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澳洲十年的華人,揭示真實的澳大利亞

2019年12月05日 13:34

有兩千萬頭牛,每頭牛每天拉12泡屎,每泡屎可以孵出2000隻蒼蠅。澳大利亞每天產生的蒼蠅多達:2000萬x12x2000~4千億,也就是每天都會產生比銀河系的恆星還要多的蒼蠅!

來源: 澳大利亞移民家園

澳大利亞,這個獨佔761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島國,每年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旅遊、投資甚至移民。

那麼,到底是什麼在吸引著中國人?澳洲真的有這麼好嗎?今天,我們就看看去過澳洲以及居住在澳洲的中國人是怎麼說的。

人名(在十年):

【來澳以後的心理落差】

1、不是期望中的發達國家

如果你來自於國內三線以上城市,那即使都會讓你萬分失望,因為澳洲一線城市的最高水準並沒有國內一線城市那樣發達。

雖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國內一線城市在很多方面真的很一線,大家要客觀。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比較安逸的小國,肯定不可能事事前沿。

如果你是公費出國的,那麼你之前的圈子應該是棟樑級別的;如果你是自費出國,哪怕不是富二代也是中產精英階層。好,現在你們所有人一起來到澳洲了,大家都要從同一階層做起:底層。底層不只是我們一貫理解的物質匱乏,更多的指的是「沒有根基」。

想拼能力,你一沒合法身份,二沒「當地認可的」資格證和資歷,人家憑什麼擔風險非得給你這個機會,連說個話和待人接物都很奇怪的人(沒辦法中澳文化語言差異客觀存在)。

落架的鳳凰最鬱悶。之前是天之驕子、家族榮光、職場明星,到了這裏,你的一切資歷和關係都要歸零。

QQ截圖20191205095505.png,03、文化差異

首先是習慣,待人接物,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什麼時候有條不紊,什麼時候裝傻充愣,怎麼就自然,怎麼就古怪。你想立足於這個新的社會,就是要摸索這些潛規則。

其次是語言,語言不行就別說啥了,語言行的,但是畢竟不是母語。一個深刻值10的想法,你母語能表達出來9,英語只能表達出來4,鬱悶不;而一個深刻值2的想法,當地人會說的能表達出來8,是不是更鬱悶?

佚名(五年):

轉眼移民澳大利亞已經5年多了,這段時間我們一家人克服了所有移民家庭都會遇到的困難,也收穫了很多不一樣的體驗。坦白說,有很多個瞬間,我都對移民澳大利亞這個決定感到後悔死了,但生活之美就在於此,只要最難捱的那段過去了,迎接你的就是柳暗花明、海闊天空。

下面,我就講講我來到澳洲最難熬的三個時刻吧。

1、妻子找工作遭遇困境

在找工作方面,跟著我一起移民澳大利亞的妻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澳洲的職場對亞洲人並不太友好,即使你在國內有多年的管理經驗,在澳洲僱主的眼裡,你可能只是個適合打雜的小員工。

我的妻子就遇到了這樣的窘境。原來在國內一家外企公司已經做到管理層了,現在到卻屢屢碰壁。最後沒辦法,她只好去一家食品加工廠做工人。我挺為她叫屈的,但反觀妻子倒是挺坦然的,她說自己已經厭倦了國內整日坐辦公室的刻板工作,換個體力活也挺好。實在是佩服妻子的偉大。

2、兒子接受的教育讓我質疑

澳洲的小學奉行的是「快樂教育」,但是我一度擔心快樂過頭了會不會讓孩子學習退步很多。不得不說,澳洲的學校簡直是孩子的天堂,在小學里讀書像玩一樣,沒有任何負擔。

兒子每天3點鐘就早早下課了,回到家做一點很「幼稚」的練習題就好了。有一次我拿出國內小學同階段的習題給兒子做,好傢夥,一半以上都不會。

不過另一方面,讓我欣慰的是兒子到澳洲之後性格倒是開朗了不少,朋友也多了,英語水平也突飛猛進。我只好一邊安慰自己有得必有失,一邊找些習題來幫兒子補習。

3、生活中的種種不便利

澳洲的小城市一般都是地廣人稀,出行基本要靠一天才幾個班次的公交車。這種情況下沒有車就很不方便。

另外,現在在國內缺什麼直接上某寶選購就行,快遞很快送貨上門。在澳洲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動手才能完成。產品說明書還常常模糊不清,拼接需要想象力,而且你隨時會面臨需要自配螺絲,自備電鑽,自購白膠的窘境。

有次我買了一個書櫃,到貨拆卸之後發現木板上沒有一個螺絲孔。長此以往,我收穫了詭異的動手能力,使用電鑽,電鋸,刷漆補牆等全都不在話下。

以上就是我移民澳大利亞的這5年難忘的幾個瞬間,雖然這件事差點讓我崩潰,但總的來說我們一家人過得還是很舒心很滿足的。希望這段經歷能給有需要的朋友一點啟發。

槍炮玫瑰(曾在):

剛從悉尼碩士畢業回國,坐標上海,因為剛回來半年多,對兩邊生活的差異感受比較明顯。

第一,最多人關心的歧視問題:

我本人幾乎沒有遇到過歧視,但是周圍同學朋友,或多或少聽他們提到過,但是歧視最多的來源並不是澳洲當地的白人,尤其是年輕人,很少歧視,相反,大多數來自於拉美裔、其他亞裔(我是真的體會到了港人和台灣人對大陸的態度)。

而且擔心歧視的小夥伴可以放心,澳洲對種族歧視也是有法律規定的,報警就好了。負能量傳播完,不得不普及下正能量:一次我的朋友坐公交,戴著耳機,一個婦女朝他說了些種族歧視的話吧,我朋友還沒反應過來(講真,很多歧視的俚語,寫下來我們也不一定看得懂),旁邊一個白人小哥就站起來幫我朋友回擊,這樣可愛的澳洲人並不少。

第二,物價問題:

由於我一直生活在悉尼,而且一直住在UNSW附近,物價是很高的(導致我其他地方旅遊的時候感覺物價好便宜)。

房租永遠是大頭,首先我不推薦住homestay,貴且遠,且房東大多以賺錢為目的,各種受氣;其次,學校宿舍價位從250刀每周到500刀每周都有,宿舍的好處在於近、能接觸到各國同學、衛生狀況較好,因為大家會明確分工打掃,壞處在於比同條件租房要貴、申請難,所以宿舍適合圖方便且金錢比較充裕的同學。

QQ截圖20191205095352.png,02、 階級落差

吃飯的話我個人覺得還好,因為我自己做飯。當然,澳洲食品的味道肯定是比不上國內了。

其他生活用品等價格是比國內要貴得多,而且你一看都是made in china,但是其實你也買不了多少,而且不會經常更換,所以其實佔得比重不大。

QQ截圖20191205100156.png,0喜不喜歡方式,純看你的心態。澳洲店鋪五點關門周末不營業、澳洲郵政同城也要走三天、澳洲裝個寬頻要等幾周、澳洲公交車不按鈴不停車且不報站、澳洲衣服式樣土裡土氣,等等等等,這是他們的生活節奏,我覺得沒有好壞之分,只有習慣不習慣。

第三,環境:

我如果愛澳洲,那肯定是因為這裏的自然;我如果恨澳洲,那肯定也是因為這裏的自然!

好山好水好無聊,每個人都知道的一句名言。澳洲的自然環境怎麼樣,我想我不用多說,澳洲的蜘蛛、蟑螂太多,尤其是蒼蠅。

在澳洲時間久了,我覺得最大的一點變化會是,你的心態會平和很多,因為剛來上海半年,我發現我不淡定的次數已經大大超越了在澳兩年,所以,我覺得澳大利亞並談不上糟糕。

那如果有人問既然你想念澳洲的生活,為什麼還要回來,那是因為我想念的人在國內啊,尤其是我想念的那個女孩兒,雖然現在這個原因已經消失了(你沒猜錯,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佚名(曾在澳洲留學):

以前出國前,嚮往發達國家的自由之風。後來發現,自由從來不是免費的。我在澳洲已經呆了7年,說說我對澳洲的理解。

對了,差點忘了申明,以上回答皆從個人角度出發,囿於本人見識有限、行文水平一般,再加上時效問題,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大家勿怪。

我讀的是土木工程,所在的行業是建築行業,所以這裏就聊聊這個吧。其它方面別的朋友已經說了很多。

我們以前老是覺得國內黑,官員貪,其實澳洲也一樣,你做一個項目,所涉及到的政府官員,工會無一不撈錢。

而且你陪伺這些人還得越隱秘越好,你會問,那還需要塞錢嗎?當然,你在項目開始前,得先打點好當地的政府,還有工會。工會就是一群流氓,你不把它們弄舒服了,項目開始后給你各種找事。我聽說過很多最後把項目搞爛尾的事情。

強龍不壓地頭蛇,你再有錢也得按本地規矩來。

QQ截圖20191205100347.png,0所以呢,資本主義國家,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不免費)的!

工作后,朋友告訴我要買醫療保險咯。我詫異,不是澳洲醫療免費嗎?朋友說免費是免費,你得了病只要不是馬上要死就排隊吧,忍受痛苦,醫療資源是有限的。

買醫療保險,你老婆生孩子,可以去私人醫院報銷很大一部分,可以一人一個病房。去公立醫院可能疼的不行要生了讓你在走廊等。

再說說教育和居住環境,眾所周知,悉尼的北區是富人區。名校都在北區,地質結構也最好(導致北區水資源和房屋質量最好),治安也是全悉尼最好的。

加上澳洲是個崇尚「實用主義」的國家,很多在國內混得還可以的人到了澳洲一樣要從最底層做起。

對比西邊和南邊呢,像其它朋友說的那些青少年犯罪大都發生在這些地方的低素質教育區域。rhodes,homebush等以前填埋垃圾,土壤被污染,那的水我反正不願意喝。blacktown的黑人母親帶著幾個孩子去雜貨店偷東西等等。

移民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之前的文章也分享過很多澳大利亞優勢的地方,希望您用平常心看待,大家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才是!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