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華人家長教育孩子,卻被取消了PR!這些家庭小事竟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2019年10月25日 9:39

來源:Crimson教育諮詢

很多家庭當初移民最大的動力就是的教育,好不容易苦兮兮熬到了PR,結果卻偏偏因為自己教育孩子不當被取消了多年的綠卡!還有的父母因為教育問題吃了牢飯,更有甚者不過聊了幾句天卻失去了對孩子的監護權……

雖然生活在有「孩子天堂」美譽的紐西蘭和,但如果家長們不了解本地的法律,儘管你內心非常愛你的孩子,卻很可能一個行為甚至一句不經意的話,就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千萬別抱著僥倖的心裏,類似這種事在紐澳地區還真的發生了不少。

1

血淋淋的教訓:因管教不當,被重罰的紐澳父母

據《先驅晨報》報道,一位已經在澳居住整整13年的華人爸爸,因為打了自己的閨女直接被移民局取消了PR!後果這麼嚴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據悉,2010年的時候,爸爸和閨女因為一些瑣事發生了爭吵,吵的過程中爸爸情緒一激動揚手砸了女兒的手機,並且動手打了她。事後,這個爸爸主動認罪,並且還被判了18個月的守行令,自此留下了襲擊罪和財產損害罪的案底……

要知道,如果澳大利亞的居民有超過服刑12個月的經歷,那麼就可能被認為會對本國造成潛在的社會危害,因此,移民就以「品行不端」的理由,取消了這名華人父親拿了多年的居民簽證!雖然這個爸爸自己也認為打孩子有錯,但卻遠遠沒有構成對社會有危害的不端品行,不過,儘管他覺得很委屈,依然沒有改變失去PR的悲催事實……

圖片來源:google

無獨有偶,一位的華人爸爸因為長期照顧自己患有自閉症的娃,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用衣架敲打了孩子的腿,結果看到這一場景的監護人員馬上報警。不過這位父親還算幸運,孩子媽和監護人員都表示他平時對孩子很疼愛,因為情緒暫時失控才動了手,而且下手也不重,最終判決罰款1200澳幣,並沒有被取消簽證。

圖片來源:九號台新聞

類似這種事在紐西蘭也發生過幾件。最有名的就是被13歲老大告上法庭,差點失去三個孩子(老二當時5歲,老三僅3個月)撫養權的華人父母,當事人曾在天維網上發帖求助。

因為大娃做了不該做的事,父親把孩子手打到淤青,結果導致三個娃都被接走,夫妻二人也被定為「危險人物」,年幼的老二和老三被強行帶離父母身邊,哭的撕心裂肺……

其實,面對自家熊娃,控制不住脾氣給孩子幾下並不是華裔父母的專利,很多洋爹娘也管不住自己的暴脾氣,但是,無一例外,每一個動了孩子毫毛的爹娘都以悲催收場。

比如,5月8日,奧克蘭的一位母親在法院出庭,起因是她發現7歲的兒子把床弄亂后,用掃帚打了他的背。法院判決這位母親以武器襲擊兒童的罪名成立,即將面臨12個月的社區監禁及40小時的社區服務,此外,她還被要求接受藥物及酒精治療,以及憤怒情緒管理課程。同時她也失去了這段時間對自己孩子的監護權……

還有,去年北島的一位父親在聽到6歲的兒子打了別的女生后,氣得衝進浴室踢了正在洗澡的兒子一腳以示懲罰,導致孩子傷到了頭部。即使這位父親隨後解釋說自己只是氣不過兒子欺負女生的行為才做出這樣的舉措,他還是被判了9個月的監禁和120小時的社區工作……

2

除了打,這些行為也不行!

看了上面這些例子,可能有些老父親和老母親心裏打起了小算盤:不能打,那我罵總可以吧?還找不到對策治熊孩子了?

還真得慎重!除了肢體上的傷害,粗暴的語言、情感的虐待也屬於違法行為。包括你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措辭!

比如,你可能想和別人抱怨下:我家熊娃太討厭了,我真想給他幾下嚇唬嚇唬他!結果因為自己的英語不太靈光,時態和詞都用的不對,直接說成了「I want to  beat my kid!」 哎呦,壞菜了!!聽到的人可能馬上把你定義為一個虐童狂,打電話報警了。要知道,beat 這個詞絕對不要輕易用,因為這意味著毒打,是非常嚴重的那種,一般家長打幾下屁股用spank。身在國外,對英語掌握並不是太精確的情況下,慎談對孩子的教育體罰,因為很可能你明明沒有做啥,卻詞不達意禍從口出,被告上法庭也是有可能的!

再有,不打罵孩子也不保證你作為家長一定不會犯法。比如在紐西蘭,法律規定如果讓14歲以下的孩子獨自在家,監護人就會因此受到法律的懲罰。那我家老大超過14歲,可以獨自在家了吧?讓老大在家看著老二,我就可以出門了吧?錯!如果您家老大超過14歲但沒有滿16歲,就屬於未成年,也不可以看管14歲以下的弟妹……作為監護人,您依然有被罰的可能。

沒有明文規定孩子在幾歲之前不能被單獨留在家裡,但是昆州一位家長因放任自己的6歲的孩子在小鎮里獨自行走,沒有盡到監管責任而面臨指控。刑法條例364a條款中,關於「將12歲以下兒童置於無人監管」的條例如下:對12歲以下兒童負有合法照顧和看管的人,在沒有作出合理監督和照顧孩子準備的情況下,在不合理的時間里離開孩子,即屬輕罪,最高刑罰可入獄3年。

至於多長時間為「不合理時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一句話,就澳洲各州而言,家長自己可以做出判斷,孩子獨自留在家裡是否合宜,但是一旦任何意外發生,無論天災還是人禍,家長將立即被州政府起訴!

3

生活在海外,如何管教我家的熊娃?

看到這裏,家長們可能已經絕望了:不能打、不能罵,那我們當爹媽的還咋教育孩子呢?難不成小祖宗上房揭瓦我們也只能眼巴巴看著?!

先別著急上火,咱雖然沒有吃過豬肉,但總看到過豬跑吧?既然來到了海外,和洋家長們取取經,看看有哪些既不用打罵又可以hold住小祖宗的方法。

一位美國小哥就在紐約街頭做了個採訪,問路人小時候如果犯皮,自己的爹娘不打不罵到底是怎麼收拾他們的,諸位華裔老父老母們可以參考一下(以下素材來自於 小馬在紐約):招數一:給個眼神你自己體會

第一個接受採訪的是一位義大利帥哥,該帥哥表示,自己小時候犯皮弄壞了家裡的電腦,爹媽沒打沒罵,而是拋過來一個極其惡狠狠且充滿威懾力的眼神,帥哥瞬間就慫了,覺得這個眼神比挨打還恐怖。同時,他覺得這種被嫌棄的羞愧比被關小黑屋更有威懾力。

招數二:眼巴巴看著別人玩

這次接受採訪是一對夫妻,丈夫表示小時候自己爹媽最常用的招數就是「禁足」,這也是西方父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樣兒,打不得罵不得是吧?那就把不讓你出門玩當做懲罰,聽著其他小夥伴在門外嬉笑玩耍的聲音,這種折磨無異於在減肥者面前啃大雞腿。有了這種扎心的教訓,熊娃們下次想犯熊之前也得三思了。

注意,禁足不是把孩子單獨關在家,單獨關家裡您又得受罰了。禁足也不是關小黑屋,而是在成年人的監護下呆在家裡,不能隨便出去玩兒……大家千萬別把這個招兒用歪了。

招數三:拿走心愛的東西

夫妻中的妻子表示,自己小時候也被「禁足」懲罰過。同時,父母還輔助其他大招,比如拿走你心愛的東西,想要回來?嗯,那就看你的表現了,你懂的!

招數四:現實版「變形記」

中國的《變形記》讓不少熊娃認識到自己犯熊純屬「身在福中不知福」,讓他們親自體驗不如現在的生活,從而變得更加懂事和珍惜。有些西方家長在生活中也會祭出這個大招。比如這位大叔,他表示自己如果不聽話不懂事,父母就會找機會帶他去那些生活條件遠不如自己的地方,讓他親眼看看自己有多幸福!比如,他曾經不想上學,然後父母就帶他去看沒用學校的地方是什麼樣子,不上學的後果是什麼樣,結果他立馬珍惜自己能去學校的機會。

招數五:和孩子建立彼此信任的良性親子關係

一位委內瑞拉小哥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自己爹媽是「剛柔並濟」類型,會用禁足、沒收東西這種懲罰招數,但更多的是和孩子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通過對孩子的信任來贏得孩子的信任與尊重。

不過,諸多年紀較大且已為人父母的受訪者也表示,自己小時候被打屁股是家常便飯,而自己的爹還挨過爺爺的皮帶呢。現在時代變了,熊孩子不能輕易打了,即使是對於西方的老父老母,也是對教育孩子的一大挑戰。

畢竟,面對讓人抓狂的熊孩子,不管西方老父還是東方老母,總有被氣到七竅生煙難以自控的時候。如果上面的招數都治不住你家熊娃,要不,您學學下面這位紐西蘭KIWI老父,在超市貼個小廣告?

誰願意幫我削我家熊娃

我願意給他100刀!!!

譯文:我想找一個人來和我兒子干一架。因為過去幾周他表現的就像一坨屎,我實在實在受不了了。。。但我不能打他,你懂的,不過你可以啊!任何人能在其他人面前把他揍一頓,我給100刀!不要擔心,我兒子是一個Pakeha(紐西蘭白人),而且他只吃素!」(潛台詞,放手去干,他絕對比你弱雞,替我可勁抽吧,兄弟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