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變殺生?澳洲保健品這樣吃竟然成了毒藥
來源:澳洲微報
相信98%生活在澳洲的朋友、
在澳讀書的留學生的家裡
都有這些「澳洲土特產」:保健品!
眾所周知,這種「澳洲土特產」
現如今已經走向世界、火遍全球,
尤其是在中國,
更是受到了無數中老年人的喜愛!
因為保健品的容易購買、無需處方,
而且很多都打著「純天然成分」的旗號,
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保健品嘛,
當然是吃的越多越勤
效果才會越好!
但事實卻是:如果你這樣吃保健品,
很可能越吃越毒!
1、危險!保健品真的不能這樣吃!
雖然近年來,「養生」這個話題越來越年輕化,
但真正在認真吃保健品養生的,
還是中老年群體,
尤其是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
不管有病沒病,都會吃點保健品。
但是很多老人都不知道,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吃保健品,
無異於在「吃毒藥」!
研究警告稱:一百萬個超過65歲的老人
正在因為混吃西藥和保健品
面臨副作用的威脅!
首先明確一點:這篇研究並不是在抨擊保健品的功效,
或是單純地指責保健品的副作用,
而是強調「混吃」這個概念!
何為「混吃」呢?
就拿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吧。
先來看一組值得廣大華人群體關注的數據:根據2018年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者多達2.9億,其患病率及死亡率近年來仍處於上升階段。
心血管病死亡佔到了居民疾病死亡比例的40%以上,位居首位,危險係數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
尤其是年齡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更是逐年升高,
這種藥物的攝入量也隨之逐年攀升:阿司匹林!
作為大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常用藥,很多患病的老年人都會定期服用阿司匹林。
不止在中國,阿司匹林在全球都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葯;我們也常常能在美劇中看到美國人服用阿司匹林的場景。
更有網友笑稱:「美國人吃阿四普林就跟吃補品一樣,和中國的板藍根和『多喝熱水』的一樣的功效。」
據統計,全球阿司匹林年消耗量近年來基本維持在5萬噸左右,相當於每年全球消耗了1500億片阿司匹林。
但就是這種全球人都在服用的「百年老葯」,搭配上這幾種熱門保健品,瞬間就會變成致命的毒藥!
FDA的醫療官羅伯特·莫斯科齊表示,如果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時,
你還在服用銀杏葉片或者魚油這兩類保健品的話,很可能抑制血小板凝固,導致內臟出血、甚至增加猝死的風險!
令人心驚的是,與阿司匹林的地位相似,銀杏葉片和魚油都是很多老年人正在服用的保健品。
在網上隨便一搜「銀杏葉片」,
不少眼熟的澳洲產品就會馬上跳出來:很多澳洲品牌的銀杏葉片產品
都號稱具有:改善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老年痴獃、
改善記憶力等等的神奇功效,
引得大批老年人為之心動…
魚油更是一度登上了
「保健品界」的神壇:據稱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調節血脂、促進代謝,
適合三高中老年人群…
然而就是這兩種號稱都適用於
心腦血管疾病的保健品,
卻與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藥:阿司匹林非常相衝!
一起服用還會導致猝死的風險!
很多對此並不知情的老年人可能仍在同時服用阿司匹林和這兩種保健品,
以為1+1+1=3,
但卻不知道1+1(+1)=0!
除了上述這種最常見的「有毒」混吃搭配以外,下面這幾種西藥+保健品的搭配也千萬要注意避免!
(1)利尿劑+銀杏片,可能會導致血壓忽高忽低;
(2)含有鈣、鎂等抗消化道潰瘍葯+維生素D,可能會引起高鈣血症或高鎂血症;
(3)治療心力衰竭的強心藥+維生素D,容易誘發洋地黃中毒;
(4)降血脂藥物+紅麴產品,引發急性腎衰竭。
2、這六種「毒藥搭配」千萬要避免!
除此之外,
澳洲藥物安全與保健產品監管機構的專家們
也發出警告:下面這幾種西藥+保健品搭配服用,
弊大於益!
(1)魚油(Omega-3 fish oil)+ 治療高血壓的比索洛爾(Bisoprolol)= 血壓過低
這種搭配可能是最常見的了,很多中老年人最喜歡吃魚油防三高。但如果和高血壓藥物一起服用,很可能會因為血壓過低而頭昏、精神差,嚴重的甚至可能會暈厥。
(2)安神保健品(St John』s wort) + 治高血壓的氨氯地平(Amlodipine) = 藥效減弱
對高血壓或者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患者來說,一旦氨氯地平的藥效減弱,就意味著可能會隨時發病,而有生命危險。
(3)緩解慢性咽炎的薄荷油片(Peppermint oil tablets)+ 治胃潰瘍的蘭索拉唑(Lansoprazole) = 反胃和心臟痛
對於胃潰瘍患者來說,可能會因為反胃而導致胃部更加難受、有灼熱感。
(4)?補鈣保健品(Bonecal)+ 治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 = 藥效減弱
(5)關節炎補充劑(Glucosamine)+治糖尿病葯的甲福明二甲雙胍(Metformin)= 血糖增高
老人很容易得關節炎,而糖尿病也是一種常見疾病,而原本可以控制血糖的葯,碰上治關節炎的保健品,反而讓血糖更高,一定要格外注意。
(6)抗衰老、防痴獃保健品(Ginkgo)+抑制胃酸的雷貝拉唑(Rabeprazole)= 藥效減弱
這些「危險搭配」你記住了嗎?
光記住這些還不夠!
下面這些吃保健品的「雷區」
也千萬要避開!
3、吃保健品的「四大誤區」
1
這一誤區很多人都會有,甚至連明星也沒能逃過…
比如一天吃9種保健品的主持人吳昕,
就因為對「暴飲暴食」保健品,
導致了肝損傷。
別說在國內,就算在澳洲,
亂吃保健品把自己吃進醫院的
也大有人在!
來自澳大利亞國家肝臟移植部門的專家Simone Strasser副教授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因為過度服用膳食補充劑導致嚴重的肝損傷,還包括各類的營養品和減肥產品。」
她最近做了一台肝臟移植的手術,患者是一位40多歲的女性,她就是為了減肥所以長期服用了一種草藥補充劑,造成了嚴重的肝損傷卻一直未察覺,直到病情惡化到了必須移植的地步。
還有一些沒有那麼嚴重的患者,也需要住院1個月才能康復。
2014年一項美國的研究發現:有保健品和膳食補充劑引起的嚴重肝損傷患者比例,已經從過去的7%增加到了20%!
美國尚且如此,
在保健品大行其道的澳洲和中國,
情況想必更為嚴重!
萬事皆有度,吃保健品也是這樣。沒有針對性地一通亂吃,只會適得其反。
2
保健品不像一些處方葯那麼難買,只要有錢、誰都可以買到,想買多少就能買多少。
也是因為這樣,人們才會對保健品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保健品吃多了也沒事兒,
甚至因此還把大人吃的保健品給孩子服用。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表示,由於兒童的新陳代謝與成年人不同,肝臟發育也尚未完全,如果過量服用保健品,很可能導致肝中毒!
3
第三大誤區:認為保健品可以代替人體所需的營養素。
比如說你不愛吃蔬菜,就以為大量服用含有葉綠素的保健品就可以安安心心吃肉了。
其實不然!
保健品並不能補充人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需的所有營養,雖然能夠稍加改善,但是想要用它完全替代飲食,那就大錯特錯了!
無論是蔬果、肉類、甚至是米飯,我們日常飲食當中的所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有些是無可替代的。
所以一些把保健品當「飯」吃的人會發現:雖然吃完了一罐又一罐的保健品,但身體卻大不如前了…
4
和上面這一個誤區類似,有人以為保健品可以代替「食物」,也有人以為保健品可以代替「藥物」。
我們常說:是葯三分毒,所以很多人就覺著既然吃藥有這麼大的副作用,那我吃「純天然成分」的保健品不就好了?
大錯特錯!
如果你確實患有疾病,切勿在沒有諮詢過醫生的情況下隨意停葯,更不要把保健品當葯吃,耽誤了病情。
必須再次重申一下:保健品只能補充微量營養素,
並沒有藥物治療的效果!
有病,還是得吃藥啊!
最後,
隨著澳洲保健品走進了
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
「保健品迷信」
成為了又一大健康問題,
本來是為了家人健康買回來的
保健品,
卻沒想到會因為無知和大意,
反而「好心做了壞事」…
大家一定要記得提醒身邊的家人朋友:保健品可以吃,
但是要上面這些紅線,
千萬別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