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稱大規模關押維吾爾人為「假新聞」

2019年12月20日 14:02

文章來源:ABC中文

駐澳大使今天上午在的大使館內舉行罕見的新聞發布會,承諾努力緩解中澳兩國陷入緊張的關係,並不排除總理莫里森或會獲邀訪華。

「中國政府逐漸明白澳大利亞政府基本,那就是在國家安全問題上,它肯定和美國靠得近,無論是理念還是國家利益,澳大利亞必然在安全問題上靠向美國。經過這兩三年的交鋒,我相信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

媒體會的膠著點仍是問題。多位記者問到新疆百萬名維吾爾人被關入拘留營令世界恐懼一事,成競業大使表示這些指控是「假新聞」。

「西方這些記者比較強調個人,他們的邏輯關係是,即使是反恐,你為什麼把100萬人關進去,沒有這個道理。中方的觀點就是說因為恐怖分子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可以通過大規模的方法來防止這種的產生,所以會有對比較多的人採取集中教育的方法,或西方說的集中營的方法。」

成競業大使否認新疆問題是民族與宗教問題,而是反恐問題。

他表示,從1990年至2016年,新疆及其他地區發生了數千起由那些與國際恐怖分子有關聯的極端主義分子或恐怖分子發動的暴力或恐怖襲擊,造成大量無辜者喪生及巨大財產損失,並邀請在場的記者一同觀看了反映新疆問題的五分鐘視頻。但在場的記者似乎並沒有為此說服。

「這反映了對外交流思維上的一種問題,」史鶴凌說,「西方記者一般的思維邏輯是,一定要有第三方(來拍攝),因為中國政府在這裏面是當事人,你講的東西別人當然可以質問,可以表示不信任的。所以中國對外交流也需要引進這麼一個機制,用第三方站在比較中立位置的評論,比100句自己說的話都要有效。」

「中國方面一定要表現出意願……不要說這是我國內的事,你管不著,我願意怎麼干就怎麼干……因為這不是一個中國國內問題,是大家都可以關心的人權問題,」史鶴凌說。

另有記者提問要求成競業大使解釋楊恆均博士在中國被拘押一事,並希望大使確認楊恆均沒有被拒絕與其律師接觸及與家人見面。

「他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他的健康狀況良好,」 成競業大使在回答中說。

過去的一年澳中兩國總理和外長均有會晤,被外界視為兩國政界關係有望破冰的積極跡象;另一方面,華為、中國影響力、新疆和楊恆均事件持續為兩國關係投下陰影。

經濟學教授史鶴凌解釋這種分歧反映出東西方思維的不同。

成競業大使在發布會中首先提到了澳中兩國的經濟合作,並指出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聯邦預算提前恢復盈餘的原因」。

史鶴凌教授對此表示贊同,並對未來一年澳中關係回暖持樂觀積極態度。

他在會上表示,2019年是雙邊關係喜憂參半的一年,並指出以恰當且有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彼此的差異非常重要。

「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澳大利亞有利,澳大利亞也會伸出橄欖枝在2020年加強和中國在經濟方面的合作。澳大利亞需要中國的進口,中國需要澳大利亞的能源和資源,兩國的契合度非常高。」

史鶴凌教授指出,成競業大使選在此時舉行新聞發布會最主要的原因是對過去一年中的敏感問題作出解釋和澄清。

「中澳關係在過去一整年經歷了很多反覆,涉及到政治和經濟的因素……比如維吾爾族培訓中心問題、楊恆均現在的處境以及中澳經濟聯繫,前兩個都是比較敏感的議題,澳大利亞媒體和社會對此都有不同意見,」史鶴凌說。

史鶴凌教授指出,這一新聞發布會的發布時機也和中美剛剛達成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有關。

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於中國的發展,中美貿易摩擦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后肯定對中國經濟是個利好消息,也是對澳大利亞經濟的利好消息,」史鶴凌說。

但史鶴凌教授認為,中美達成這一貿易協定對澳大利亞經濟會有一定影響。

「第一階段中國從美國購買的農產品主要集中在大豆,大豆恰好是澳大利亞不生產的,所以和澳大利亞沒有什麼衝突。我能想到的可能發生衝突的地方是,中國可能開放從美國進口牛肉,澳大利亞牛肉出口中國正處於上升階段,如果中國從美國進口牛肉,肯定會影響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