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央行加倍印錢放水,澳元逆勢而上不降反升
來源:聚澳傳媒
大家都知道上周在美股的回調下,澳洲股市也經歷了一波下跌,各大板塊平均都有5%左右的跌幅。但是僅僅過了一周,在本周一,澳洲股市就率先引領全球開始反彈。這是有什麼特殊新聞或者消息,使得澳洲股市能在短時間內出現如此強烈的反應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周一早上除了這個新聞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好消息,所以這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幫助股市反彈的主要推動力——來自澳洲央行印錢加倍的新聞稿。昨天澳洲央行官方發布聲明,將會把原來計劃使用量化寬鬆政策購買澳洲國債的數量加一倍,達到40億澳元。其目的非常明確,直接說出來:就是為了壓低澳洲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為啥要壓低國債收益率呢?我簡單給大家解釋一下背後的原因。
首先,例如像發達國家美國,澳洲,德國,日本這類國家的10年期國債我們可以把它們理解為比銀行還保險的「定期存款」,99.9%的可能下不會破產倒閉。所以,這類國家的10年期國債就成為了一個標杆,什麼標杆?就是無風險投資追求的最小回報率。換句話說,意思就是,毫無風險的情況下,我買國債都能有這個回報率,那其他所有風險比國債高的產品,投資者要求的回報都將會高於這個10年期國債。要不然我累死累活承擔這麼多風險幹嘛?還不如直接買國債算了。
因此,這個國債收益率的高低,將會直接決定這個國家貨幣的借貸成本:國債收益率越高,所需要付出的借貸成本就越高。相反,如果國債收益率很低,那相對資金使用的利息要求也會降低。大家不要小看這一個基點或者十個基點,雖然一個基點只是小數點後面第四位。但是當我們計算整個國家的信貸成本以及利息時,由於總數巨大,因此即使乘以0.0001依然會是一個天文數字。更別說澳洲央行一出聲明,澳洲10年國債的收益率就降低了10個基點。這國債收益率一降低,就意味著企業融資成本將會下降,也意味著按照現金流折算的企業估值公式里,企業的估值也會因為被除數的係數減少而升高(100/1.02 對比100/1.01,後者結果更大)。
總之,國債收益率越低,股市越好,企業貸款利息越低。當然,這也意味著整個社會都被資產泡沫以及股市泡沫而迷昏了雙眼,但是在目前疫情依然沒有控制住的背景下(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普及沒有到80%),各國政府都不得不選擇打副作用很大的興奮劑來維持社會以及民眾的信心。
換而言之,現在連續上漲的股市和地產是不是泡沫?當然是!那這個泡沫還會繼續嗎?當然會!什麼時候會爆破?我認為首先,到2023年之前都不會破,而是從去年的快速變大改變為慢慢繼續變大。那最後什麼時候會戳破?我覺得必須在實體經濟恢復到能抵禦的了泡沫的小規模破裂,政府和央行才會逐步,有計劃的把泡沫戳破。用八個字歸納:大泡傷身,小泡怡情。
之後有朋友問,既然這澳洲央行加倍了印錢數量用來購買國債,那按理說澳元又多了20億現金,但是為什麼這澳元周一不但沒有因為變多而貶值,反而還反彈了100多點?這不是應該越多的東西越不值錢么?
話是這麼說,但是這澳元背後的邏輯不能直接用多少去衡量。首先讓我們複習一下我重複500遍的話:影響澳元的三大因素是什麼?
1. 鐵礦石價格。2. 中國經濟快慢。3. 美元貨幣政策。
那這三大因素里,到目前沒有一個是能讓澳元下跌的:鐵礦石依然很貴,中國對於資源的需求依然很大,美元印錢的規模依然遠遠大於澳元。而周一澳洲央行宣布增加國債購買量的聲明在我看來,就是市場管理者對於股市上漲托底的一個保證:你們就放心上漲,萬一有什麼問題,我就出政策來幫你們托底。所以作為澳元,也同樣受益於對未來期望和信心。說到底,目前不論是股市的參与者還是政策的制定者其實雙方都心知肚明:在疫情之前股市不能崩盤,任何下跌都必須有節制,是為了之後更多的上漲。這類下跌不得造成市場信心的打擊,一旦有過激下跌,不論是央行還是政府都會馬上介入。
這就是在疫情控制住之前將會一直持續的背景。
圖形分析
香港恆指:在經歷了從去年12月以來長達3個月的上漲之後,恆指在上周跌破了一直保持的4小時中期級別上漲趨勢支撐線。大家需要引起注意。雖然在日線級別,恆指依然上漲明確,但是如果未來幾天價格跌破上周最低價,則有可能會引來至少500點的下跌。當然,如果能在美股反彈幫助下重回29500以上,那一切都會重新變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