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現澳洲
雨果曾說過: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我們在向大自然不斷索求之時,也應該注意環境的保護、資源的節約……
雖然類似的調調從小聽到大,但真實生活中又多少人是這樣做的呢?
全世界每天產生的垃圾加在一塊至少有上億噸,這些垃圾正在破壞著環境,毀滅著我們自己。
最大的塑料攝入來自飲用水,另一大來源則是貝類海鮮,因為它們被人類整個食用,其消化系統中的塑料也會被人類所吞下。
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因就會有果,最後的果子是甜還是苦,取決於我們自己。
不過,好在有不少人開始重視環保,講究資源回收利用!
當中國開始講究垃圾分類,上海民眾被垃圾分類搞瘋的時候,墨爾本的一位華裔媽媽已經主動帶著家人過起了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生活。
墨爾本華裔家庭的環保生活
Surrey Hills 的華裔媽媽將資源回收利用帶入到網路時代,她會在社交媒體上交換閑置在櫥櫃里的多餘衣服和浴室用品。
Anita Yin 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她願意用清洗液、洗髮水、皮革上光劑和牙膏來交換家裡人所需的金槍魚、茶、狗糧和 Nutella 巧克力醬。
事實證明,她的社交實驗是成功的,人們會回復交換物品或者稱讚她的「好主意」。
「我們回收垃圾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有兩個回收箱,會用回收的垃圾做堆肥,而且我們還有雞。」
「我看過一部紀錄片,這些東西都不會分解,對環境很不好。」
她說,她的丈夫是一名醫生,他喜歡利用塑料碎片來修復他收集的舊相機,而她的兒子則喜歡學習減少垃圾填埋和保護環境的知識。
這一家人回收了丟在自然地帶的垃圾,比如用廢棄的金屬電線建雞窩,用廢棄物建蚯蚓養殖場。另外像他們的堆肥箱、還有燈都是對回收垃圾的再利用。
「我丈夫也會撿起人們扔掉的塑化花盆。我們只是重複利用它們來種東西,比如種土豆。」
「我們這麼做不是因為我們吝嗇,不想買東西,而是知道既然它是有用的,為什麼要浪費掉呢?」
保護環境,從垃圾分類開始
如今垃圾處理已經成為各個國家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中國600多座大中等城市中,約有三分二陷入垃圾包圍圈中,四分一的城市已經沒有堆放垃圾的合適場所。
在夏威夷的東北方向,距離加利福尼亞沿海約1600公里的水域上,形成了世界上第八大洲-太平洋垃圾大板塊。
簡單點地來說我們普通老百姓需要做的就是給垃圾進行分類,而這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目前,中國上海已經率先實施了垃圾分類,隨後中國46個重點城市將會在2020年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到2025年地級以上城市全部建立垃圾分類系統。
雖然目前上海人快被垃圾分類逼瘋了,但如果堅持到最後絕對會養成利人利己的好習慣。
事實上,澳大利亞城市的乾淨整潔正是得益於澳洲人民的環保理念和澳洲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雖然不需要去記憶乾濕垃圾的區別,但這裏扔垃圾也是一項技術活。各地對本地垃圾分類的具體規定都不一樣,在各個城市的市政廳網站上都會有指導垃圾分類和回收的網頁。
通常澳洲人家裡會使用三種顏色蓋子的垃圾桶,蓋子的顏色分別為紅、黃、綠。
紅色:用來放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包括尿布、繩索、破碎的玻璃器皿等;
黃色:用來放可回收資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紙板等;
綠色:用來放有機廢物,包括小樹枝、紙巾和食物殘渣等。
對於不能放進這幾種垃圾桶的物品,人們要去專門的回收和廢棄物處理中心處置這些垃圾。不過比起期待垃圾能夠被有效地回收利用,更好的做法是減少自身浪費,避免產生垃圾。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通過避免、減少、再利用和回收廢棄物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最後,想問問大家,你會垃圾分類嗎?
你知道什麼是可回收垃圾、什麼是有害垃圾、什麼是濕垃圾、什麼是干垃圾嗎?
有大神給出了一個簡單的教程,用豬來判斷。
原文鏈接: 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