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澳中關係導致緊張情緒 但多數華人對澳有歸屬感
來源:ABC中文
近五分之一的澳大利亞華人表示,在過去一年中遭遇過人身威脅或襲擊,大多數人將此歸咎於新冠疫情引發的緊張氛圍或澳中兩國之間的敵對情緒。
大約三分之一的華人還說,遭遇過謾罵或歧視性對待。
但近70%的澳大利亞華人仍然認為被澳大利亞社會所接受,近八成的人認為澳大利亞是個宜居的國家。
這些調查結果來自澳大利亞外事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最近對澳大利亞華人社區進行的一項廣泛調查。
這項調查的作者之一娜塔莎·卡薩姆(Natasha Kassam)說,調查結果顯示了普通澳大利亞華人如何受到日益加劇的政治緊張和憤懣情緒的影響。
「在過去一年裡,澳大利亞圍繞中國議題展開的更廣泛辯論的風向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在外國干涉和經濟脅迫方面的討論,似乎使得澳大利亞華人成為了首當其衝的目標,」她說。
洛伊研究所數據。(ABC News: Jarrod Fankhauser)
這種結果的反差很大,因為許多澳大利亞華人告訴洛伊研究所,在2020年之前,他們覺得澳大利亞社會對他們歡迎度日益增加。
「澳大利亞華人確實將過去一年的這種轉變歸因於澳中雙邊關係和新冠疫情,」卡薩姆表示。
「在此之前,所呈現出的都是積極的導向。」
在澳大利亞定居五年半的悉尼華人母親華萍也講述了類似的遭遇。
華萍說,她覺得生活在澳大利亞「很幸運」。
她在堪培拉生活時遭遇過一場嚴重的車禍,她在醫院受到的護理,以及上門服務的醫務工作者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她緩慢的康復過程中,她的鄰居和當地社區其他居民一道為她提供支持,這讓她感到很欣慰。
華女士表示,澳中兩國之間日益加劇的雙邊敵對狀態,已在澳大利亞華人中造成緊張情緒。(Supplied: Ping Hua)
「他們給予我支持,幫助我加入當地社區的興趣小組……他們能夠體恤當時使用拐杖和輪椅的我獨自呆在家一定很無聊,」她告訴ABC中文。
「我意識到,要是這事兒發生在祖籍國中國,我可能需要僱人來獲得額外的幫助,或者需要其他家人提供額外的幫助。」
但華萍表示,澳中兩國日益加劇的雙邊敵對情緒,已經在澳大利亞華人社區內部,以及澳大利亞華人社區和更廣泛的社區之間造成了緊張情緒。
「我再也無法避免了。政治成了我的日常生活。就像是,你得選哪一邊站隊?澳洲政府?中國政府?」她說。
「我覺得……即使作為一名家庭主婦,我也要小心。」
「而我並不想站隊啊!天啊,我為什麼非得選擇站在某一邊?」
Youtube 問卷調查揭示了生活在澳大利亞華人的感受。
關於對澳大利亞華人遭遇敵對敵意的調查結果也引起了澳大利亞政界的關注。
工黨多元文化事務發言人安德魯·賈爾斯(Andrew Giles)表示,調查結果證明聯邦政府需要出台新的反種族主義戰略。
「莫里森不能繼續忽視這個問題,」他說。
「種族主義和右翼極端主義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
綠党參議員梅赫林·法魯奇(Mehreen Faruqi)表示,這麼多的澳大利亞華人受到威脅或攻擊的現象是「不可接受的」。
「毫無疑問,『COVID種族主義』在這裏發揮了作用。但我們不應該忽視政治言論的影響以及關於澳中關係的激烈辯論的後果,」她說。
聯邦政府尚未對這一調查做出正式回應,但自由黨參議員安德魯·布拉格(Andrew Bragg)發表聲明,稱讚澳大利亞華裔社區,稱種族主義是「精神疾病」。
他還敦促受歧視的受害者向警方或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