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曝光一組數據:原來,澳洲人竟然過得這麼「窮」…

前不久,公布了平均周薪的數據。

儘管遭遇了疫情+封鎖的雙重打擊,工資依然增長了1.4%。

平均下來,每人每周的收入達到了1737

可以說是相當之高了!

雖然拿著大筆工資,但是大多數澳人卻並沒有肆意揮霍…

最近,曝光一組數據:原來,人的日子,竟然過得這麼窮!

#01:過得這麼窮

根據3AW的報道,最近,澳洲的二手車市場迎來一場購買熱潮。

汽車行業協會的首席執行官Richard Dudley表示,由於二手車市場的非常火爆,很多人都在出售自己使用過的車輛。

由於駕車出行的安全性相對更高,許多澳洲人選擇購買二手車作為代步工具。

最低只需花上幾百澳元,就能變成有車一族。

比起花費十多萬澳元買一輛車,他們更傾向於買一輛二手車,然後把剩下的錢用作旅行。

在澳洲,汽車不是用來彰顯社會地位的,更不是財富的象徵。

人們不會因為開二手車,而被區別對待。

除了二手車之外,根據二手市場Gumtree 澳大利亞公司發布的年度二手經濟報告,澳洲人對於二手服飾也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

報告指出,澳大利亞二手經濟今年的價值高達460億澳元。

相比過去十年的任何一年,這個數字都至少高出30億澳元。

相比2011年,二手經濟價值已經接近翻倍,當時的二手經濟價值僅為250億澳元。

在網上經營二手服裝的零售商Kirsta Hawkins表示,「我們的網上銷售額飛漲,很多人都認為二手產品更有價值。」

在北,二手服裝和配飾精品店Studio61店主Bridget Knox則表示:「一件外套、一個包包、一雙鞋子、簡單修補或清洗之後,有需要的人也能用上好幾年。

所以,我們認為,二手服裝可以幫助避免這些商品直接當作垃圾丟掉。」

澳洲姐妹Megan和Paula Mewing則表示,她們不僅喜歡購買二手衣物和包包,甚至她們家中大部分的傢具、裝飾品,都是從二手店買來的。

調研數據顯示,19%的澳人購買二手貨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滿足自己買東西的慾望,但是又不想多花錢。

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發達國家,經濟水平和購買能力都很強,非常奇怪的是,澳洲人卻始終對購買昂貴商品保持著非常冷淡的態度。

甚至有許多著裝樸素的澳洲人,每天擠火車上班,實際坐擁房產無數,身家百萬卻不炫富…

這是因為在他們眼中,相比于虛無縹緲的「檔次」和「面子」,商品的質量更重要。

因此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他們寧願選擇雜牌,也不多花錢買貴的。

出門吃飯時,澳洲人也把這種「窮酸」的意識發揮到了極致。

他們不喜歡鋪張浪費,吃飯各人點各人的,量力而行,一般一人一份。

大家一邊吃一邊聊天,相談甚歡,吃完各子買單自己的那部分。

相比之下,如果你在澳洲闊氣的請客點一大桌子菜,吃不完也不打包,非但不會給人豪爽的感覺,反而會被認為是素質低。

可以說,澳洲人雖然享受著高收入,但他們的生活卻完全沒有高收入應該有的樣子,看起來反而「苦哈哈」的。

愛買二手車,穿著廢舊回收的衣物,甚至在外面吃飯也不放縱自己…

但,把日子過得這麼苦的澳洲人,其實也有自己追求的富足!

#02:澳洲人追求的富足

澳洲人對於個性自我的追求與熱情,凸顯個人的品味,自己的風格,才是他們的追求和熱情。

精神富足,就是他們的終極目標!

為了體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土人情,澳洲人最喜歡帶上全家人一起旅遊。

不僅是有錢的人家出門旅遊,沒錢的工薪階層也會帶全家出門旅遊。

許多人都會提前半年訂好打折機票和酒店,做好攻略和計劃。

通過一場旅行放鬆或是開眼界,欣賞各種文化。

這一點,在澳洲的教育觀念中也有所體現。

相比華人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澳洲人追求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從學前班到12年級,如果選擇公立學校,家長基本上不需要花錢;私立學校的學費雖然貴了點,但澳洲人也不會讓孩子課後參加各種補習班。

而且澳洲父母總是告訴孩子,長大后你自己就要出去賺錢。

所以很多孩子在中學時就已經自主在外打工,或者幫父母做家務換取零花錢,他們明白「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自己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正是因為這種清晰的概念,所以澳洲的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自立與節約的觀念。

誰能想到,澳洲人的日子竟然過得這麼窮…

不過,他們務實、樸素的消費觀,也值得廣大華人的借鑒與學習。

畢竟,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的富足!

責任編輯:suri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微報,指點山河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