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悉尼CBD寶馬車撞人案當事人專訪
來源:悉尼ing
近日一則關於酒駕傷人的新聞
在在各大媒體上引發社會中輿論嘩然
「富二代」「豪車」「酒駕」「靠爹媽」這些字眼
更是引起了吃瓜群眾的額外關注
今天,悉尼ing邀請事件當事人Liwen XU
對此事進行深入了解
悉尼ing:請問該事件后,目前對您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了嗎?
Liwen:是肯定有影響的,影響不僅僅在事件本身,還在於媒體的片面報導和一些不妥的做法
悉尼ing:具體指哪些做法呢
Liwen:有很多家媒體甚至發布新聞時,並未經我本人允許,發了我未打碼正臉照片和英文全拼姓名,以及年齡、家庭大概住址等,這對我的正常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困擾,我認為這嚴重侵犯了我的個人隱私。對於事件的來龍去脈,我也沒有接受過任何一家媒體的採訪,我不知道他們的很多信息都是哪裡來的,有些報導很片面也過於富有想象力,有些甚至帶有很大的負面引導性,歪曲了事實。
悉尼ing:比如什麼是有引導性呢?有哪些報道是不符合事實的?
Liwen:比如「富二代」這個頭銜啊,他們把我描寫成一個富二代,開豪車,0收入,靠父母接濟這樣一個形象。事實上我的家庭很普通,但被冠以「富二代」的頭銜,就很容易引來很多人的人身攻擊。另外,車是朋友回國寄放在我這裏讓我開的,並且,因為新聞照片上可以看到部分車牌號,對我這位車主朋友,現在也造成了的隱私和生活上的影響。我現在甚至覺得人身安全都遭到威脅,我其實沒有錢,但被曝光了部分地址,外加「富二代」這麼一個形象,真的很怕被人盯上
悉尼ing:所以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是嗎?那你有工作經歷嗎?
Liwen:當然,2014年以前,我有過很多工作經驗,比如旅遊中介,移民中介,這些都有合同可以證明,2014年以後我自己開了個公司創業。
悉尼ing:能了解一下你創業的內容嗎?
Liwen:可以。那是2014年年底,我靠13年到14年做旅遊中介和移民中介賺的第一桶金,開創了一家時尚現代化IT創意公司叫月異公司並自己擔任董事長,公司是致力於研發推廣生活服務軟體及應用程序,想要為澳洲華人的現代生活帶來更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我公司當時主要做了兩個項目,一個是「房產3D沙盤售樓系統」和「華人外賣送餐軟體」
悉尼ing:這些行業在現在來看應該也是非常前衛的,當時你創業的情況怎麼樣?
Liwen:當時來講,真的是概念太過超前了,市場也不成熟,想當年悉尼還沒有悉尼送餐這些平台,講真的當時太年輕,沒有足夠專業知識和IT行業經驗,有點太自以為是,雖然做出了完善的售樓系統和送餐軟體,但這兩個項目後續需要的資金投入太大,我沒錢再砸了就開不下去了。
悉尼ing:那有你覺得算是失敗的創業嗎?
Liwen:不完全算吧,還是有一些我引以為豪的閃光點的。2015年的時候,我找到一家澳大利亞最大的兒童慈善機構之一——Variety,聯合他們搞了一次很有影響力的慈善美食節活動,活動沒有任何盈利目的,我提出這場活動第一目的是慈善捐助那些需要關心幫助的兒童,給他們一個平等互相尊重的健康成長生活,第二目的要邀請悉尼能代表中國各個地區特色美食的商家來參与慈善美食節發揚推廣中華美食文化,第三點是讓推廣我們開發的悉尼送餐軟體,秉持這三個目的那次活動非常成功,受到我們公司的影響商家也自發把當場賺取的利潤捐給了慈善機構幫助更需要幫助的兒童,慈善機構也為我頒發了獎狀對所有華人表達了深摯的感激,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創業最滿足的一件事
悉尼ing:
為什麼之後就開始靠父母接濟?沒想過再干點別的呢?
Liwen:這個說起來可能有點長,但我也很久沒和人傾訴過了,謝謝你能耐心聽我說完,2016年我申請遞交了永久居住pr申請資料,從2016年起我持有的是等待pr審理過程中的過橋簽證E,過橋簽證E是沒有工作權利不能讀書如若回國就只能等pr下發才能回澳洲的簽證,我妻子和她家人又是澳洲公民都在澳洲也是需要我的陪伴的,並且更重要的是講實話人在澳洲的話辦起簽證材料要方便得多也穩妥的多這個大家應該都有了解過,我為了不影響審批進程我嚴格遵守澳洲移民政策規定決定先暫時不工作靠自己積蓄省吃儉用等待pr,但一等就是四年時間,移民局沒有任何回復和信息,理應兩年內肯定會有消息的移民程序但我等了四年,直到去年開始積蓄不足以支撐正常生活花銷,為了等待pr車也賣了還有當初自己買的貸款房也賣了,我父母,作為普通退休的人,為了讓我能在審理過程中維持正常生活開銷寄了一張一個月2000澳幣額度的中國信用卡副卡,這使我勉強能夠維繫正常生活開支直到現在,我都很久沒用過現金和澳洲銀行卡了,這期間我並沒有覺得活得很瀟洒,反而覺得很愧疚,也很想家,很想念爸媽。
悉尼ing:我們回到案件本身聊一聊,為什麼要酒駕呢?後悔嗎?
Liwen:很後悔,當天是我父親的生日,也五年沒能陪我父親過生日了,加上剛開放堂食想給父親視頻過生日也看看家人讓家人感覺我也很近,也想讓家人看到雖然我在澳洲獨自一人但也生活很好讓他們不要擔心,之後餐廳遇到因為疫情很久不見的朋友,繼續喝到十二點多,我這自制力真的需要好好改正鍛煉,對自己非常氣憤,不該貪杯,不該酒駕。
但我可以保證,受害人和目擊證人都可以證實我沒有拒絕配合檢測酒駕,更沒有媒體報道中所謂的「嘴硬不認」
悉尼ing:你覺得是什麼原因讓媒體這麼報道呢
Liwen:事發后我一直在照看傷者,我正在扶著他流血的頭把他扶著躺平在人行道上,並打電話叫救護車,警察來了后要求我檢測酒精,我只是告訴警察能否等救護車來了確保受傷的人沒有生命危險情況穩定了再做,那時喝多的情況下發生這種事我只能考慮到受傷的人,當時對警察說任何後果我都願意承擔但我要先確保受害人情況穩定,我只是懷著愧疚的心想看到他好好的,等救護車來了以後,我也很配合地馬上去做檢查了,媒體關於我「拒絕檢測」的報道很荒謬,受害人和他的朋友目擊證人都可以證明這一點,受害人也願意為我出庭作證這一點。
悉尼ing:你那天把車開出去之前有考慮過後果嗎?
Liwen:說沒有也不可能,但還是出於僥倖吧,我那天不是要開回家,我家住的離市中心二十五公里,我開始先叫代駕,但因為疫情當時根本找不到,而我停車的地方又不能過夜,因為借的朋友的車,也不想吃罰單給他添麻煩,就想從market city開到central park朋友的車庫,結果開出了五十米就發生車禍了。
悉尼ing:換做現在你覺得現在你會怎麼做?
Liwen:也沒想過……但肯定是不會碰車了,叫拖車拖也要把它拖走。
悉尼ing:那最後,還有什麼想對大家說的嗎?
Liwen:首先還是要先對受害人和大家道歉,盡自己所能去彌補受害人和他的庭。我在六月四日上庭時已經認了所有罪,成年人犯錯必須要認真承擔自己的後果,所以法律給我下達任何處罰我都願意接受包括監禁坐牢,並且我已主動向法院申請十年內不再開車,要深刻地反省懺悔自己酒駕的錯誤十年,也申請了去做社會義工,想在自己沒有工作權的狀態下力所能及為社會做出些貢獻。
同時我也勸讀者朋友們,我是一個反面教材,希望所有人安全駕駛,不要像我一樣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另外,我希望華人媒體朋友,尊重我的隱私,去真真正正地了解一下實情,不要為了流量和博眼球去添油加醋斷章取義,更不要未經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曝光住址車牌姓名照片等隱私,這讓我遭受嚴重的網路暴力,也對我和我身邊人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我接受大家對我的指責,但請不要用網路暴力
Liwen在網路上遭受的攻擊
結束語:採訪結束后,經我們記者了解和證實,2015年當事人確實是中澳大型慈善美食節的主辦方之一,活動當時募集了大量的善款,liwen xu也個人捐獻了一大筆善款,通過慈善組織Variety The Children's Charity,捐獻給了需要幫助的弱勢兒童,並收到了Variety頒發的證書。
事件也給我們帶來警示,隨著疫情的緩解和禁令的接觸,大量年輕人選擇報復性消費和狂歡來舒緩這幾個月來的壓力,但飲酒要適度,切莫貪杯,更不要酒後駕車,危機他人和自己的人身安全,觸犯法律。
同時,悉尼ing也呼籲所有的媒體朋友,在給大家帶來最新新聞和諮詢的同時,也要以一個公正的角度去報道,不要使用帶有偏見性的字眼,歪曲事實,也要尊重被報道者的隱私。
另外我們了解到私下裡,Liwen也已經得到了受害者及親屬的原諒和理解,他也願意向法院提供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