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回國旅途 1 —— 出行前的國際健康碼

2021年11月11日 18:21

有人說,在2020年——2021年,如果誰沒有被捅過鼻孔,做過核酸檢測,那說明沒見過世面!

在11月1號之前,我確實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人。自疫情發生以來,我還從來沒有親自體驗過核酸檢測。雖然的疫情反反覆復,但是慶幸自己沒有發生什麼險情,一方面封城一直在家辦公,另一方面,偶爾外出採購日常生活用品,在衛生防疫上也十分小心。2003年曾經經歷過的疫情記憶深刻,所以對每個跟外界接觸的環節都非常重視,甚至,在2020年疫情剛爆發時,每天從外面超市購物回來,不僅要把所有物品的外包裝用酒精、消毒液擦拭一遍外,還要把身上的衣服全部換下,里裡外外清洗一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洗個澡才覺得踏實。

11月1號這天,我終於見了世面了,不僅做了核酸檢測,而且還被檢測人員扎破拇指采血,進行血清測試。這應該說是見了「大世面」。

疫情下,必須完成核酸和血清兩項測試,均為陰性,然後將報告遞交大使館,通過使館審核后得到一個國際健康綠色碼,才可以登機。

這裏邊一個環節都不能少:核酸檢測、血清檢、上傳國際申請微信小程序、等待審批、健康碼變綠等,所有步驟都要在登機前的兩天內完成。

登機前倒計時第二天,先要做核酸和血清雙檢測,生成報告在24小時內,基本第二天一早就能收到。

接下來就可以下載報告上傳到使館的健康碼小程序了。

但上傳的時候,才發現,小程序上要錄入的信息,還不只是雙檢報告,另外還有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證書,行程及簽證等。

如果說每個人能順利辦下來,那一定是沒有被墨爾本262天的疫情封城封傻。像我就不行。在行程一欄中,我沒有反應過來,我有什麼行程?不就是被封了262天一直在家獃著嘛,哪有什麼旅遊行程!所以就只傳了簽證,結果2個小時后,我的碼沒有變色,還是黃碼,提醒我缺少行程資料,重新上傳審核。剛看到健康碼沒有變綠的一剎那,緊張得不知所措,要知道這個綠碼可是等同於國際通行證吶。仔細研究,我到底有什麼行程?經過愛人的提醒,行程應該就是你的航班行程,這才恍然大悟。於是趕緊把航班信息再重新上傳,又過2小時后,健康碼變綠,一顆焦灼心才徐徐安穩下來。

長時間封城的生活狀態,不跟外界接觸,會顛覆多少人的認知並變得麻木。到晚上10:30,我才發現,像我這樣傻的人還不算是什麼。另外一個因國際通行出現健康碼問題的事件更是讓人膽戰心驚。在好朋友的介紹下,我加入了一個11月3日同一航班的墨爾本回國群,群里大家嘰嘰喳喳,討論和分享著各種回國信息,比如說申請綠碼、個人防護、酒店隔離等。晚上我把行李收拾的差不多的時候,群里忽然有個小妹妹說,她的健康碼還是紅色。要知道,此時距離辦理登機手續已經不足10小時了,而且到這個時間,大晚上的,檢測機構和使館都下班了。小妹妹是留學回國,急得都快哭起來了。這下,群里可熱鬧了,大家都紛紛解囊相助,獻計獻策,恨不得能在這大晚上的時間,趕快給小姑娘變個綠碼出來。我也趕緊問小妹妹,檢測時除了鼻孔和嗓子驗核酸之外,采沒采拇指血,小姑娘說采了。大家又讓她把報告發上來,眾人幫她看看,小姑娘把報告發在群里后,大家都發現,報告里沒有血清的結果。於是推斷這一定是檢測點(有的是在醫院)檢測時,把這項漏掉了。因為,我在前一天檢測時,發現檢測點非常簡陋,一個簡易的棚子里,只有兩個檢測人員戴著口罩,穿著半裸露的防護服,被測人員呆在車裡不能出來,他們走上前來做檢測。哪有我們經常從電視畫面上看到的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裝備(等我後來上了飛機才發現,檢測人員的裝備,居然還不如航空公司空乘人員的防護設施完備)。當時我在檢測時就想,這樣的設施和防疫,難怪疫情難以控制,這是后話。就說他們的工作流程和精準度吧,我也有些懷疑,當時,就有些擔心我的血化驗結果會不會記到別人的名下,或者,我的檢測結果記錄會不會全部出現在我的報告上。果然,我的這種揣測還是出現了,發生在回國群這個小妹妹的身上。

接下來,大家趕緊建議小妹妹聯繫檢測機構。

好在,這個小姑娘留了個心,留了檢測人員一個電話(一位華人護士)。

這樣,在半小時內,給小姑娘重新發來一份雙檢報告,完成了健康綠碼的申請。

一場虛驚,就這樣結束了。團隊抱團取暖的力量,在疫情下,體現的多麼寶貴和溫暖!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來啦,風平浪靜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