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亞裔移民子女在澳洲的孤獨無助

2019年12月17日 11:20

來源:1688 澳 洲 新 聞 網

我在長大。我的父親是,母親是一名移民,他們都來自越南。

在我小時候,我們經常搬家,住在很多里,儘管如此,我仍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我父母之間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由於我父親的難民經歷,我們之間在溝通上有一些問題,但我與媽媽和哥哥的關係非常親密。

在小學時,我的性格非常開朗,我喜歡戲劇,我還是學校的校長,但到了高中,一切就變了。

我的高中並沒有像小學那樣的「文化多元化」,人們會說一些奇怪的事情,開些笑話,我會想「等等,這是嗎?」

我被對待的方式,人們談論我的方式,讓我意識到我不符合被認為是「正常」的主流觀念,我感到自己被貶低了。

我曾經是一個開朗、愛開玩笑的人,我喜歡嘗試和說出我的想法,我覺得與人交流很自由。

當我上高中的時候,我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自信和坦率。

大學時期,孤獨感來了

我和一些好朋友一起上大學,第一年我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有很多活動和聚會,我們也經常湊在一塊喝酒。

我上的課程有2000名學生,我們都試圖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在這個世界的位置,儘管我認識了很多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軌跡,關係也慢慢開始變淡。

那時我便開始感覺到不穩定和孤獨,也就是那段時間我去了阿姆斯特丹學習,這是一個很大的調整期。我必須學會獨處。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人一起讀書深造,我們都一樣迷茫,一樣在尋找新朋友。在旅行和工作了一段時間,我在二月份回到了

當我回到家時,感覺一切都變了,這是我最黑暗也是最孤獨的日子。

對我來說,家一直意味著和媽媽住在一起,我們形影不離,我們無所不談。但就是這種關係開始變化時,我的孤獨感便猶如排山倒海。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和父親的關係一直很困難,但我和哥哥之間相處困難卻是意料之外的,之後我母親也開始懷疑自己在澳大利亞的地位,回到越南生活。

自此,我便一直感到非常孤獨和孤立。

生活在一個消極的空間里

孤獨表現在許多不同的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它會引起焦慮。

對我來說,重新回到正軌的一部分是認識到孤獨的感覺,而不是試圖把它趕走。

我需要認知這些感覺的來源,但也要試著走出去,找到能讓我感覺自己再次屬於這裏的空間。

對我來說,這意味著感覺被認可,與周圍的人有聯繫,沒有評判,沒有壓力,我可以做我自己,暢所欲言。

我的孤獨開始於早上,當我醒來時感到有點焦慮。

當我處於消極的頭腦空間時,孤獨感是身體上的,焦慮則是來自內心。

社交媒體的詛咒

尋找聯繫並不總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我認為我們這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前幾代人那樣的人際關係和交際能力。

隨著生活的繼續,我們越來越難與人打交道,社交媒體是我們參与的方式,但它也讓我們變得心不在焉。

它有優點。它可以讓你找到有相似興趣的人。但總的來說,這種交流方式是斷裂式的。

我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轉變,從和媽媽住在一起,到出國,現在回到家裡,我要做出人生下一步的重大決定。

我知道孤獨的感覺還會再回來,但不會永遠這樣。

事情會好起來的,每一刻都是擁有更好的心態或建立聯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