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請願呼籲聯邦政府「大赦」臨時簽證,墨爾本華人訴疫情下困境
移民大赦是各國在特殊時期,吸引人才的特殊方案。
疫情之下,加拿大、紐西蘭先後移民大赦!澳人也坐不住了,上萬人請願,吁聯邦政府「大赦」臨時簽證!墨市華人講述簽證「困局」:晚上忍不住落淚…
據澳洲廣播公司10月27日報道,Annie Cao(音譯曹)對新冠病毒有所了解,這名24歲的護士自疫情爆發以來一直在維州一家醫院從事一線工作。她已經做了13次病毒檢測,並多次自我隔離。
從在急診科處理新冠疑似病例到在康復中心幫助控制疫情,這位已畢業的留學生一直在壓力極大的環境下工作,對抗恐懼和疲勞。還要忍受自己長期的背傷。
但近兩年來,有一件事一直懸在她的頭上,幾乎比其它任何事都更加考驗她:她必須在2023年她的研究生臨時簽證到期時離開澳洲。
曹女士告訴澳洲廣播公司:「我時不時地會感到焦慮,有時在晚上會忍不住哭。」
「時間不等人,我經常會在晚上有種無助感,因為你沒辦法計劃自己的生活和未來,一個巨大的擔憂總是如影隨形。」
曹女士出生於上海,在台灣和澳門長大。
她說墨爾本是她的「第二故鄉」,因為她已經在這個城市生活了8年多。
本月,1.12萬人簽署了一份請願書,呼籲聯邦政府為澳洲的臨時簽證持有者推出一次性移民政策,尤其是那些在疫情期間做出貢獻的人。曹女士是其中之一。
這份請願書稱,隨著簽證即將到期,許多在醫院、養老中心、託兒所和超市工作的臨時簽證居民對能留在澳洲逐漸失去了希望。
請願書中寫道:「莫里森總理和澳洲政府最近承認,移民對疫情后的經濟復甦至關重要。」「現在是政府把說的話付諸行動的一個好時機。」
紐西蘭和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如何?
上個月,紐西蘭宣布為16.5萬名在疫情期間曾在該國居住的臨時簽證持有人提供新的居留途徑。
該計劃被稱為「2021年居民簽證(2021 Resident Visa)」,將為11萬名臨時簽證工作者和5.5萬名家庭成員提供居民身份。
加拿大也推出了類似的政策。
加拿大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吸引創紀錄的40.1萬新永久居民。根據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事務部的統計數據,截至8月底,加拿大已經將一半以上的名額給予了臨時簽證持有者。
此前,加拿大政府還專門為該國醫療系統的臨時簽證持有者提供了2萬個名額。
澳洲的情況如何?
澳洲政府推出了一些安排,包括「新冠疫情簽證」(COVID-19 Pandemic Event visa),允許即將到期的臨時簽證持有者延長在澳洲的停留時間。
在給澳廣的一份聲明中,澳洲內政事務部的一名發言人表示,政府一直在與各行業合作,在簽證和條件方面提供更多靈活性。
該發言人表示:「在澳洲有許多臨時簽證持有者,澳洲對他們的技能需求很大,包括衛生、老年護理、農業和其他基本服務行業。」
「澳洲政府認識到並感謝那些留在澳洲,併為應對疫情做出貢獻的臨時簽證持有人,特別是在醫療領域。」
「我們強烈鼓勵那些在疫情期間幫助了澳洲的臨時簽證持有者探索他們的簽證選擇,可訪問內政部網站了解更多信息。」
今年8月,一個國會委員會向聯邦政府提交了一份關於澳大利亞技術移民項目的報告。
它建議政府利用疫情的契機,通過技術移民項目為臨時簽證持有者和一些留學生提供更清晰的獲得永居權的途徑,並改變條件,「為臨時移居者提供獲得永居權的途徑」。
擔任該委員會主席的自由黨議員Julian Leeser表示,在疫情期間,有50多萬臨時移居者離開了澳洲,「缺乏技術移民,再加上創紀錄的低失業率,導致澳洲許多經濟領域出現了重大的技術短缺」。
這份請願書的組織者、墨爾本移民中介顏先生(Kirk Yan,音譯)向澳洲廣播公司表示,對於大多數視澳洲為家的境內簽證持有者來說,政府在這方面的改變將具有重大意義,曹女士便是其中之一。
顏先生表示:「他們在疫情期間為我們的社區做出了巨大貢獻,希望政府能夠改善政策,認可他們。」「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澳洲的企業和臨時居民都可以從中受益。」
「我們只是想明確一點,新移民不會搶走澳洲人的工作,他們填補了澳洲本地人不想做的工作的空缺。」
尋找本地工人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
維州華商胡先生(Zank Hu,音譯)在疫情前擁有四家酒店,但在墨爾本第六次封鎖期間關閉了其中兩家。
胡先生在市中心的一處房產被征作隔離酒店,供在一線工作時檢測出陽性的醫務工作者和警察使用。
胡先生表示,他酒店的20名工人幾乎都是臨時簽證持有者,而要找本地工人的難度則非常大。
他說:「沒人願意在隔離酒店工作,這樣的工作人手嚴重不足。」
為了填補人手空缺,胡先生長時間工作,為70多個房間的客人提供食品和飲料。
他說:「我必須搬運至少一噸瓶裝水,並把它們送到每個房間,這讓我筋疲力盡。」
胡先生表示,許多在這次疫情期間幫助他的酒店維持運營的簽證持有者,都沒有能力規劃他們在澳洲的未來,這使他們的就業能力下降。
他說:「他們不是搶走(澳洲人的)工作,而是幫助從事澳洲人通常不願做的工作。」他還補充到,為簽證持有者提供居留途徑,將有助於為澳洲的經濟復甦確保穩定的勞動力。
回到醫院,曹女士表示,她所在的工作場所一直面臨著醫務工作者的短缺,導致幾乎每個科室的護士都需要承擔巨大的工作量。
她說:「很明顯,我們並沒有偷走任何人的工作。」
*以上內容轉載自大澳網,YOYO丫米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