逢全球金融危機結束和澳洲主要城市的大規模房地產繁榮。
儘管房地產是2016年澳洲老年人收益的最大組成部分,而現在市場已有所下降,但他們也看到了金融資產和退休金的顯著增長。
在一份題為《各個世代的財富》的2014年報告中,格拉坦研究所發現,年輕澳洲人的住房擁有率下降正在推動不平等的增長。
它說,引爆點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房價相對於工資的空前增長。
雖然房價在過去一年中已經降溫,但與整體趨勢相比仍然是曇花一現。
報告稱,「房價上漲為1995年之前就擁有房產的人帶來了意外收益。」
「這些可以被視為不勞而獲的收益——是政策和經濟因素的結果,而不是生產活動的收益或承擔投資風險的補償。」
雖然一些退休人員可能對「不勞而獲」的說法感到憤怒,但墨爾本大學的教授研究員威爾金斯(Roger Wilkins)表示,這幫人「故意不想正視」自己其實就是運氣好。
「人性就是這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你傾向於把這歸結為辛勤工作的結果,卻不考慮還有運氣的因素。還有很多其他人也在辛勤工作,只是沒有這麼好的運氣。」
「也許一些澳洲老年人沒有充分認識到的是,許多年輕人都在努力工作,但並沒有像嬰兒潮世代那樣取得同樣的經濟進步。」
但澳洲老年人協會臨時會長麥卡勒姆教授(John McCallum)表示,將辯論定位為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爭論「有點亂」。
「人們覺得年輕人發生的任何不幸事件都是老年人的錯。但事情不是這麼簡單。」麥卡勒姆教授說。
「現在的人生軌跡跟從前不同,人們較晚生育,壽命更長,家長提供遺產,幫助孩子們在悉尼和墨爾本買房。基本上,社會已經變了。」
麥卡勒姆教授承認房價飆升使老年人受益,並留下了重大的政策挑戰。
「但是,我們必須抵制的是營造一種鼓勵年輕人對抗老年人的趨勢,因為這不是事實。還有第三個方面,即這是一個貧富差距的問題,而不僅僅是一場年輕人VS老年人的辯論。」
根據2002年至2014年的調查結果,65歲以上老人的中位數財富實際增長了61%,而25-34歲人口僅增長3.2%,35-44歲人群為7.4%。
威爾金斯教授表示,不平等加劇的影響超出了金融危機的範疇。
「這會影響年輕一代的生活,」威爾金斯教授說,「對擁有房產的期望在我們的社會中根深蒂固,人們總覺得要紮根就得買房。但許多有這種觀念的人都感到無法自立。」
2 一個全球問題
不斷增長的代際不平等並非澳洲獨有。
2017年瑞士信貸全球財富報告強調了全球「不幸的千禧一代」的困境,最明顯的是在發達國家。
雖然該報告指出,嬰兒潮一代在其一生中也遭受過經濟挫折,但千禧一代(也叫Y世代)在收入、房屋所有權和其他方面都比父母同齡時表現要差。
在英國,2017年6月的《財富一代》報告發現,1981年至1985年出生的典型成年人在30歲時的凈財富總額僅為五年前同一年齡段的典型成年人的一半。
「說道財富,每個世代都期望比上一個世代更好,可能20世紀大部分時候確實是這樣,但最近已經發生了逆轉。」
3 財富去了哪裡?
共同撰寫格拉坦的《各個時代的財富》報告的經濟學家伍德(Danielle Wood)說,大額遺產往往導致更大的不平等。
「我們知道老年人退休後用不了多少錢,所以會傳遞大量財富。不幸的是,最有可能獲得這些大額遺產的,恰恰是那些已經很有錢的人。人們現在活得更長——這是一件好事——但這也意味著繼承遺產的是那些五六十歲的人,而不是三四十歲的人。這意味著人們在他們已經不太可能需要錢的時候獲得了這筆錢。」
4 如何改變?
當被問及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扭轉不同世代之間不斷加劇的不平等時,伍德說,「我們需要考慮促成這一趨勢的政策環境。」
「在住房方面,這需要考慮有利於投資者的稅收環境,例如資本利得稅優惠和負扣稅,以及在人們希望居住的市中心區域增加房產供應。我還認為,我們需要對(65歲以上的)退休金收入徵收一定程度的低稅,以使該系統更具可持續性。」
麥卡勒姆教授表示,老年人協會支持增加內城區的住房供應的,但不支持對退休金徵稅。
不過,對威爾金斯而言,主要解決方案仍然是讓年輕人進入房市。「最終還是得降低房價,這似乎接近於政治自殺【相關閱讀:安樂死根本安樂不了,別宣傳了】,但這是非常可行的,並不是沒有政策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