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天要參加拍賣,需要注意些什麼?
來源:每日地產ozreal
周末,好友跟我說,他們周六去參加一個房子的拍賣。
事先定好了預算的極限,超過140萬就不跟了,結果瞬間就叫到了155萬,最後160多萬成交的。
當現場有人叫到155萬的時候,他們差點後悔自己是不是也應該追加。
事後冷靜下來,有些后怕,還好沒有拿下來。
我聽后,覺得挺有代表性的,這些年來,遇到過不少咱們華人的買家都有類似的心態。
八月底的一個周六,我們也去幫一位客戶參加拍賣。物業的指導價格是300萬澳幣,賣家的保留價Reserve Price 是320萬澳幣。如下圖。
結果呢,現場火星撞地球似的一通亂喊價之後,該物業最終以421萬澳幣售出,破了該區今年的獨立屋記錄。
多虧了那位不惜一切代價必須拿下,讓自己的客戶多掏多少錢都無所謂的西人買家中介。此舉幫助賣方多賺了100萬澳幣。
我們一口價都沒有跟,原因如下圖。
拍賣 Auction, 作為一種澳洲二手房主流的成交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冷靜期 Cooling-off Period.
一旦拍賣師落槌,出價最高的競拍者必須進入合同並且繳納一筆大的定金(一般都為合同價的10%)。
所以,如果你在拍場胡亂飆價買錯了,是沒有反悔機會的。
對於打算參加拍賣購入物業的朋友們來說,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本周我就來分享點這些年的經驗和感受。
1
儘可能了解這套物業的所有信息
詳細了解所拍賣物業的新舊,結構,面積,所需交納的各項費用等。抓緊看房的機會,實地對房屋做出最真實的了解。
了解該物業所在區域的周邊情況,區域的整體房價,周邊類似房產的近期成交價,周邊環境,購物,學校交通等。
如果有可能,盡量向賣家中介打聽下業主的期望值,有意向競拍的買家有多少。(雖然他們通常都不會說實話)
2
一定要提前做好貸款預批
對於需要貸款購房的買家,在參加拍賣前一定要跟銀行做好預批。
確定自己的首付比例和最高貸款額度,避免因盲目的飆價而最終不能負擔。
無法 Settlement 成交的情況會損失現場支付的10%定金。這樣血淚史的教訓在2017年悉尼的拍場上比比皆是。
您需要帶上個人支票本去到拍賣現場,並且確保在銀行賬戶裏面有足夠支付定金的首付款。
3
請律師審查購房合同和物業報告
要請律師檢查好房屋合同是否有對買家不利的條款,還要跟賣家律師協商好需要修改的條款。
公寓的話要看好 Strata Report 是否有瑕疵,獨立屋的話最好Order 一份專業的Building Inspection Report 房屋質檢及蟲害報告, 檢查好物業本身是否有嚴重的質量問題。
在拍賣師落槌之後,最高的出價者要直接繳納10%的定金。所以如果在進入合同之後,才發現該房屋有結構問題,白蟻問題或者地塊有問題是追悔莫及的。
保持好的心理素質,堅守自己的底線。
去拍場前,你要先問自己:我是不是真的特別喜歡這套房子?我是真的必須要拿下這套房子嗎?我們認為,沒有一套房子是非買不可的。
如果做好了志在必得的準備,就一定要確定好自己的期待值可以承受的極限。
對於自住房來說,為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支付一些溢價空間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凡事都該有個度,人不能盲目。
曾經有一些華人朋友跟我聊到過,由於對該物業的本地市場不夠了解,支付了過多的溢價。當搬了新家后,周圍的西人鄰居們都在竊竊私語的聊,說你們買的也太貴了。那種心情其實也不好受。
總結
在拍賣場上,很多競拍者難免感情用事,再加上被中介和拍賣師頻繁煽動,認為自己再多加幾千一萬就能拿下房子。
一輪輪反覆競價,積少成多,最終疊加出一個意想不到的很高的成交價。有些買家是心理素質不夠好,看著身邊的人都在瘋狂,熱血上涌,生怕就此買不到房子了。
那種現場人人都衝動報價的氣氛,很容易讓人只為計較勝負而不計後果地喊出高價。
曾經有一些西人賣家中介跟我說過,最喜歡見華人買家上拍場了,「因為你們中國人的性格特別不喜歡輸,還喜歡炫富」。這話聽的我很不是滋味。
這些都屬於非理性產生的溢價部分,而這些年總是見諸報端的高價拍賣新聞,經常都來自這些情況。
因此,準備去參加拍賣的物業,不要打無準備之仗,不要與周圍的人隨波逐流。
一旦價格上升到了不合理的區間,不妨冷靜理智地及時退場,要相信還會有下一個合適的。
P.S. 有很多朋友們可能還不清楚,如果你在剛剛喊出價格之後就後悔了,那麼你是可以在拍賣師落槌之前撤回你的報價的。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