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澳洲華人的見聞:疫情當前,澳人依舊不戴口罩

2020年04月08日 14:09

來源: FT中文網

艾米:禁令包括:婚禮不可超過5人、理髮不可超過30分鐘等,就是沒提口罩。東西方對口罩的認知差異巨大。

在確診病例突破5844人的4月7日,政府要求民眾遵守「更為嚴格」的法規,包括待在家、外出購買必需品及戶外運動等不超過兩人結伴。但是,沒有一條禁令和戴口罩有關。

000093386_piclink.jpg,0暫居,每日慣例是關注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的消息。微信朋友圈刷屏「一司一國,一周一班」政策,讓等待航班的旅人們猝不及防。

千言萬語,總結為一句話:沒有N95口罩,有航班也不要坐。

不過,東方航空取消墨爾本航班之後,客服在電話中表示,5月4日前都買不到機票——口罩問題對我來說,突然就不是問題了。

故而,澳洲民眾在遵守政府各種禁令之時,依然不戴口罩,大家各自出門散步、跑步、健行、遛狗、遛娃、騎自行車、上超市買菜……一切照常。

事實上,在墨爾本,本來就很少有人戴口罩。

說說這個口罩問題,分兩個陣營,(還有其他人群)和老外本地人有著不同的頭痛:我們為沒有或沒有戴口罩深感不安、擔憂和焦慮;他們則反之。

這個巨大的鴻溝,是認知、也是生活習慣的不同而形成;在新冠病毒疫情之後,更為凸顯而已。

在墨爾本城區,遊客戴口罩並不奇怪。

收銀員台的工作人員結賬完畢會多說一句話,「基於目前的政策,我不能幫你裝袋了」。我秒懂,自己把東西收進購物袋——不過,我認為我們倆之間的距離是「不合法的」:只有60厘米,隔著收銀台而已;且雙方都是無口罩、無手套。接著,收銀員小心地用大拇指和食指把賬單捏給我,一轉身就用免洗手酒精消毒液搓手。

早在1月26日,亞洲遊客在街頭遊玩就有人戴口罩,其中有情侶出遊的,也有家人度假的。1月28日,我在羅德拉沃球場二樓的公共區域看到了一位戴著N95口罩的男士,他可能是全墨爾本公園唯一一位戴口罩的訪客。當然,他總得摘下口罩吃飯,接著,一開口就是韓語。

不過,在墨爾本朋友家借住的兩個月期間,我未曾買到一枚口罩。不排除當時海外華人買斷口罩、助力國內戰「疫」。2月9日,我們和朋友全家前往菲利普島遊玩,這裡是澳洲小藍企鵝的定居點,海岸邊風景壯麗。在路邊店鋪買冰淇淋和咖啡時,一眼瞧見「藥店」兩字,心想「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然而,店裡僅有一位客人,裝扮時髦的亞洲男士戴著口罩買下了該店全部口罩,並反覆詢問店員「你們還有庫存嗎」。

第二日,移居的大學同學吳先生也通過微信告訴我,當地藥房也沒有口罩可賣。

與華人「戴口罩防護」的觀念不同,澳洲當地人不會戴口罩的,「他們認為,只有病人才會戴口罩」。這點在澳洲政府製作的App「Coronavirus」以及衛生部官網都有明確列出,「如果你身體健康,你不需要配戴醫用/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

5e834fe30c2a6202727c74b6.jpg,0(圖片來源:路透社)

ABC廣播公司的製片人及主持人諾曼•斯旺(Norman Swan)博士亦指出,在戴口罩的好處「微不足道」,「如果只是在街上走,無需戴口罩,因為你不會從空中感染冠狀病毒。」他指出,口罩確實有助於防止飛沫的傳播,因此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或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的人都應佩戴口罩。

在我常去的Eastland購物中心內沒有店員及工作人員佩戴口罩或手套,包括超市、鮮榨果汁店、咖啡館、拉麵館、三明治店、壽司店以及服裝零售店鋪——除了河南拉麵食肆的收銀員戴著口罩。

事實上,澳洲人相信的防疫手段是通過減少物理接觸而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播,包括: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肘遮住鼻子和嘴巴;減少公共場合的聚集;居家隔離。

澳洲政府在3月中下旬就公布出很具體的要求:營業場所「每4平方米,不超過一個人」;人和人之間保持1.5米的社交距離;婚禮規模不可以超過5人,除了新人夫婦、證婚人和工作人員,只能有一位家長代表出席;客人在理髮店的時間必須在30分鐘之內;葬禮僅限10人出席……違反規定者最高面臨2萬的罰款。

到3月29日周日晚間,面對持續增長的確診病例(當日確診病例為3966人),莫里森通過新聞發布會宣布執行更為嚴格的法規,新增條款包括:70歲及以上老年人保持居家隔離、全民在家隔離60天(除外出購買必需品和上班等)、出門散步或健身不可以超過兩人結伴等等。

f859a87c0e66a75cdacae78031066ba5.webp.jpg,0(圖片來源:AAP)

等等,大家沒聽錯,沒有一條和戴口罩有關。

我朋友家中也沒有口罩備用,以致於每周出門採購食品就選擇2.4公里之外的社區小超市,以及人少時段。

超市入口處,有兩位工作人員負責手動給顧客噴免洗手消毒液,大家心情也很輕鬆,嘻嘻哈哈地給熟人多噴一遍。

毫無疑問,洗手液在疫情期間是必需品。

在2月至3月初,我出門常常使用Uber,一位駕駛雷克薩斯的保加利亞司機令人印象深刻。

他說話風格宛如暴風驟雨般的直接。以他平時只接待機場商務人士的業務,每單收入為150澳元。現在因為入境客人驟減而不得不接20澳元的短途生意,「我太太和女兒在逛街,我才來接只賺10元的生意「。

其實,在中國民航總局宣布這一政策后的三小時左右,我就收到親朋好友的提醒:「你只有5個一次性醫用口罩?不夠用的,每4小時要更換……」「張主任直播說了,沒有N95口罩,千萬不要坐長途航班。」「實在不行就不回來了……」

這位師傅表示自己堅決不戴口罩,「只要我們保持距離,你們一下車,我就開窗通風……我還有免洗手液。」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