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中國「惡性影響」,爭取民主是21世紀關鍵之戰

9月25日,國際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舉辦了關於如何在國際範圍內施加惡性影響,侵蝕的研討會, 國防部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參与發言。(薛小山攝影)

國會共和黨籍參議員丹·(Dan Sullivan), 國防部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等人25號在一個討論會上,呼籲抵制中國在國際上,通過經濟介入和信息操控來施加惡性影響,侵蝕體制。

9月25日下午,在華盛頓的國際共和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舉辦了關於中國如何在國際上施加惡性影響和侵蝕民主的研討會。共和黨籍參議員丹·蘇利文(Dan Sullivan), 國防部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等人參加了討論,表示通過施加經濟影響和信息操控來增強其集權模式,侵蝕了發展中的民主體制和美國領導的秩序。

《中國的惡性影響和對民主的侵蝕》是一篇由國際共和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大衛·舒爾曼(David Shulman)負責起草,深入調查了中國如何影響13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運行,包括柬埔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塞爾維亞,厄瓜多,尚比亞,蒙古,匈牙利,甘比亞,緬甸,馬來西亞,馬爾地夫和

9月25日,國際共和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舉辦了關於中國如何在國際範圍內施加惡性影響,侵蝕民主的研討會,國際共和研究所主席丹尼爾·特溫尼(Daniel Twining)參与發言。(薛小山攝影)國際共和研究所主席丹尼爾·特溫尼(Daniel Twining)在開場白中提出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參与並不全是惡性和腐蝕性的,但國際共和研究所的研究更集中於中國崛起帶來的風險。

他強調,美國希望很多國家能夠建立民主體制並且擁有自治能力,但是北京的擴張有截然不同的議程設置,無關主權,無關尊嚴和平等,無關政治自由,而是中國政府自己的某種藍圖,而且也許中國人民都不完全認同。

9月25日,國際共和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舉辦了關於中國如何在國際範圍內施加惡性影響和侵蝕民主的研討會,共和黨籍參議員丹·蘇利文(Dan Sullivan)通過視頻參与發言。(薛小山攝影)共和黨籍參議員丹·蘇利文(Dan Sullivan)通過視頻向與會者致辭,對民主體制在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威脅表示關切。他同時指出,面臨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軍事能力,國際共和研究所和美國國家資助的其他機構承擔著史無前例的重要使命。和自由的鬥爭,將是的關鍵之戰。

國防部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指出,「惡性影響」本質上指的是中國利用從經濟運作或者政治壓力所獲得的影響力,來驅使他國做出滿足中國利益而非本國主權利益的決策。

關於近日兩個國家連接與台灣斷交、中國在南太平洋不斷擴張影響力,薛瑞福回應道,美國也在1979年經歷過相似的抉擇,但是這些國家需要保持警覺,現在的中國不同於以往,有著不同的野心和行為模式,中國很有可能利用、操縱他們來滿足自己的不良目的。該報告於今年6月發布,就中國的經濟滲入和信息操控進行了案例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9月25日,國際共和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舉辦了關於一份研究報告《中國的惡性影響和對民主的侵蝕》的研討會,該報告的主要負責人大衛·舒爾曼(David Shulman)和其他研究員在進行小組討論。(薛小山攝影)? 在經濟影響方面:在「一帶一路」下達成的協議有內在的不透明性;厄瓜多,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國家由於缺乏替代選項而不得不在債務問題上依賴中國, 比如斯里蘭卡由於無法還債將漢班托塔港拱手租給中國;「一帶一路」項目滋生的大規模腐敗反而成為該項目的「特色」,而非「缺陷」。

? 在信息操控方面:中國不遺餘力確保發展中國家在其國內與中國的敘事方式保持一致,打擊異見;中國有一套龐大且不斷增加的工具來推進中國敘事方式,比如資助學術研究機構,建立看似無害的文化機構來培植海外勢力等等。

同時,該報告提出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國家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最有可能受中共操縱,而某些國家則具備對抗滲透,保持獨立的韌性,比如以其強健的公民社會,活躍獨立的媒體來曝光的干擾。

為了應對中共對民主的侵蝕,該報告建議,美國和其盟友應該在私企,學術界和政府層面提高對中共策略的警覺,並且向受害國家提供替代中國投資的選擇方案。已經遭受中共入侵的國家要努力建立強壯的機制,比如獨立的新聞媒體是有效的抵禦工具。

記者:薛小山 責編:申鏵 網編:郭度

來源:RFA 版權歸RFA所有,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經 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