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暴漲下,澳洲樓市,竟然出現陷阱

2021年06月18日 9:09

來源:財經見聞

寒冬來襲,房市的火爆局面卻繼續延續,無數買家尋尋覓覓,卻也難以找到心儀的好房。

Sally和她的丈夫,從去年年底到現在,超過半年的時間,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房子。眼看著房價一路飆漲,他們不禁擔心,今年會不會連入場的機會都沒有。

「我覺得我們是『找房困難戶』,預算100萬澳幣左右,想在東邊的郊區買房,太破舊的房子看不上,看得上的房子價格又超預算。「

「我們看廣告上的指導價在80-90萬左右,就去參加拍賣,結果拍賣出來的價格真是令人吃驚,高出指導價20-30萬非常常見。「

「遇到一回,旁邊的買家直接喊120萬,我們都不敢出聲。現在看到指導價,都自覺地往上加個10%-20%,不然肯定又是白跑一趟。」

圖源:Rea.com

1、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像Sally這樣讓指導價「誤導」的人還有很多,本地媒體Financial Review報道稱,售價遠高於廣告的指導價已然變成常態,在墨爾本的Brighton,房子售價甚至高出指導價33%-43%。

數據:Financial Review(單位:澳幣)

,同樣的場景也是一次次上演,很多買家被「誘人」指導價所吸引,但又一次次在拍賣「廝殺「中敗下陣來,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2、當指導價變成「誤導價」

所謂「指導價過低」(Underquoting) 指的是出售房子的指導價(Price Guide),遠低於預估售價(Estimated Selling Price)和房東內心的底價(Reserve Price)。

只有售價高於房東的底價,才會最終成交,否則房東有權不賣房子,就會變成流拍(Pass in)。

房地產經濟學家Michael Yardney曾說過銷售中流行一句話:報價低,房子走的快,報價高,房子砸手裡。(Quote it low, watch it go, quote it high, watch it die)

出現指導價過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介為了吸引更多客戶來諮詢,制定遠低於預估售價的指導價。

市場上賣房的中介,一般都是為房東服務,周旋于買家與房東之間,為房東爭取更大的利益,壓低指導價,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拍賣,烘托房子「炙手可熱」、「供不應求」的緊張氛圍,促使買家喊出更高的價格。

房東沒有及時和中介溝通,也會導致房東底價遠高於指導價。

在拍賣之前,房東會收到意向買家的反饋和報價(Pre-auction Offer),如果反饋良好,房東很有可能提高內心的底價。

但是,如果房東沒有及時告知中介底價提高,中介則不會調高廣告的指導價,這就出現了房東的底價遠高於指導價的現象。

3、屢禁不止

針對指導價過低的不良現象,澳洲監管機構不斷完善法律,對一些嚴重違規行為處以巨額罰款,以正風氣。

公平交易協會Fair Trading作為監管機構,在今年五月底的短短兩周之內,就發布了137張處罰通知和224次警告,總計罰款超過15萬澳幣。

這種現象為何會屢禁不止,長期存在呢?

其中一個問題在於,中介挑選房屋的標準存在灰色地帶,一些中介會挑選周圍低價賣出的房源來制定指導價。

另外,房東只需要在拍賣當天告知中介內心底價,而無需在此之前公開底價,房東底價的不透明,導致了買家只能依靠指導價進行判斷。

4、如何避免被坑?

首先,全方位了解房源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買家在拍賣前需要認真考察房子,包括地理位置、地塊面積、戶型、設施和內部條件。

同時,可以和中介多溝通,了解房東的情況,包括房東出售房子的原因,如果房東急於出手,則有可能心理價位較低。如果中介願意透漏潛在競爭買家是什麼樣的,也能稍微推斷競爭對手的購買意願、購買能力。

買家在實地看房時,可以邀請專業人士對房子進行檢查,請驗房公司對房子結構缺陷和安全隱患等進行檢測;如果房子後院中央有巨大的樹,日後有可能需要砍掉,則需要和砍樹的團隊了解是否能夠砍伐以及砍伐的費用等。

通過搜集方方面面的信息,對房子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更容易對房子的價值做出較為準確的估計。

接下來,利用互聯網做好房價評估。除了參考廣告上房子的價格,買家更需要在網站上搜索房源附近的類似房源的價格,尤其是需要參考具有相似土地面積、位置、戶型,且銷售時間差距不大的房子。

各大銀行也有對每個房子進行估值,買家只需要在網上輸入地址,就會得到一份估值報告,通過對比多家銀行的估值和該房子上一次的售價,做到心裡有數。

Commonwealth Bank的房價估值網站

溝通過程中保持頭腦冷靜,也是非常重要的。銀行Commonwealth Bank數據表明,44%的人願意花更多的錢買下他們喜歡的房子。

大部分溢價過高的房子,主要是由過於感性的買家(Emotional Buyer)買下,這些買家比較情緒化,非常擔心失去自己心儀的房子(Fear Of Missing Out),在拍賣師、中介的煽動和周圍人的起鬨之下,喊出遠超心理價位的價格。

因此,在與中介溝通中,即使面對非常喜歡的房子,也需要保持冷靜,否則中介容易感受到買家「非買不可」的情緒,並將這個訊息轉達給房東,導致房東期待過高,提高內心的底價。

在拍賣中,鎮定自若,按照自己的節奏喊價,不容易讓競爭對手摸清自己的底牌,也能確保自己的報價不超過預算。

另外,買家也可以多預備幾套備選的房子,正所謂「有備無患」,即使錯過一套房子,也能有其他房子可供選擇,不至於過於灰心。

最後,買家可以邀請專業中介協助談判。

雖然市場上大多數中介都是為房東服務,但依然能找到願意為買家服務的中介,請他協助談判甚至參加拍賣。

這些中介有著豐富的經驗,能夠出謀劃策,提供理性客觀的建議。

在好房難求的賣方市場,您是否也遇到指導價過低的情況?歡迎說出您的故事,分享您的經驗!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風平浪靜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