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改變命運嗎?「不務正業」的澳洲中學生,早就年賺百萬

2020年10月27日 10:46

來源:財經見聞

前言

對於在澳洲的們來說,除了埋頭苦讀之外,還存在著太多人生的選擇。

根據澳洲家庭研究所針對青少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年齡在12歲到13歲之間的澳洲青少年每周可能會工作3個小時,總共可賺取31左右,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擁有工作的人數比例為16%左右;而年齡在14至15歲的青少年則每周可能工作6個小時,大約收入為77澳元,該群體中擁有工作的人數比例則接近40%。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澳洲青少年選擇了創業為自己打工。

1

工作二十年才能過上好日子?「這真的嚇到我了」

傑克(Jack Bloomfield)看起來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經營著五家電商公司,開著一輛全新的寶馬,每年賺一百萬澳元;

而除去這個身份,他還是一名在讀十二年級的普通生。

來源:Sunday Night

「我在學校並不是什麼隊長,不完美也不特別,不像那些一生下來就在為創業做準備的人。」

傑克補充,「我只是一個有著夢想的孩子,而這個夢想已經開始運作了。」

而年僅17歲的傑克,實際上是日益增加的青少年成功企業家群體的一個縮影。

傑克表示,「我看到過不少成功人士經營企業,所以我嘗試了一下。這並不容易,我不知道如何開始,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但這是一段旅程,也是一條經過東拼西湊,最終才能使其成功運轉起來的道路。」

他回憶自己當年剛開始賺錢的經歷:「我開始工作的時候顯然沒有錢,就像每一個十幾歲的澳洲孩子一樣。」

「我那時候想,怎麼才能賺到錢呢?正好鄰居要付我20澳元來修剪他們的草坪,父親付給我7澳元。」

傑克笑著說,「所以我想,我該修剪哪個草坪呢?——鄰居的。」

而促使傑克真正做出創業決定的因素,實際上是來自於他對於高中畢業以後生活的思考:「上大學,然後從一份薪水很低的工作開始,工作20年,一直工作到40或50歲,最後過上美好的生活。我想,我可不願意等那麼久;那麼我現在該怎麼做呢?這真的嚇到我了。」

這足以嚇到傑克採取行動。

他的第一個電商業務是出售禮品卡片;

然後在13歲的時候,他又設計了一個網站,可以把所有的醫療數據保存在這個網站上。

但最大的賺錢來源還來自於他的五家網店:傑克大量成批地購入、並在他的店上出售幾乎任何可以盈利的東西,從中國製造的領結到韓國的iPhone手機外殼。

「這就像是在球場上,你需要隨時準備好迎接即將到來的一切。」

傑克說,「不管是在賣什麼產品,以及哪些是熱門產品,你都必須時刻保持狀態,尋找即將到來的是什麼,下一個是什麼,未來需要關注的又是什麼。」

2

創業與學業之間的平衡與挑戰

對於傑克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在自己的生意與12年級即將畢業的學業之間保持平衡。

「我從早上8點到下午3點都在學校,所以每天基本上是從教室跑著去工作,再從卧室跑著到教室。這是一場艱難的戰鬥,試圖適應學校、商業、家庭作業、體育所有的其他事情——同時努力成為一個正常的17歲學生。」

傑克這份辛苦努力的態度,一部分也來自於從小父母做生意對他的耳濡目染:「我們以前住在一個網球中心上面。晚上7點,當有人想買球拍時,父親就必須跑下樓,重新打開店面,然後回來和我們一起吃晚飯。」

傑克補充,「這可能是很多孩子都不會看見的情形——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就知道創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辛苦工作。」

與傑克類似的是,艾麗(Ali Kitinas)也經歷著忙碌的生意為學業帶來的挑戰。

在她15歲的時候,艾麗發展了一家精品店的護膚品生意,回收利用咖啡渣,並將其再加工製成面部和身體磨砂膏。

來源:Sunday Night

「我想,我從小就被告知,不管我想做什麼,我都能做到。」

艾麗解釋了這一點,「父母一直都支持著我,並幫助我弄明白這個問題。」

但要平衡企業家生活與十二年級學生的關係,實際上比艾麗想象的更具有挑戰性。

「哪怕在學校里,我還是會經營生意——在工作場所之外的地方經營生意,」 她補充,「我在儘力做到最好」。

「今年有點艱難。我非常清楚,在今年我的生意將處於次要地位,因為這是我高中的最後一年。不過一旦我進入現實世界,我就能繼續下去,而這將成為我的全職工作,也是為我自己工作。」

3

「從8歲開始的事業夢想,已經百分百得到了實現」

而對於今年剛滿18歲的摩根(Morgan Hipworth)來說,他的事業心萌芽似乎比其他人出現得更早,也更明確——食物,尤其是甜點。

摩根表示,自己事實上從8歲左右就非常熱愛做菜,並受到了家人朋友的熱烈支持:「當時每個周末,我都會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們做三道菜,然後我會讓他們給我的菜按滿分10分打分。又過了兩三年左右,大概在我10或11歲的時候,我又開始為家人和朋友做生日蛋糕。每個周末我都會做10塊蛋糕,5批餅乾。這太難以置信了。」

來源:Sunday Night

而在他13歲的那年,一次和咖啡館老闆的偶然聊天促成了第一筆生意。

摩根回憶,「在付賬的時候,我和老闆聊了聊。他說,你好像非常了解食物。

我們實際上在找一個新的蛋糕供應商,你想不想拿一些過來,然後

我們可以把它們賣出去?

「還沒有等我反應過來,我已經每天在忙著在供應這家咖啡店所有的蛋糕。每天都有100澳元、200澳元、300澳元的訂單。」

於是,摩根開始在下課後的晚上和周末不停地烘焙。他知道,如果他真的能成功的話,那他一定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烘焙店。

他的第一家獨立零售店面是一家「快閃零售店」。快閃店是近些年在澳洲及歐美興起的零售模式,不在同一地久留、在商業發達的地區設置臨時性的鋪位,每次開業只有一周到一個月不等。

摩根的這家快閃店雖然只開了8天,但業績反響卻頗為驚人。

「在這8天里,我們賣出了10000個甜甜圈,實在是太忙了。」 他表示,「我想知道等我們離開后,商店裡會發生什麼?」

於是幾個月後,他正式創辦了Bistro Morgan,開始了一項擁有6名員工的新業務。

——那時,他剛剛完成十年級的學業。

摩根回憶道,「有些老師總是說,別這樣。別這麼做。這不值得。你會失敗的。」

但如今,摩根也早就證明了自己:他的店鋪向附近的20家咖啡館供應甜甜圈,每年的營業額約為50萬澳元。

而他的母親,甚至是該公司的20名全職員工之一。

摩根笑著說起自己和母親在店裡的關係,「我們其實不常爭論,但時不時地,總會有那麼幾天。」

「嚴格地說,在商店裡,我更喜歡被當做她的老闆,而不是兒子。雖然母親有時候仍然試圖告訴我,類似『把這個打掃一下,做一下那個』的話,我會說,『等等,這是我的店——記得嗎?』」

摩根補充,「我去年剛完成學業,有了自己的生意,為自己工作,並可以選擇自己的工作時間。」

「我已經百分之百地實現了我的夢想,只需期待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他表示,「我熱愛生活。我認為做你所做的,和熱愛你的事業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老實說,如果你不喜歡做某件事,那就沒有意義。如果每天都厭煩你現在的工作,那就做點別的事情吧。」

後記

前兩天,一位澳洲朋友突然送了我一盒雞蛋。

見我莫名其妙地一頭霧水,朋友解釋稱,他們的小女兒養了12隻雞,最近下的蛋吃不完,如果我覺得好吃的話,不妨可以幫忙向周圍朋友推介一下。

——真正令我驚訝的是,他們的小女兒還在上小學一年級。

在一年前告訴父母決定「養雞創收」以後,這個不過六、七歲的澳洲小女孩,堅持每天上課前放學后準時準點地餵食這12隻雞已經將近一年。

他們另外一個還在上四年級的大女兒,則早就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出場費也不低的一個魔術師,甚至曾經受邀出國參加知名比賽。

為此,他的妻子甚至還在去年辭去了原先在某個知名金融公司的全職工作創了業——這樣一來,作為大女兒經紀人的她,就能夠有更充沛的時間支持孩子的夢想與事業。

朋友談起這兩個女兒不同的「課餘事業」時一臉認真而自豪:「她們不用非得成為律師或醫生,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