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評論:滴滴開拓澳洲市場勢頭猛,但勿一味求快
來源:澳洲網
【大洋特約評論員張浦7月17日報道】中國互聯網出行平台滴滴將於8月進駐澳洲20個城市,展示出在澳洲市場的迅猛發展勢頭。此前,滴滴已進入阿德萊德、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等8個城市的網約車市場,擁有約7.5萬名活躍司機和150萬用戶。2020年2月的一份調查顯示,澳洲14%的網約車用戶會選擇使用滴滴。
滴滴開拓海外市場屢屢碰壁,經常因各國不同的商業法規受阻,比如日本就不允許私家車經營客運業務,使得滴滴在日本市場發展緩慢。但滴滴進入澳洲僅兩年,卻已在各大主要城市立足。究其原因,一是澳洲華人和中國留學生人數較多,很多留學生在中國曾使用過滴滴,這讓滴滴可以更快在澳站穩腳跟。二是較之歐美和日本,澳洲的商業環境更為開放,人們的出行需求也更為多元,在線支付軟體普及率也較高,這些都減少了滴滴進入澳洲市場的阻力。
此外,也離不開滴滴本身為在澳洲發展所做出的努力。為提升服務能力,讓澳洲司機和消費者都更加樂於使用滴滴,滴滴還在澳洲推出了很多新功能。去年9月,滴滴將智能語音助手服務引入澳洲市場,司機不必操作手機,只需說出「接受訂單」的指令就可接單。還有夜間導航模式,澳洲的夜生活豐富,為方便司機夜間運營,滴滴加入了谷歌地圖支持的夜間導航,導航界面還能根據當地日出、日落時間變化而轉化,更好保障夜間行車安全。此外,澳洲滴滴還能提供遺失物品找回、機場視覺導航等服務,考慮到澳大利亞消費者的拼車習慣,滴滴還加入了「添加途經點」功能,讓乘客可以在行程中增加三個目的地,以方便分攤車費。
滴滴在澳洲發展迅速,還因公司採取了本土化、國際化的宣傳策略。滴滴在2018年6月進駐墨爾本,為了提升影響力,不惜重金大力宣傳,在墨爾本街頭投放巨幅橫幅廣告,還買下了澳洲YouTube的開屏廣告。在宣傳內容上,滴滴並沒有特意突出自己的中國公司身份,而是極力展現滴滴與澳洲日常生活的契合和相融,以減輕用戶的隔閡感。
雖說在市場拓展方面進展順利,可滴滴如想在澳洲繼續做大做強,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避免熱衷於燒錢和管理不規範的「老毛病」。滴滴曾靠燒錢在中國網約車市場上迅速搶佔大量份額,可盲目燒錢、「跑馬圈地」也造成了經營不夠穩健、盈利能力不足等問題。進入澳洲市場后,滴滴也沿襲了「燒錢思路」,用半價促銷等辦法吸引用戶,在宣布即將進駐20個城市后,滴滴又宣布8月10日前申請註冊的用戶,可享受在9月6日前免交服務費的優惠。這樣的「土豪」做法雖有助於推廣,可也會潛藏風險。需要考慮「撒錢」運營是否能保證服務質量,以及能否提升客戶忠誠度,避免優惠結束后乘客數量驟降。
二是要小心管理方面的疏忽。在進入澳洲市場后不久,就曝出有滴滴司機不按乘客要求接客、沒有接到客人卻仍舊收費等問題。這就需要滴滴在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上有所作為。要保持在澳洲市場上的發展勢頭,滴滴不可一味求快,為擴大市場份額而透支公司聲譽,還要更加關注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解決這些一直困擾公司發展的頑疾。
編輯:楊雅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