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胖福的小木屋
如果說到人類史上最恥辱的戰爭,莫過於澳大利亞發動的鴯鶓戰爭,在擁有槍械和充足火力的情況下,澳大利亞還打輸了。
鴯鶓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是鴯鶓屬下的唯一種,僅分佈於澳大利亞,且是該國國徽上的「守護神獸」之一,因神似鴕鳥,所以又被稱為「澳洲鴕鳥」。
鴯鶓身材高大,最高可達2米,但體重輕盈,一般不會超過60kg。它們屬於平胸鳥,同屬此類的還有鴕鳥、鶴鴕等,這類鳥通常體型較大,但身體兩側的翅膀卻因經年累月的陸地行走而漸漸退化,失去了飛行能力,變得又細又小。
所以現在很多地方也飼養鴯鶓,作為一種平胸總目的大型地棲鳥類,鴯鶓肉的口感比起禽肉來其實更像牛肉之類的,質感更偏向于紅肉。容易飼養、口感紮實、料肉比低,這一系列優點使得鴯鶓成為了一種相當不錯的肉源動物。
1932年,澳大利亞爆發了乾旱,兩萬多隻鴯鶓大舉入侵了農夫們辛苦耕耘的莊稼地,同時還霸佔了為牲畜提供豐沛水源的土地作為棲息之所,它們毀壞并吞食了大量麥田,還在圍欄上留下了許多大裂縫,使野兔能隨意出入田地。
鴯鶓戰爭的過程
軍方交給他們的任務,是要搞到一百張鴯鶓皮來給騎兵做帽子,更重要的是去測試機槍射擊高速運動目標的效果。
他們攜帶的劉易斯輕機槍是一種微妙的武器,全槍長1283毫米,空槍重11.8公斤,這種老式武器雖然不會因為槍管過熱無法射擊而錯失屠殺鴯鶓的機會,但是複雜的抽風冷卻和彈鼓供彈系統總會讓它時不時出點故障。
當時有超過1000隻鴯鶓被引進了埋伏圈,上校一聲令下,機關槍噴吐著火舌向鴯鶓群集中開火,然而雖然體形龐大,但是走位卻一點也不呆萌。槍一響就四散開始躲避,鴯鶓的百米衝刺最高速度可達每小時50km,一步可躍3米寬,那時候還沒有機動部隊,可憐的士兵只能扛著沉重的機槍用雙腿追著打,最終僅僅殺死了12隻鴯鶓后,後來槍支因故障而熄火。
戰爭的勝利,並沒有改變鴯鶓的命運
這場戰爭也成為了一個著名的笑話,被譽為歷史上最恥辱的戰爭,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對鳥發動戰爭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被鳥打敗的國家。事後,一些人表示,這是因為鴯鶓有一個非常厲害的首領。
這場戰爭之後,澳大利亞軍隊多次請戰,但是都被拒絕,不知道是不是擔心鴯鶓戰爭的結果重演,面子上掛不住,不過直到1964年,澳大利亞仍以重獎鼓勵民眾捕殺,1945年至1960年之間,在西澳大利亞州就有不少於284704隻鴯鶓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