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者呼籲遵守奧運憲章維護人類尊嚴查明病毒來源

2022年02月04日 10:05
武漢病毒實驗所石正麗,2017年2月23日。
實驗所石正麗,2017年2月23日。 AP

(來源:法廣RFI 作者: 法廣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來自法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英國,的二十位在北京開幕之日聯名發表公開信,呼籲遵守奧運會憲章,尊重人類尊嚴,徹底調查新冠病毒的來源。公開信譴責中國政府阻止對病毒源頭的調查,這些阻止行為包括銷毀樣本、扣留記錄、監禁記者,以及頒布法令禁止科學家在未經政府批准的情況下發表關於該大病起源的研究等等。

公開信呼籲全世界所有國家聯合起來,要求對新冠病毒的來源進行全面和不受限制的調查,並且要求政府申明其對全面國際調查的支持。呼籲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和國際機構建立C新冠調查委員會,調查該大的起源,並提出解決方案,以確保這種大流行病不再發生。

公開信具體要求武漢病毒實驗室對外公開資料庫,允許調查人員進入雲南的墨江蝙蝠洞調查。公開信還特別呼籲國際社會承認在疫情爆發初期,中國醫學工作者以及普通公民的作用,他們冒著風險記錄了疫情並且向世界發出警報。

牽頭髮表聯署呼籲的法國狄德羅大學基因研究專家 ie Courtier 女士向法廣表示:「新冠疫情爆發兩年之後,我們今天依然對病毒的來源一無所知,病毒有可能來自動物也可能來自實驗室事故,不幸的是,有關的調查毫無進展,中國政府百般阻撓進行獨立的完整,公開的調查。作為工作者,我們呼籲國際社會對新冠病毒展開全面的獨立的調查,在北京冬奧會開幕這一天 ,我們認為要建設一個和平社會首先必須對我們的下一代負責,必須避免類似的大流行病在今後幾年內再度發生。「

以下是公開信全文中文版:

允許對大流行病的起源進行全面的國際調查將是奧林匹克價值觀的真正體現

2022年2月4日

《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主義的目標是讓體育為人類的和諧發展服務,以期促進

一個關注維護人類尊嚴的和平社會。”

不幸的是,當來自全球各地的運動員今天聚集在一起參加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時,這一

崇高的願望正在受到破壞,因為東道國政府正在努力阻止對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

大流行的起源進行全面的國際調查,該大流行病已在全球造成數百萬人死亡和數十億美元的

損失。

了解這場可怕的危機是如何開始的,對於防止未來的大流行病和為所有人建立一個更安全的

未來至關重要。

中國政府正在努力阻止對大流行病起源的任何有意義的調查,包括銷毀生物樣本、隱藏記錄、

監禁勇敢的中國公民記者、以及執行一系列禁言令,阻止中國科學家在未經政府事先批准的

情況下談論或撰寫任何關於大流行病起源的內容,這是對國際科學界和世界各地人民的侮辱。

主要由於中國政府的頑固態度以及它對外國政府和國際機構施加的咄咄逼人的壓力,對

COVID-19大流行病起源的全面國際調查尚未啟動。

近一年前,在2021年2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組織的武漢國際

調查團團長恩巴雷克(Peter Ben Embarek)博士宣布,國際調查小組得出結論,大流行病

「自然起源「 是可能的,但實驗室事件起源 」極不可能」,不應進行調查。然而,恩巴雷克博士

後來承認,他實際上認為至少有一種實驗室事故的表現是 「可能的」,他受到來自中國東道主

的壓力,不敢提出實驗室事故起源的假設。而且,他為了迎合國際小組的中國東道主的敏感

度,改變了自己的觀點。

儘管世界衛生組織最近成立了一個新的機構 「新型病原體起源科學諮詢小組」(SAGO),就

有關新出現和重新出現的病原體的技術和科學考慮向世界衛生組織秘書處提出建議,並調查

包括-CoV-2在內的新型病原體的起源。該機構似乎不能不受限制地訪問中國的相關原

始數據和採樣點,也不被允許對武漢的實驗室進行審計,這些實驗室在疫情開始前正在收集、

儲存和處理各種蝙蝠冠狀病毒。

由於沒有既定計劃對COVID-19的起源進行全面和不受限制的國際調查,地球上的每個人和

後代仍然處於未來大流行病的高度和不必要的風險之中。

在此刻,當來自全球各地的運動員聚集在一起促進開放和互信時,呼籲對COVID-19大流行

病的起源進行全面調查,是對奧林匹克運動基本理想的真實體現。

作為一個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專家組成的團體,我們深深致力於揭示這種大流行病的

起源,作為預防未來大流行病的基石,我們因此:

• 呼籲世界各國和所有人民團結起來,要求對COVID-19在中國的來源進行全面和不受

限制的調查,並在適當情況下對中國以外的地方進行調查;

• 呼籲中國政府申明支持對大流行病的起源進行全面的國際調查,並能充分獲取所有相

關的記錄、樣本、回顧性接觸追蹤數據和中國的人員;

• 呼籲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和國際機構建立基礎廣泛的COVID-19委員會,探討大流

行病的起源,並提出確保這種大流行病不再發生的途徑;

• 呼籲所有國家要求本國曾與中國實驗室合作研究冠狀病毒的科學家分享所有相關數據

和通信;

• 呼籲中國政府允許獲取對正確評估所有合理來源至關重要的信息。方法是:

         ◦ 分享武漢病毒研究所管理的失蹤病毒序列和樣本資料庫,這些資料庫自2019年9月

            起被從互聯網上刪除,儘管它們構成了關於最近發現的蝙蝠冠狀病毒的最詳盡的

           研究資源;

        ◦ 分享2018年和2019年武漢工作人員或研究人員參与的所有冠狀病毒採樣行程的

           記錄;

       ◦ 分享2012年在雲南墨江工作的出現Covid-19類似癥狀的礦工的醫療樣本的完整清

          單,並附上採樣日期,以及接收這些樣本的機構的清單;

     ◦ 允許國際研究人員在雲南墨江礦區和石頭洞進行訪問和取樣,生態健康聯盟

     (EcoHealth Alliance)向DARPA提交的2018年DEFUSE撥款申請中對此進行了

       描述;

    ◦ 分享武漢市相關實驗室的實驗室筆記本和研究記錄,特別是但不限於武漢病毒研

       究所小洪山(BSL-2/3)和鄭店(BSL-2/3/4)園區、武漢大學(ABSL-3)、武漢

      市疾控中心BSL-2、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以及這些機構自2016年以來每年提交

       給中國當局的所有生物安全記錄。

• 呼籲世界衛生組織建立並推廣安全的舉報規定,使中國和全球的科學家和專家更容易、

更安全地分享有關大流行病起源的信息;

• 呼籲國際社會承認模範的中國醫務人員和許多普通的中國公民,他們冒著巨大的個人

風險記錄了武漢的早期疫情並向世界發出警報,而他們卻常常因此受到嚴厲的懲罰。

實現這些至關重要的下一步措施將有助於為所有人建立一個更安全的未來,並將最終體現真

正的奧林匹克價值觀。

簽署人:

• Colin D Butler, Honorary Professor, , Canberra,

Australia (ORCID 0000-0002-2942-5294)

• Henri Cap, PhD, Zoologist, Toulouse, France

• Jean-Michel Claverie, Virologist, Emeritus Professor of Public Health, Aix-

Marseille University, France (ORCID 0000-0003-1424-0315)

• Virginie Courtier, Evolutionary geneticist, Research Director, Institut Jacques

Monod, CNRS, Paris, France (ORCID 0000-0002-9297-9230) (Co-Organizer)

• Gilles Demaneuf, Engineer and Data Scientist, Auckland, New Zealand (ORCID

0000-0001-7277-9533) (Co-Organizer)

• Francois Graner, biophysicist, Research Director, CNRS and Universite de Paris,

France (ORCID 0000-0002-4766-3579)

• Mai (Mike) He, Pathologist, Associate Professor,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chool of Medicine, MO, USA

• Hideki Kakeya, Information Scientist, Associate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Tsukuba,

Japan

• Richard Kock, Professor, Wildlife Health and Emerging Diseases, Royal Veterinary

College, London, UK.

• Jonathan Latham, PhD, Exec. Director, The Bioscience Resource Project, USA

• Milton Leitenberg, Senior Research Fellow,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SA

• Steven E Massey, Computational Biologist,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Rio Piedras, San Juan, Puerto Rico, USA

• Jamie Metzl, Senior Fellow, Atlantic Council, USA (Co-Organizer)

• Steven Quay, Formerly of Dept. Path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USA (ORCID 000-002-0363-7651)

• Monali Rahalkar, Scientist (Microbiologist), Agharkar Research Institute, Pune,

India (ORCID 0000-0003-0945-4378)

• Bahulikar Rahul, Scientist (Plant genetics and taxonomy expert), BAIF

Development Research Foundation, Pune, India (ORCID 0000-0002-0442-4607)

• Charles Rixey, MA, formerly CBRN Chief,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Analyst,

DRASTIC, Dallas TX, USA

• Gunter Theißen, Geneticist, Professor, 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y of Jena,

Germany

• Roland Wiesendanger, Nanoscientist,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Hamburg, Germany

• Allison Wilson, PhD, Science Director, The Bioscience Resource Project, Ithaca,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NY, USA.